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和卓们(7)一口气讲完阿拉伯穆罕默德,到新疆阿伯克和卓
点关注是不迷路,这话咱得天天念叨 —— 毕竟接下来的故事枝蔓多,怕您听着听着就找不着我。不过在接着往下扯之前,有俩事儿我必须掰扯明白,不然底下又得有人敲键盘问东问西。
头一个,是好多朋友追着问的 “黑山白山派”。您瞧,咱这书虽说快成《何卓传》了,核心全绕着这群人和当年西域的政治、宗教打转,但咱是聊天,不是开宗教宣讲会,得说实在的。现在咱嘴里天天 “黑山派”“白山派” 地喊,可您知道不?当年那地界的老百姓,压根没听过这俩词儿!这俩称呼最早是乾隆爷那会儿,清平了准噶尔、大小和卓闹起来之后,中原史料里才慢慢冒出来的。
那早前咋叫呢?中原人实诚,看衣服颜色 —— 白帽的就叫 “白帽派”,黑帽的就叫 “黑帽派”,跟咱现在看衣服认球队似的。您一看来了一群邮电局,就知道国安对来了呵呵。新疆本地的史料也差不多,得等《大和卓传》《和卓传》这些书出来,才正经称 “黑山”“白山”。那咱为啥现在就这么叫?嗨,说书的哪有那本事 —— 今儿给起个 “白帽帮”,明儿改成 “黑帽会”,等乾隆年间再换 “黑山白山”,您不得听晕喽?先给您个固定称呼,省得您记混,咱这是图省事,不是瞎编,这点得跟您说清楚。
第二个事儿,是真得给前半段书捋个梗概。为啥?还不是有朋友在评论区吐槽:“您这书比老太太的裹脚布还长!” 得嘞,今儿咱就用几分钟来段 “速食版”,一来让嫌啰嗦的朋友瞧瞧,是快着讲有意思还是慢着讲有味儿;二来咱也趁机补点零碎知识,算是我白送的福利。您放心,不用往前倒回放,咱这就开扯 —— 咱只说梗概,不报年号,省得您记挺乱喽。
话说当年阿拉伯半岛,那乱得跟咱春秋战国似的,部落之间打得头破血流,犹太教的教义在当地虽说有点影响,可架不住各玩各的。就在这时候,穆罕默德站出来了,在犹太教基础上揉吧揉吧,搞出了伊斯兰教,硬是把一盘散沙的阿拉伯人拧成了一股绳 —— 这本事,比刘关张桃园结义整合势力还厉害。
可穆罕默德去世后出了岔子:他没儿子,没人能直接接班。按阿拉伯的老规矩,大家伙儿得选个 “哈里发” 当接班人。前后一共选了四任,这四位可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头一任叫阿布伯克尔,是穆罕默德的十大弟子之一,早早就跟着他干革命,既是亲密战友,还是他老丈人 —— 当年穆罕默德传教被人追着扔石头,好几次都是阿布伯克尔拎着棍子护着,后来干脆把闺女嫁了过去,这关系铁得能穿一条裤子。
第二任哈里发叫欧麦尔,同样是十大弟子里的老人儿,跟着穆罕默德南征北战,也是他的老丈人。可这位运气不好,后来让异教徒给刺杀了,死得挺惨。欧麦尔一没,大家伙儿又选了奥斯曼当第三任哈里发。这奥斯曼还是老熟人 —— 十大弟子、早期追随者,不过他不是老丈人,是女婿,娶了穆罕默德的闺女。
本来挺好的禅让制,到奥斯曼这儿卡壳了。这位大概是坐惯了高位,突然不想 “立贤” 了,一门心思想 “立亲”,琢磨着让自个儿家里人接茬当哈里发。这一下炸了锅,底下人当场就有人摔了杯子:“历来都是选贤能,哪能论亲戚?你这是坏了规矩!” 奥斯曼倒也硬气,拍着桌子说:“我这位置坐着,就得让自家人接班,不然哪天让人掀了摊子咋办?” 结果没等他安排好,就让人给推翻了。
接下来选出来的,是穆罕默德的亲堂弟兼女婿阿里 —— 就是他最喜欢的闺女法蒂玛的丈夫,也是十大弟子之一。可阿里这位置坐得不安生,哈瓦利吉派那群人跟打了鸡血似的,觉得他这哈里发是杀了奥斯曼才换来的,来路不正。有天半夜,这群人摸进阿里的帐篷,二话不说就下了手,阿里到死都没弄明白,自己兢兢业业干活,咋就成了 “篡权者”。
阿里一死,四大哈里发时期就算彻底结束了。本来该接班的阿里长子哈桑,手里没兵没势力,宗教背景也弱,让人一挤兑,只能把哈里发的位置让了出去 —— 让给了穆哈维叶。您猜怎么着?穆哈维叶一上台,直接改了规矩:以后哈里发世袭!这操作,跟咱尧舜禹禅让制到禹这儿变世袭一模一样,清真世界就这么进入了王朝时期,倭马亚王朝正式开张。
