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5 21:57

朱樉:明朝第一代秦王,朱元璋、马皇后第二子,死因成谜

大家好,我是梨白,一枚历史和写作萌新爱好者,欢迎关注哦~本文为原创,盗文必究!
这几天,爱新觉罗家的事情都快炸锅了,这事儿就是看上去非常“荒唐”,但是咱们各路神仙网友愣是给他“圆”了起来,其实扯上了很多史籍资料甚至还有小说《红楼梦》,真不真实已经不重要了,津津有味就行了。

咱今天继续说朱元璋的儿子们,最近特别关注“明朝”主要是因为读了吴晗先生的《朱元璋传》,说到了他的儿子们,我就扩展阅读了一下,然后就来鹦鹉学舌了,今天“学”的是朱元璋的第二子,朱樉。
朱樉在《明史》上记载不多,原因吗,大家往下看。
根据《明史》记载,朱樉是朱元璋的第二子,和早逝的朱标、做了皇帝的朱棣还有晋王、周王一样都是马皇后的孩子。

朱樉和我们前面讲的朱元璋第十子朱檀一样,也是洪武三年第一批授封的亲王。又过了八年,洪武十一年,朱樉就藩西安,这里提一嘴,也是这个时候,朱元璋把长安改成了西安。
老朱家的人打仗还是可以的,朱樉便是如此,也因为其军事能力成为了明朝的第一任亲王,也是朱元璋亲封的九大塞王之一。
朱元璋因为自己小时候吃过苦,没文化,就对孩子们的教育特别上心。他在宫中建了一座大本堂,收集了很多古籍、图籍,还找了当时的大儒、青年才俊“武装”儿子们的头脑,这里头就有宋濂、孔克仁等人。

那么朱元璋这么做有作用吗?答案是有的。你像是和朱元璋一起打江山的人一一被“咔嚓”之后,对蒙古的军事任务就逐渐交到了几个成年且有带兵经验的儿子身上,其中就有秦王朱樉,还有他的弟弟晋王以及以后做了皇帝的燕王;其他儿子也不差,周王喜欢词赋,还有神农尝百草的精神,放在现在就是植物学家,宁王是个历史学家,就连荒唐的第十子鲁王都是个礼贤下士,尤善文学的皇子。
让儿子诸王抵御蒙古应该是朱元璋早就想好的棋盘,这也是为什么大一些的儿子像是朱樉、朱棣等人的封地更往北的原因。

实际上朱樉在军事方面确实也没让朱元璋失望。
像是洪武二十八年的正月,朱樉受父命率领平羌将军宁正前往洮州(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临潭)征伐叛番,大胜,最终叛番畏惧于是投降。
军事方面没让朱元璋失望,其他方面朱元璋对朱樉简直就是失望透顶,不然也不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时候,朱元璋给儿子朱樉赐了个“愍”的谥号。
在《谥法》中规定,“在国逢难曰愍(逢兵寇之事);使民折伤曰愍(苛政贼害);在国连忧曰愍(仍多大丧);祸乱方作曰愍(国无政动多乱)。”

下面咱们就言归正传,看看朱樉是怎么失了朱元璋对他的爱子之心。
明洪武十年朱樉去西安就藩的时候,朱元璋赐玺书。
关内之民,自元氏失政,不胜其敝。今吾定天下,又有转输之劳,民未休息。尔之国,若宫室已完,其不急之务悉已之。
这话什么意思呢?朱元璋这是在嘱咐儿子,也是在教儿子做事。

他说你的辖区,管内的百姓,从元朝失政以后就经历了各种不胜疲惫的事情。现在咱们家平定了天下,他们身上依旧承载着纳税纳粮之劳,依旧没有得到休养生息。
所以朱元璋希望儿子到了西安之后,如果宫殿已经完工,就不要再大兴土木,让百姓们得以休养生息。
然后朱樉就全然没有听进去,这也是朱元璋好几个儿子的通病。还未就藩之前,在朱元璋身边都是能文能武、礼贤下士的合格皇子,等着就藩之后就如同脱缰的野马,没人管的孩子,总之和在朱元璋面前时的形象大相径庭。

朱樉都干嘛了呢?他在西安大兴土木、强征赋税、劳民伤财,让当地的百姓和手底下的驻军都穷困潦倒,有的甚至到了卖儿鬻女的地步。
即便如此,朱樉仍旧对到王府来求情的老百姓大打出手,甚至还闹出了人命。
这还没完,朱元璋一个劲儿地安抚土番十八族人民,朱樉就一个劲儿地拖后腿。比如他初中的时候将土番十八族人民的妻子和孕妇捉入府,使得夫妻分离;又比如出征西番,掳走童男童女各一百五十名,还将童男阉割,当时的医疗技术想想也知道,很多被阉割的男童致死。
怎么听,怎么看朱樉都是个暴力血腥的亲王。

