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作满天星:瓦岗起义失败后,瓦岗英雄们都有什么样的结局?
瓦岗英雄的名号,相信对历史稍有兴趣的朋友都听说过。其实,正史上的瓦岗英雄们,其经历虽然不如小说一般离奇古怪,但他们的英雄气质却丝毫不逊小说演义中的形象。
在他们“聚是一团火”,一起造反的时候,他们是英雄。
而在起义失败后,“散作漫天星”时,他们同样保留着英雄气质!
瓦岗起义失败后,虽然瓦岗英雄们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和结局,但是,几乎无一例外,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继续注解着“英雄”二字的不同含义。
李密:枭雄就是枭雄,不可能甘心为人下李密,不是隋唐第一英雄,但绝对是隋唐第一枭雄。
他和刘备很相似:不停的折腾。常常居人之下,但却又永远不甘为人下。
他是关陇贵族,袭爵蒲山公,即便不折腾,在大隋王朝的体制内也本有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然而,他要跟杨玄感一起造反。
杨玄感失败后,李密一度流亡,最惨的时候要啃树皮求生。
后来,他又加入了瓦岗军,投靠到翟让之下。
然而,在自己强大后,即便在翟让已经让出首领之位后,他还是果断做掉了翟让。
最强盛的时候,李密已经成了天下义军的盟主,窦建德、朱粲、孟海公等人,都拥护他;甚至李渊起兵之初也表示愿意拥戴他为天下之主。
然而,在跟宇文化及和王世充连番大战后,李密到底还是败了。
然而,枭雄就是枭雄,到这个时候,李密依然继续着自己的枭雄本色。
1、演戏,说服众人随其投唐。
跟刘备一样,李密也是一个喜欢用眼泪和假装自杀来笼络人心。
兵败后,他对众人说:如今兵败了,大家都辛苦拉!我现在自杀,向大家谢罪!
王伯当立刻哭泣着抱住李密,阻止他自杀。
众人见此,都哭泣不已,不敢仰视。
这时,李密提出:既然大家都不愿意抛弃我,那就跟我一起去关中吧!我虽然对李唐没有功劳,但是,过去以后我可以保证大家都富贵!
于是,众人随李密一起去投了李渊!
注意:瓦岗将士,皆是关东人。当初,李密强盛时,就因为关东诸将不愿意离开故土而放弃入关,此时,李密虽然战败,但以瓦岗诸将的本事,即便不跟随李密入关也不至于没有留在关东的机会!
李密通过演戏,鼓动诸将随其一起入关,增加了自己投靠李唐后的政治资本,其枭雄之略绝不在当年刘备之下!
2、不甘为人下,再次创业,最终身死。
李密投唐,李渊十分高兴,拜他为光禄勋,封其邢国公,还把表妹独孤氏嫁给了李密,以弟称呼李密。
然而,李密岂是久居人下之人?他仍然想要自己干!
不久,李渊让他去黎阳安抚旧部,李密认为时机以至。
此时的李密,或许想到了当初被曹操派去拦截袁术的刘备吧!
而与当年刘备一样,在李渊反悔,派人召他回去时,李密选择了不回头!
李密率部袭破桃林县,企图去找旧部张善相。
然而,李密的行动,被唐将盛彦师侦知,盛彦师遂于路设伏,杀掉了李密,传首长安。
那时的李密,仅37岁!
终不肯为人下,李密,算是把枭雄精神践行到底了!
王伯当:义士之立志也,不以存亡易心。跟李密一起被杀的,还有王伯当。
隋唐英雄中,王伯当是最拥戴李密的英雄,也是与李密截然相反的英雄。
李密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而王伯当,则是忠义到底的人物。
王伯当本是自己创业的。隋末大乱时,他自己在老家内黄领导了一支起义军。
后来,李密流亡期间,与各路义军首领“说以取天下之策”,王伯当遂成了李密的粉丝。
其后,王伯当引荐李密加入了瓦岗军,并在李密不受重用时又帮李密献策给翟让,以是李密在瓦岗军立足。
后来,王伯当随李密征战,战功赫赫,表现出卓绝的才能。
李密战败后,王伯当继续着自己的忠诚和义气。
1、舍弃族众,随李密入关投靠李渊。
王伯当在当地是有比较深厚的根基和人脉基础的。
因此,李密也认为王伯当不会舍弃基本而随自己去投李渊:“将军族众,岂可舍弃与我同行?”
