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6 13:40

刘封之死


刘备赐死刘封话说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宜都太守孟达、西城太守申仪、上庸太守申耽先后叛汉降魏,孟达投降以后当起了二狗子,带领魏将夏侯尚、徐晃共击刘封。
刘封兵败,东三郡全部丢光,成了光杆司令,灰溜溜地逃回成都,被刘备赐死。

刘封,长沙郡(今湖南长沙)人,他的父亲是罗侯寇氏,舅舅是长沙人刘氏。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投靠荆州牧刘表,驻军新野(今河南新野)。因为当时刘备还没有男孩儿,就收刘封为养子。
刘封担任副军中郎将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邀请刘备入川,抵御汉中王张鲁。
进入益州后,刘备到达葭萌关(在今四川广元)驻军不前,收买人心,网络人才,树立刘备的良好形象。
刘璋一看,乖乖!刘备不是来帮忙的,而是来踢馆子的!而且是要我刘璋的命的!
刘璋立即杀了张松,与刘备彻底翻脸。
刘备不管那么多,挥军南下,直取成都(今四川成都),同时诸葛亮带领张飞、赵云入蜀支援,刘封随行。
当时刘封二十多岁,青春焕发,他武艺出众,气力过人,在入蜀战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进入成都,平定益州。战后论功行赏,刘封被封为副军中郎将。
副军中郎将是刘备专门设立的职务,相当于如今的中央警卫局局长。
当时刘禅只有七八岁,放在今天也就是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刘封在刘备心目中还是理想的接班人。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封随刘备一起北进汉中,讨虏将军黄忠阵斩魏将夏侯渊,曹操亲提大军来争夺汉中。
当时刘备驻军山头,派遣刘封下山讨敌,曹操大骂:“刘备你个织草席、卖草鞋的小儿,怎么老让你家的假孩子来打老子?待我叫来我家的真孩子黄须儿,取你家假孩子的狗头!”
黄须儿是指曹操的儿子曹彰,他膂力过人,精于骑射,能徒手与猛兽格斗,当时正在外地出征。
刘封的猪队友孟达当初刘璋派出他的哼哈二将法正和孟达去荆州迎接刘备入川,法正和孟达都是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法正和孟达各带兵两千兵马,谁知道这两个人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刘备入川时,将法正带在身边担任参谋长,将四千士兵留下,交由孟达统领,驻守江陵(今湖北荆州)。

刘备夺取益州后,派孟达为宜都(今湖北宜都)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夺取汉中后,令孟达从秭归(今湖北秭归)北取房陵郡(今湖北房县),孟达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杀死了房陵太守蒯祺。
蒯祺的身份不得了,他不仅是荆州的世家大族,而且是诸葛亮的大姐夫。
孟达你杀谁不好?你难道不知道诸葛亮是大名鼎鼎的丞相?你把丞相的大姐夫杀了,刘备岂能饶你?
孟达不管这些,领兵西取上庸郡(今湖北竹山)。
刘备一看,乖乖!孟达能征善战,手握重兵,独霸一方,日后如何控制?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立即派养子刘封从汉中顺沔水而下,与孟达会师于上庸。
上庸太守申耽被两面夹击,举兵投降,并派妻子、儿女及宗族前往成都为人质。
刘备任命申耽为征北将军、上庸太守。
申耽的弟弟申仪为建信将军、西城(今陕西安康)太守。
邓辅担任房陵太守。
房陵、上庸、西城,就是三国闻名的“东三郡”。
刘封是孟达及东三郡军兵的督护将军,刘封坐镇东三郡,相当于今天的西部战区司令员。
此处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东南是关羽镇守的荆州(刘备的大本营),西北是刘备刚刚占领的益州,距离曹魏控制的襄阳、樊城只有300里。