朱樉不光对百姓这样,对自己的妻子王氏也是极尽苛待甚至是虐待。
朱樉的妻子,是王保保(库阔帖木儿)的妹妹,“名门贤女”观音奴,是朱元璋为了拉拢被被他称作“天下第一奇男子”的王保保所为。
但是朱樉并不喜欢王氏,而是喜欢次妃邓氏(明朝开国名将邓愈)之女。
这两人是不是青梅竹马不可知,但是性格却是一样的狠厉、荒唐,比如他们在行宫中专门以折磨宫人取乐。

并且朱樉还在邓氏的挑选之下虐待正妃王氏,王氏连吃口新鲜饭食都做不到。
起初,这些事情朱元璋并不知道,洪武十五年,朱樉的母亲崩,朱樉还回到京师奔丧,等着十七年时又因“皇后大祥”,来了又走。
因为是朱元璋的二子,上头只有一个嫡亲的兄长,太子朱标,所以在洪武二十二年的时候,朱元璋任命朱樉掌管宗人令。
也是这些年,朱樉做的坏事陆陆续续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

当听说儿子和邓氏拿人取乐时,朱元璋斥责他们“不晓人事,蠢如禽兽”;结果事情越差越多,什么虐待正妃,为博邓氏一笑,居然以公谋私,指使沿海布政司收买珠翠,劳民伤财,甚至害百姓家破人亡,最最最让朱元璋受不了的事还有朱樉睡上了五爪龙床,邓氏穿上了皇后才能穿的衣服。
于是,“二十四年,以樉多过失,召还京师,令皇太子巡视关陕。太子还,为之解。明年命归籓。”
就这,朱樉还怕自己在西安做的事情暴露更多,又灭口了一堆人,然后就是越做越错。

朱标是太子,也是朱元璋最为看重的儿子。朱标和朱樉一母同胞,怎么会看弟弟被父亲置于死地,最终他还是为弟弟朱樉求了情,朱樉才得以回到西安。
不过邓氏以“僭分无礼,罪莫大焉”被赐死。
嗯,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们就是这样,恨铁不成钢,但确实也护犊子,就拿朱樉和鲁荒王为例,主导做坏事的明明是他们,但是最终先被“咔嚓”的都是他们的媳妇。
然后就是洪武二十八年正月的那场胜仗,不过朱元璋还没快乐多久,就在同年三月接到了儿子的死讯。

我们来看记载,
帝悦,赉予甚厚。其年三月薨,赐谥册曰:‘哀痛者,父子之情;追谥者,天下之公。朕封建诸子,以尔年长,首封于秦,期永绥禄位,以籓屏帝室。夫何不良于德,竟殒厥身,其谥曰愍。’
真正描述朱樉死的只有五个字“其年三月薨”,彼时朱樉正值壮年,还刚打了一场胜战,就这样在两个月之后就死了,这事儿还是有点蹊跷的。

很多小伙伴可能会问,是不是战场上受伤了?如果是战场上受伤怎么会没有一点记载呢?
且我们再来看朱元璋在朱樉时候怎么说的?
朱元璋说本来作为只比太子小的朱樉应该为国为家都做出贡献的,自己对他也有很大的期待,无奈“何不良于德,竟殒厥身,其谥曰愍。”
儿子都死了,还给了个不咋的谥号,这得是多恨,多恨铁不成钢啊!并且那句“何不良于德,竟殒厥身”好像是话中有话,就像是在暗示说朱樉是因为多行不义才必自毙,可惜的是《明史》就说了这么多。

就这样,朱元璋依旧觉得不解气,在朱樉下葬的时候,朱元璋削减了他葬礼的规模,还在写给其的祭文里写到“自尔之国,并无善称。昵比小人,荒淫酒色。肆虐境内,贻怒于天。屡尝教责,终不省悟,致殒厥身。尔虽死矣,余辜显然。”
写到这儿真的想“穿越”到明朝,看看朱樉到底做了啥,朱元璋这么气,以至于朱樉的一生在《明史》《诸王列传》中不过几百字。

不过对于朱樉的死,野史和民间倒是留下不少传说,其中一种说法是说他和他那个倒霉蛋求长生但在十九岁去世的十弟朱檀一样,是吃丹药毒死的;还有一种流传广泛的说法是他是被三个老妇毒杀的,至于啥原因,也没说清楚,估计就是暴戾,不拿别人的命当命,不然他爹也不会说他死有余辜了。

不知道小伙伴们知不知道朱元璋的第二子朱樉,若是知道又对他的死有别的推测或者信息,一定要在评论区留言,期待大家的转赞评!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书籍:
《明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朱樉:明朝第一代秦王,朱元璋、马皇后第二子,死因成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