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7 19:38

锦江故事 | 谁懂啊!盐市口中心菜市场才是老成都的白月光





提到老成都的烟火气
你最先想到啥子
盐市口旁的中心菜市场必须有名字
物资匮乏那阵
它是娃娃们的“宝”
抢卤肉的热闹
买鲜禽的小纠结
都在这儿一一上演
跟着老成都人王志的笔墨
咱们再一起回头重温
这段热络又暖心的旧时光


中心菜市场是一个偌大的所在,位置在盐市口街道办事处辖区人民商场对面,西南影都北侧、提督街临蜀都大道部分和红旗副食品商场都包括在内。
20世纪60年代末,物资比较匮乏。为解决无菜之炊,我们院子里停课的小学生结伴而行,购物圈不断扩大,直至发现了一个购物天堂——中心菜市场。
中心菜市场共有几道门,我至今不清楚。从住家的北门到中心菜市场,一般我们走的是提督街解放军影剧院旁边的侧门,偶尔也走盐市口人民商场对面、人民电影院旁边的侧门。为什么说是侧门呢,因为这两处门都不大,且细巷弯曲狭窄,不利于运输。
中心菜市场由一系列灰色建筑组成,建筑物大都不在一个水平面上,高低不同、错落疏朗,其内石阶、天井和走廊,是市场中重要的构成元素。建筑主体古香古色,且有宽大的屋檐,重重叠叠的屋檐能遮风避雨,却使里面的采光较差,如遇成都冬日常常阴暗的天气,光线就更差了。
中心菜市场内的每一间铺面,都是一家“专卖店”,有干杂、生鲜、粮油、副食,也卖糖果糕点、小吃和腌卤烧腊的……斑驳陆离且井然有序,而作为菜市场的主业蔬菜摊,则摆在通往各个“专卖店”的甬道两边,由装菜的篾筐组成。

▲盐市口的中心菜市场 图源:成都档案
中心菜市场从来没有让我们跑冤枉路,起码蔬菜是买得到的。去的次数多了,发现其中不仅是物资丰富,还有很多配额外的门道。比如,场内腌卤店卖卤肉,可以一斤肉票买一斤半。但这种油水(编者注:便宜货)数量有限,每天上午9点左右就卖完了,大概只卖得了30余位顾客。

▲成都市粮食供应票(成都市档案馆藏) 图源:成都档案
伙伴们经过周密调查,知道了必须在早晨市场开门的第一时间到腌卤店门前排队,才有希望买到“欺头”(编者注:便宜货)。
于是,我们一群人早晨5点就从北门出发,徒步到中心菜市场。菜场门一打开,大家一哄而上,冲向腌卤店。可是有人比我们冲得还快。
第二天又赶早,在菜场开门那一瞬间,加快了冲向目标的速度,看看前面只有10余人,我与同伴顿生期待、相视傻笑。没想到店门打开,营业员告诉说,“今天莫得卤肉,只卖卤水”。
1969年春节前,中心菜市场从外地组织了很多年货。有些年货不需要票证,只是价格稍高一点。我去中心菜市场购年货时,意外碰到了鲜禽供应,毛母鸡每斤0.88元,毛公鸡每斤0.70元(当时的凭票猪肉价是每斤0.77元),感觉是贵了一些,没舍得买。回家告诉母亲,母亲说要过节了,贵就贵一点儿,再碰到一定要买,买母鸡,油水大。
可是再是碰到卖鲜禽时,却只有公鸡卖,于是又作罢。母亲知道后,笑我太死板,批评说,公鸡油水是少一些,但有公鸡吃总比没有肉吃强啊(编者注:那时到中心菜市场买鸡是比较辛苦的事,一大早导等候在菜市场门口,一到打铃开门,购者便疯似地来个百米长跑,常有人滑到,跑到卖鸡点后,人挨人地排好队,直到中午才能买到,且一人最多只能买2只)。

▲1980年成都的春节市集。图源:成都档案




20世纪80年代初,修建蜀都大道,中心菜市场“缩水”成了红旗副食品商场。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不复存在的中心菜市场,原址就是明朝修建的纪念刘禅的安乐寺,怪不得当年逛市场时感觉里面的房子怪怪的,有如逛殿堂庙宇一般。

来源:方志锦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锦江故事 | 谁懂啊!盐市口中心菜市场才是老成都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