不听从关羽的命令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文武大臣的拥戴下登坛称“汉中王”,督守荆州的关羽为前将军。同年,关羽北攻襄阳吕常、樊城曹仁,然后水淹前来救援的于禁七军,威震华夏。
在关羽进围襄阳、樊城时,曾多次下令刘封、孟达出兵相助,但二人以三郡新附、不敢轻举妄动为由,拒绝出兵。
关羽在受封前将军的同时,被授假节钺,战时可以代表刘备征调各方军兵,因此他有权下令相邻的刘封、孟达出兵相助。
刘封当时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是刘备的接班人,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手握兵权,担任要职。
在关羽看来,你刘封算个什么东西?狗屁!竟然不听从命令?但是一时也没有办法。
同年十二月,江东孙权背刺盟友,关羽兵败被困于麦城,危在旦夕,派廖化突出重围前去上庸,要求刘封、孟达出兵相救,刘封和孟达见死不救,拒绝出兵,结果关羽被杀于临沮(今湖北远安)。
这时刘封还嫌自己活得太久,又干了一件蠢事:作为西部战区司令员,他与部下大将孟达不和,欺凌孟达,夺取了孟达的仪仗队。
关羽被杀以后,孟达的脑袋嗡地一声,大喊不好!他意识到他和刘封不听从关羽的命令,见死不救导致了严重后果,刘备一定饶不了他们;同时他又恨刘封抢了他的风头。
孟达思前想后,留在刘备集团只有死路一条。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率领部队投降了曹魏。

孟达是凉州刺史孟他之子,自幼精明强悍,精通文史,文武双全,是个狠人。
关中在建安初发生饥荒时,孟达与同乡法正一起入蜀依附刘璋;在刘备入蜀时又投靠刘备,此时又投靠曹魏领袖曹丕,典型的“三姓家奴”。
孟达不但武艺超群,而且文笔很好,擅长写信。
他在投降曹丕之际给刘备写了一封信,极力为自己开脱。
曹丕不愧为政治家,一看孟达是个走狗,有利用价值,就封他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赐爵平阳亭侯。
把走狗喂饱以后,走狗就该咬人了,曹丕派孟达带领大将夏侯尚和徐晃一起进攻刘封。
孟达这时又给他的老上司、年轻的刘封写了一封信,洋洋洒洒,言明疏不间亲、新不加旧之理,挑明刘备的亲子刘禅已经长大成人,他才是接班人,刘封与刘备的关系只会越来越远。同时列举文种、商鞅、白起、孝己、伯奇的例子,结局只有四个字“因功受戮”。
最后得出结论:刘封只有一条路,归降曹丕。
孟达此信,比起他给刘备写的那封来,直指刘封所处尴尬境地,蛊惑性更大,但刘封不为所动。
申耽、申仪二人不顾在成都家人的死活,一并叛归曹魏。
刘封成了光杆司令,只好逃回成都。
曹魏就把房陵、上庸、西城改为新城郡(治房陵),任命走狗孟达为新城太守。
刘封为何被杀?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刘封逃回成都,刘备责备他霸凌孟达致其叛反,又有不救关羽之罪。诸葛亮这时进言,说刘封刚猛,恐刘备百年之后刘禅难以制御,正可借此机会将其诛杀。
刘备赐死刘封,令其自裁。
刘封这时想起孟达劝他的话,竟然悔恨地说:“恨我不用子度之言也!”
历史何其相似,韩信临死之际,也是悔恨不已,说道:“恨不听蒯通之言也!”
刘封被杀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三条:
第一,与下属孟达反目,导致三个下属全部背叛刘备,投靠曹丕,丢失东三郡。
第二,不听从关羽的命令,拒绝出兵,见死不救,不顾全大局,导致荆州丢失,关羽被害。
第三,作为废太子,性情刚猛,易生后患,对刘禅构成威胁。
刘封缺乏政治头脑,刘封的副军将军,行督护东三郡兵马之权,实际是刘备的副手。
刘备称汉中王,已确定刘禅为接班人,却依然以刘封为副手,留下了巨大的政治隐患,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出现东吴后来的“南鲁党争”局面。
诸葛亮未雨绸缪劝杀刘封孙权晚年,以三子孙和为太子,四子鲁王孙霸同受荣宠,二人礼秩不分,分庭抗礼。东吴上下分成两派,一派支持太子孙和,另一派支持鲁王孙霸。因东吴太子所居处称南宫,所以此事件史称“南鲁党争”。

南鲁党争
“南鲁党争”造成朝廷内斗不息。孙权害怕其子走上袁谭、袁尚相争,曹操渔人得利之路,不得已以孙和被废、孙霸赐死、孙亮被立为太子收场。
“南鲁党争”还造成孙权亡后,年幼的太子孙亮继位,权臣诸葛恪、孙峻、孙綝先后专权。

诸葛亮不愧为伟大的政治家,考虑到刘备的身后之事,结合刘禅“昏暗”、刘封“刚猛”,劝刘备杀刘封,当机立断,影响深远。
刘封被杀,咎由自取,对于其个人,是人生悲剧;对于蜀国朝廷来说,则是幸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封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