王伯当却依然舍弃族众,放弃了自己在关东的资源,坚决追随李密。
2、明知李密必败,依然以死相随。
投唐后,王伯当被任命为左武卫将军,这已经是一个很高的职务了,后来秦琼助李世民夺了帝位才得到此职务。
然而,王伯当依然坚定地支持李密。
李密企图谋反时,王伯当多次劝阻。
最后,实在说不动李密,王伯当只好做出了这样的表态:
义士之立志也,不以存亡易心。伯当荷公恩礼,期以性命相报。公必不听,今祗可同去,死生以之,然终恐无益也。”——《旧唐书》
明知李密事必不成,依然生死相随。
最后,王伯当随李密一起被杀。
所谓愚忠,大约就是如此吧!
愚忠虽愚,但却也不失英雄本色!
裴仁基、裴行俨:政变裴仁基,本来是隋朝名将,屡次击败瓦岗军。
虽然演义中的他的儿子裴元庆是虚构的人物,但是,他的儿子裴行俨确实是勇冠三军,有万人敌之称。
然而,因为监军萧怀静屡屡陷害,无奈之下,投靠了瓦岗军。
到瓦岗军后,裴仁基也多立战功,继续着自己的名将本色。
后来,李密未听从裴仁基提出的建议而败,裴仁基被王世充部俘虏。
王世充深知裴仁基的威名,对其十分礼遇,并把兄长的女儿嫁给了裴行俨,极尽拉拢。
王世充称帝后,裴仁基为礼部尚书,裴行俨为左辅大将军。
后来,裴仁基父子企图拥立越王杨侗为帝,发动政变。
事败,裴仁基父子被杀!
当然,值得一说的是,裴仁基的另外一个儿子裴行俭,后来成了大唐名将。
裴仁基父子军事素养非常高,但未充分展现,实在可惜。
单雄信:慷慨赴死单雄信,是瓦岗军的元老。最初创业时候,就是翟让、徐世勣、单雄信三位干起来的。
他矫健,善用马槊,是一员勇将,在瓦岗军中很有威望。
瓦岗战败后,单雄信投降了王世充,成了大将军。
在替王世充效力,对抗李唐的作战中,单雄信几乎两次要了李世民的性命。一次是徐世勣制止了单雄信,一次是尉迟恭奋力杀退单雄信。
因此,李世民似乎对单雄信十分憎恶。
王世充战败后,李世民下令将单雄信等一众将领全部处死。
徐世勣向李世民求情,但被李世民拒绝,非要处决单雄信。
即将被处死的单雄信反而安慰起了徐世勣:没事哈。我知道我必死!
徐世勣无奈地表示:忠孝难以两全呀!你放心,以后你的家人我都会照顾好的!
徐世勣甚至还割下自己身上的一块肉下来给单雄信食,以显示自己绝没有忘记兄弟情谊。
单雄信吃下徐世勣的肉,慷慨赴死。
秦琼、程知节:从瓦岗英雄到大唐勋贵秦琼、程咬金的知名度,不需要介绍了吧。
瓦岗战败后,他们本与单雄信一样,投了王世充。
但是,他们看王世充不顺眼,就“叛郑归唐”,投了大唐。
此后,二人都成为李世民身边的勇将,屡屡以其勇武立功。
玄武门之变,他们又站队李世民,因此得以更为显贵。
此后,二人都入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光宗耀祖。
不过,二人后来的轨迹稍有不同。
后来,秦琼因为早年屡屡受伤上了元气,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因此在此后贞观“天可汗”的赫赫武功中,基本上没有什么表现,并于贞观十二年就早早去世了。
程知节的福气就确实大很多,一直活到唐高宗时期,77岁才去世。
因此,程知节此后参与了对东、西突厥等势力的作战,继续刷功绩。
总的来说,在打天下时,二位勇将都以其勇武随秦王立下赫赫战功,非常耀眼;而在秦王成为皇帝后,二人的光芒都稍微有些暗淡了。
但无论如何,位列凌烟阁,以后又被民间小说追捧,二人的人生可谓完满。
罗士信:少年英雄,光荣战死罗士信的人生轨迹,原本与秦琼高度绑定。
他们早期一起跟随张须陀,以少年英雄的身份扬名立万;后来投了瓦岗;瓦岗败后,他们又是先投王世充,后又归顺了李唐,得遇真主。
归唐后,罗士信同样战功赫赫,而且,不但勇武过人,还表现出了相当的智谋。
只是,罗士信没有活到大唐平定天下的那一天。
罗士信的结局,是充满了勇气和悲壮色彩的。
洺水之战,刘黑闼与李世民激战。
当时,洺水城的得失,对局势影响极大。
刘黑闼挖掘甬道进攻洺水城。
唐军知道:如果刘黑闼把甬道挖到城下,洺水城必破无疑!
此时,少年英雄罗士信挺身而出,表示自己愿意代替王君廓守城!
于是,罗士信率领200余人杀入洺水城。
罗士信果然强大,刘黑闼甬道修成后攻城,多次被罗士信击退!
