[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4 08:44

早逝却成宣太后,儿子让她死后荣光

南朝宋元嘉五年(428 年)春日,建康(今南京)皇宫的琼林苑里,一场宫宴正热闹。刚登基五年的宋文帝刘义隆,正看着舞姬表演,目光却突然落在了角落 —— 一个穿着淡青色衣裙的宫女,正端着果盘,脚步轻得像片叶子,眉眼间没有其他宫女的讨好,只有一丝安静的专注。
这就是刚入宫不久的沈容姬。她出身吴郡沈氏,虽是江南士族旁支,但到她父亲这一辈早已没落,只能靠 “良家子选秀” 入宫,从最低等的 “宫人” 做起。《宋书・后妃传》里只淡淡提了一句:“宣太后沈氏,讳容姬,不知何许人也。元嘉初,以良家子入后宫。” 可就是这份 “不知何许人也” 的平凡,反而让见惯了争宠妃嫔的刘义隆动了心。
宫宴结束后,刘义隆特意让人把沈容姬调到了自己的寝殿附近当差,负责整理书籍。不同于其他宫人要么紧张得手抖,要么刻意找话题搭话,沈容姬只是每天把书案擦得一尘不染,按经史子集分类摆好,刘义隆翻到哪卷,她总能提前备好下一卷。有次刘义隆问她:“你也识字?” 她才轻声答:“幼时跟着父亲识过几个字,不敢在陛下面前班门弄斧。”
这份 “不争不抢的妥帖”,成了沈容姬的 “敲门砖”。没过多久,刘义隆就封她为 “美人”—— 这是南朝宋后宫里中等级别的妃嫔,不算高,却意味着她从 “宫人” 变成了 “主子”,真正走进了刘义隆的生活。
南朝宋的后宫不算平静。当时刘义隆的皇后是袁齐妫(后来的元皇后),出身名门,性格却有些刚烈,常因刘义隆宠爱其他妃嫔而郁郁寡欢;还有潘淑妃,聪明伶俐,很会讨刘义隆欢心,是后宫里最受宠的妃嫔之一。夹在中间的沈容姬,既没有袁皇后的家世,也没有潘淑妃的巧嘴,却走出了自己的 “生存路”。
她从不去争侍寝的机会。刘义隆来她宫里,她就陪他读读书、聊些江南的民俗;刘义隆去其他妃嫔那里,她也从不说半句闲话,只是安安静静待在自己的宫殿里,要么做针线,要么教宫女识字。《南史・后妃传》里说她 “性温顺,寡言笑,不好荣饰”,正是这份 “温顺”,让刘义隆在应付完后宫的热闹后,总爱来她这里 “歇口气”。

有件事最能体现沈容姬的性子。一次,潘淑妃想借 “赏花” 的名义让刘义隆冷落其他人,特意让人请了后宫所有妃嫔,却故意没通知沈容姬。宫女替她抱不平,说:“潘淑妃这是故意欺负娘娘!” 沈容姬却只是笑笑:“赏花本是乐事,少我一个也无妨,省得去了反倒热闹。” 后来刘义隆知道了,特意来安慰她,她还劝:“陛下不必介怀,潘淑妃也是想让陛下开心。”
这份 “识大体”,让刘义隆对她多了几分敬重。元嘉十七年(440 年),沈容姬生下了一个儿子,刘义隆给孩子取名 “刘骏”,还特意晋封她为 “婕妤”—— 这比之前的 “美人” 又高了一级,有了自己的宫殿 “容仪殿”。
有了儿子后,沈容姬的生活更踏实了。她不像其他妃嫔那样,盼着儿子能争太子之位(当时太子是刘劭),只是每天教刘骏读书、骑马,告诉儿子 “待人要宽厚,做事要踏实”。《宋书・孝武帝纪》里记载,刘骏幼年时 “性机警,好文义”,这背后藏着沈容姬的教导。
元嘉二十五年(448 年),沈容姬突然得了一场急病,太医们束手无策。刘义隆得知后,放下朝政,每天都去容仪殿守着她。弥留之际,沈容姬拉着刘义隆的手,只说了两句话:“陛下要保重龙体,别为臣妾伤了身子;还有骏儿,他还小,求陛下多照拂。”
这一年,沈容姬才 30 岁,刘骏刚 8 岁。《宋书・后妃传》记载,沈容姬 “元嘉二十五年薨,时年三十”,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藏着刘义隆的惋惜 —— 他特意下旨,把沈容姬葬在建康郊外的幕府山,离皇宫不远,还追封她为 “湘东国太妃”(当时刘骏被封为湘东王),让刘骏能常去祭拜。
沈容姬去世后,刘义隆对刘骏确实多了几分关照。他常把刘骏接到身边,亲自教他骑射;刘骏犯错,他也舍不得严厉责罚,总说:“这是容姬的孩子,朕要多疼些。” 可当时的刘义隆不会想到,这个他疼爱的小儿子,后来会成为南朝宋的第五位皇帝,还会让沈容姬的身后事,彻底改变。

元嘉三十年(453 年),太子刘劭弑父篡位,建康陷入混乱。当时正在寻阳(今江西九江)任江州刺史的刘骏,得知父亲被杀,立刻起兵讨伐刘劭。这场 “讨逆之战” 打了三个月,最终刘骏攻入建康,杀了刘劭,登基为帝,是为南朝宋孝武帝。
刚坐上皇位,刘骏就下了一道震惊朝野的圣旨:追尊生母沈容姬为 “宣太后”,还把她的墓从幕府山迁到了刘义隆的长宁陵旁边,按照皇后的规格重新修建陵园。《宋书・孝武帝纪》明确记载:“孝建元年正月,追尊宣太后沈氏为皇太后,陵曰崇宁。”
要知道,在南朝宋,只有皇帝的正妻才能被尊为太后,沈容姬只是刘义隆的妃嫔,刘骏的这个决定,在当时算 “破格”。有大臣反对,说:“太后应是先帝正妻,沈氏乃妃嫔,追尊为太后,于礼不合。” 刘骏却红着眼反驳:“朕的母亲,生前温顺贤淑,为父皇分忧,为朕操劳,她配得上‘太后’之位!”
不仅如此,刘骏还追封沈容姬的父亲沈玩为 “光禄大夫”,弟弟沈僧荣为 “兖州刺史”,让没落的沈家一下子成了南朝宋的新贵。《宋书・沈昙庆传》里记载,沈氏家族后来 “子弟多仕宦,显于宋齐”,都是沾了沈容姬的光。
刘骏对沈容姬的思念,还体现在细节里。他把沈容姬生前住的容仪殿原样保留,每年沈容姬的忌日,都会亲自去殿里坐一会儿,看着母亲用过的针线、读过的书,常常哭到说不出话。有次他对大臣说:“朕小时候,母亲总教朕‘做人要不忘本’,如今朕当了皇帝,能做的,就是让她在九泉之下也能安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早逝却成宣太后,儿子让她死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