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甘夫人:陪他颠沛流离生刘禅,死后终成蜀汉皇后
建安十三年(208 年)秋,当阳长坂坡的尘土被马蹄踏得漫天飞。刘备的军队被曹操的骑兵冲得七零八落,喊杀声、哭喊声混在一起,像把天地都搅碎了。一个穿着粗布衣裙的女子,怀里紧紧抱着个一岁左右的婴儿,缩在一棵断树后面。她头发散乱,脸上沾着泥,却死死捂着婴儿的嘴 —— 怕孩子哭出声引来曹军。这女子就是刘备的妾室甘夫人,怀里的孩子是后来的蜀汉后主刘禅。
“夫人!赵云来迟了!” 一道银枪划破暮色,赵云翻身下马,单膝跪地。甘夫人看着眼前浑身是血的将军,眼泪终于掉下来,却只说:“将军快带阿斗走,我没事。” 她不知道,这已经是她跟着刘备以来,第四次陷入这样的绝境了。
《三国志・二主妃子传》里只淡淡写了一句:“先主数丧嫡室,常摄内事。” 可这 “摄内事” 三个字背后,藏着甘夫人一辈子跟着刘备颠沛流离的苦 —— 从沛国的小家到徐州的战乱,从吕布的囚牢到曹操的军营,她像棵野草,在乱世里跟着刘备四处飘荡,却从没放开过他的手。
甘夫人是沛国人(今江苏沛县),家里穷,《三国志》说她 “沛人也,早失怙恃,随族人生活”。建安元年(196 年),20 岁的她被族人送到时任豫州牧的刘备身边 —— 那时候刘备刚丢了徐州,身边连个能打理家事的人都没有,之前的几任妻子要么死了要么散了。
甘夫人不是正妻,只是个 “妾”,可刘备对她很上心。不是因为她多漂亮(史书没说她绝色,只说 “性贞静”),而是因为她懂事。刘备那时候忙着招兵买马,经常不在家,甘夫人就把家里的事打理得井井有条:士兵的家属来借粮食,她按人头分;刘备的旧部来拜访,她端茶倒水从不怠慢。有次刘备回来,看到甘夫人在教丫鬟织草鞋(刘备早年卖过草鞋),笑着说:“你倒懂我的老本行。” 甘夫人也笑:“将军的根在这,我得帮你守着。”
可好日子没过多久,建安三年(198 年),吕布偷袭徐州,刘备败走,甘夫人被吕布俘虏了。《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布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海西。” 这里的 “妻子”,就包括甘夫人(当时刘备正妻已亡,甘夫人是主要家属)。吕布把甘夫人关在下邳城,没为难她,却也不放人。刘备急得上火,却没兵去救,只能跟曹操求援。
后来曹操帮刘备打败吕布,甘夫人才被放回来。见面时,刘备看着她瘦了一圈,红了眼,甘夫人却没哭,只说:“我没事,就是想将军和兄弟们了。” 这时候的刘备,才真正把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放进了心里 —— 乱世里,能共患难的人,比什么都珍贵。
刘备这辈子,前半生就像 “丧家之犬”,从徐州到豫州,从袁绍阵营到刘表麾下,打一次败一次,跑的时候还总顾不上家眷。甘夫人跟着他,光被 “丢下” 就有三次。
第一次是建安五年(200 年),刘备跟曹操反目,在徐州战败,刘备自己逃去投奔袁绍,甘夫人又被曹操俘虏了。这次被俘比上次更危险 —— 曹操知道她是刘备的妾,想用来要挟刘备。可甘夫人没慌,在曹营里安安静静待了半年,既不哭闹也不讨好,每天就抱着刚一岁的刘禅(这时候刘禅刚出生没多久),教他认东西。后来关羽 “千里走单骑”,带着甘夫人和刘禅找到刘备,见面时刘备抱着刘禅哭,甘夫人只拍着他的背说:“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
第二次是建安七年(202 年),刘备在博望坡打了胜仗,可没多久曹操大军南下,刘备又要跑。这次他没丢下甘夫人,带着她和刘禅一起走,可走到当阳时,军队被冲散,甘夫人和刘禅又跟刘备分开了 —— 这就是开头长坂坡的那一幕。赵云找到甘夫人时,她怀里的刘禅还在睡,她自己却累得站不稳,可还是先问:“将军看到刘将军了吗?” 赵云说 “主公在前面等”,她才松了口气。
第三次是建安十三年(208 年),赤壁之战后,刘备占了荆州,本以为能安稳几天,可孙权又来要荆州,刘备只能往西跑,去取益州。这次他把甘夫人留在荆州,托付给关羽。有人劝甘夫人:“将军又要走,你不如留在荆州,别再跟着受苦了。” 甘夫人却摇头:“他去哪,我和阿斗就去哪,苦点怕什么。” 后来刘备取了益州,派人来接她,她才带着刘禅去了成都。