只是,天意弄人,此时,天降大雪,李世民无法支援。
最终,刘黑闼昼夜攻城,城破,罗士信被捕。
刘黑闼敬罗士信的勇气,劝其归降,但罗士信坚决拒绝,大声辱骂!
最终,罗士信被刘黑闼杀害了。
此时的罗士信,仅仅23岁!
在瓦岗英雄中,罗士信是最年轻的一个,而其勇武和军略都十分出色。
如果他不死,其前途不可限量!
遗憾!
徐世勣:圆满人生,成为大唐军神瓦岗英雄中,后来混得最圆满的,就是徐世勣了。
与小说中的“徐茂公”谋士形象不同,徐世勣早年就是瓦岗军的大将了。
而徐世勣的人生,可谓圆满。
1、忠义之名。
对瓦岗军来说,徐世勣可能是“义气”行为最多的一个了。
(1)、翟让与李密事件中,徐世勣的“义”。
徐世勣是瓦岗军的创业元老之一。
后来,徐世勣与王伯当,是最拥护李密为主的人物。
然而,在李密杀翟让时,徐世勣又反对李密的内讧行为,结果被砍中脖子昏倒,险些死去。
(2)、归唐:不负故主。
李密降唐后,徐世勣统领了李密留在关东的旧部。
然而,徐世勣拒绝自己归唐,表示:这是李密的部众,我不能带着他的部众归顺以换取富贵,只有李密下令我归唐我才能归唐。
于是,李渊让李密写信招抚,徐世勣才率众归顺了大唐。
对此,就连李渊也盛赞李勣的忠义,称其为“纯臣”,并成为了“李世勣”,后来又避李世民的名讳而称李勣。
(3)、对单雄信:不负旧义。
单雄信和徐世勣的事情,咱们前面说过了,不重复了。
徐世勣愿意割下自己的肉来对即将被处决的单雄信表达自己不忘当初的誓言,其义气形象可谓古今罕见!
2、一步一步成长为军神。
早年的徐世勣,虽然已经有大将才了,但是,比之顶尖人物,还是差距明显的。
在瓦岗时期,他的谋略确实远远不及李密;归唐后,徐世勣又被窦建德、刘黑闼击败过···
但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徐世勣一步步成长为军神了。
早先,李勣与李靖配合,一起横扫东突厥,擒颉利可汗,一战灭一国。
虽然功勋显著,不过,坦白来说,其当时的光芒还是远不及李靖。
此后,李靖年迈,他开始独当一面,独自来时各种军神级表演。
他先是在诺真水之战大败薛延陀,歼其主力,然后,他更是深入漠北,一举灭掉了薛延陀,一度将漠北也纳入大唐的版图。
此后,他更是连番苦战,灭掉了高句丽,完成隋唐数代君王的夙愿!
最后,他与李靖一起,成为唐初的“军神”,一起入选武庙,并位列地位最高的“十哲之列”,成为古代最著名的军事家之一,为后世景仰!
而且,李世勣寿命很长(一说为76岁,一说为86岁),出将入相,富贵极人。
徐世勣的人生,确实是圆满!
魏征:成为贤相魏征,同样是出身瓦岗。
在瓦岗期间,他就表现出了杰出的智谋,多次出良策,只是不为李密所听。
李密最后战败,与其不听魏征良策有关。
李密败后,魏征的人生就更加精彩了。
1、李建成的骨干。
归唐后,魏征成为太子冼马,辅佐李建成。
而他这个太子冼马,也确实对李建成助力极大。
李世民击败刘黑闼后,归军,然后刘黑闼复叛,卷土重来。
此时,魏征极力劝说李建成以太子身份亲自督军平叛,既树立功勋,又趁机争夺一部分军权。
而在征刘黑闼期间,魏征又献策优待降军,使刘黑闼土崩瓦解,李建成遂一举平定刘黑闼,树立功勋。
此后,在太子与秦王的明争暗斗中,魏征又献过一些计策,但有一些李建成没有听从。
2、千古君臣。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将魏征吸纳为幕僚,后又升其为谏议大夫。
后面的事情,咱们就不赘述了。
魏征与李世民,成为古代劝谏与纳谏的典范,成为主贤臣直的典范。
要野心,就死在追逐野心的路上,如李密;要求义,就生死不移,如王伯当;要被杀,就慷慨赴死;要求勇,就不顾生死,如罗士信等猛将;要功业,就不断进化,如徐世勣;要做名臣,就不顾生死劝谏,如魏征···
瓦岗英雄,他们的抉择各不相同,他们得到的评价各不相同,他们的结局也各不相同。
但是,相同的是,他们身上都始终保持着一股英雄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