《三国志・二主妃子传》裴松之注里引《汉晋春秋》说,甘夫人 “常随先主周旋,厄穷不怨”,这六个字,道尽了她跟着刘备的所有苦 —— 没享过几天福,却把 “不离不弃” 做到了底。
甘夫人这辈子,最骄傲的事,就是生下了刘禅。建安十二年(207 年),刘禅在荆州出生,那时候刘备已经 46 岁,老来得子,对刘禅宝贝得不行,甘夫人却没惯着他。
刘禅小时候调皮,跟着士兵的孩子爬树,甘夫人看到了,不是骂他,而是把他叫过来,指着树说:“你爹打仗是为了让百姓能安稳过日子,你要是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将来怎么帮你爹?” 刘禅似懂非懂地点头,后来虽然长大了有点 “扶不起”,但小时候在甘夫人的教导下,也没养成骄纵的性子。
长坂坡那次,甘夫人抱着刘禅躲在死人堆里,有曹军士兵过来,她就把刘禅藏在衣服里,自己假装晕倒。士兵以为她死了,才没管她,这才等到赵云来救。后来赵云跟刘备说这事,刘备摸着刘禅的头,对甘夫人说:“是你救了阿斗的命啊。” 甘夫人却只是笑:“是将军救了我们,也是阿斗命大。”
在荆州的时候,甘夫人还帮刘备打理后方。刘备要招兵,她就帮着安抚士兵家属;刘备要和当地士族打交道,她就跟着孙夫人(孙权妹妹,当时是刘备正妻)一起,参加士族的家宴,说话得体,让刘备少了很多麻烦。孙夫人性格刚猛,身边的丫鬟都带刀,跟刘备关系不好,却对甘夫人很客气 —— 因为甘夫人从不跟她争,还总帮她打理宫里的事。
可惜的是,甘夫人没等到刘备称帝。建安十九年(214 年),刘备刚取了益州,甘夫人就得了重病,去世了,年仅 30 岁左右。刘备伤心了很久,把她葬在成都南边的惠陵旁边,说 “将来我也要葬在这”。
甘夫人去世后,刘备一直没再立妾室,连孙权送来的孙夫人走了,他也没再娶。建安二十六年(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第一件事就是追封甘夫人为 “昭烈皇后”。
《三国志・二主妃子传》记载:“章武元年,先主即帝位,策曰:‘朕承天命,奉至尊,临万国。今以后为皇后,遣使持节丞相亮授玺绶,承宗庙,母天下,其敬之哉!’” 这里的 “后”,就是追封的甘夫人 —— 刘备没立其他人为皇后,而是把这个位置留给了那个陪他颠沛流离、从没享过皇后福的女子。
有人劝刘备:“甘夫人是妾,追封皇后不合规矩。” 刘备却红着眼说:“她跟着我吃了一辈子苦,这个皇后,她该得。” 后来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临终前还特意嘱咐诸葛亮:“我死后,一定要把我和甘皇后合葬。” 建兴元年(223 年),刘禅继位,又追尊甘夫人为 “昭烈皇后”,每年都亲自去惠陵祭拜。
甘夫人这辈子,没当过一天正妻,没住过一天皇宫,却成了刘备心中最特殊的人。她不像孙夫人那样有显赫家世,不像糜夫人(刘备另一个妾)那样有家族支持,她只有 “不离不弃” 四个字,却用这四个字,在乱世里活成了刘备的 “定海神针”。
在三国历史里,甘夫人总是被低估 —— 人们记得诸葛亮的智慧、关羽的忠义、赵云的勇猛,却很少有人记得这个跟着刘备颠沛流离、生下刘禅的女子。可正是她的存在,让刘备在乱世里有了 “家” 的感觉,让刘禅在年幼时得到了母亲的庇护,让蜀汉有了最温柔的底色。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甘夫人:“常摄内事,随先主周旋,有贤德。” 这 “贤德” 不是指她多有才华,而是指她在逆境里的坚韧、在苦难中的从容。她没给刘备出过多大的计谋,却用自己的方式,帮刘备守住了 “家” 这个最后的港湾。
现在,成都的惠陵里,刘备和甘夫人的合葬墓还在,墓碑上写着 “汉昭烈皇帝之陵”,旁边的小字里,藏着甘夫人的名字。千百年过去了,人们还在谈论刘备的霸业、诸葛亮的北伐,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座陵墓里,还埋着一个叫甘氏的女子,她用一辈子的颠沛,换来了刘备一辈子的记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