阿里的小儿子侯赛因不服气啊,觉得老爹的位置让人抢了,琢磨着夺回哈里发之位,结果让穆哈维叶的儿子给杀了。这下子,拥护阿里和他后代的人不干了,抱团形成了 “什叶派”,认准了只有阿里和法蒂玛的后裔才有资格当哈里发;另一拨人呢,觉得四大哈里发的禅让制才合理,这就是 “逊尼派”。
为啥现在全世界逊尼派穆斯林多,什叶派少?说白了,谁不想有机会当领导啊!禅让制的时候,张三李四都有盼头,就算轮不上自己,好歹能盼着自家后代有戏;可一世袭,好家伙,全成他们家的了,别人连边都摸不着,这谁乐意啊?逊尼派就是认 “谁都有机会”,自然跟着的人多;什叶派是认死理,就觉得阿里后代才正统,这股轴劲儿也是没谁了。
后来倭马亚王朝越来越奢靡,跟咱历史上那些亡国之君似的,天天吃喝玩乐,底下人可不干了。有一群人看不惯,就搞起了苦修遁世,还分出了好些支派,这一大伙儿统称 “苏菲派”。在苏菲派的各种教团里,有个叫 “纳赫什班迪教团” 的,挺特别 —— 他们不咋爱苦修,但苏菲派那些 “怪力乱神” 的本事学得门儿清,啥诅咒啊、神迹啊,玩得比谁都溜。
这教团传到第五任教主马哈图木阿扎木手里,就跟咱西域扯上关系了 —— 他娶了个叶尔羌王室的姑娘,说白了就是娶了个新疆媳妇。马哈图木阿扎木一去世,家里就闹起了家务,(哦不,是教主之位)争夺:长子伊善卡兰顺理成章接了班,小儿子伊斯哈克争输了,又怕哥哥收拾他,一气之下,干脆跑到了新疆南疆传教 —— 毕竟那儿是他姥姥家,多少能有点照应。就这么着,苏菲派算是正式在新疆扎下了根。
哎,前面这些算咱白送的背景知识,接下来咱好好捋捋新疆这头的事儿。不过这儿得插句倒笔书:苏菲派来新疆传教,其实早于纳赫什班迪教团。当年东察合台汗国的时候,额西丁家族就说服了蒙古大汗秃黑鲁帖木儿改信伊斯兰教,额西丁还成了汗国的大国师。他和他爹扎马鲁丁爷俩,就在西域这片土地上开始传教。
您想想,蒙古人最擅长啥?暴力啊!东察合台汗国直接靠着刀枪剑戟逼着老百姓信教,好家伙,没几年功夫,整个新疆就开始伊斯兰化了 —— 这哪是传教,简直是 “武力普及”。
后来东察合台汗国传到第八任汗王歪思汗手里,这位汗王慢慢不待见额西丁家族了,转头引进了新的宗教导师,额西丁家族算是失了势。再往后,汗国第三任大汗把王廷搬到了吐鲁番,秃黑鲁帖木儿有个后裔叫赛义德,在叶尔羌就地称王,建了叶尔羌汗国,没几年东察合台汗国就覆灭了。这点咱之前提过一嘴:吐鲁番的领袖跟叶尔羌王室是一个祖宗,但不是一个政权,后来玉素甫能在吐鲁番躲宗教迫害,就是因为这层关系。
叶尔羌汗国的大汗赛义德挺有想法,他把 “宗教导师制” 改成了制度 —— 上到可汗,下到王公贵族,人人都得有自己的宗教导师。这一改麻烦了:导师不够用了!汗国只能去中亚挖人,引进了一大堆宗教导师,这下子 “找导师” 成了风气,跟咱现在年轻人找健身教练似的时髦。
赛义德的儿子拉什德汗去世后,他的另一个儿子阿布都哈林成了叶尔羌汗国第三任汗王。这位汗王不知咋想的,突然邀请伊斯哈克来新疆传教。您瞧,正主儿终于来了!可伊斯哈克兴冲冲跑到南疆一看,心凉了半截 —— 阿布都哈林对他压根不上心,因为汗王早有自己的宗教导师穆罕默德谢利夫。说白了,找伊斯哈克来,就是想制衡穆罕默德谢利夫,怕他这一派势力太大。
伊斯哈克觉得自个儿受了委屈,心里嘀咕:“合着我就是个工具人?” 气不过,就偷偷去接近阿布都哈林的弟弟巴巴穆罕默德。结果这事儿没多久就被阿布都哈林知道了,汗王当场就炸了:“你小子敢勾结我弟弟?当我是傻子?” 伊斯哈克赶紧辩解:“大汗冤枉啊,我就是跟巴巴穆罕默德聊了聊教义!”“聊教义用得着偷偷摸摸?” 阿布都哈林一拍桌子,指着门外:“给你一匹瘸马,一个破马鞍,赶紧滚,别让我再看见你!”
伊斯哈克没办法,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牵着瘸马,背着破马鞍,灰溜溜地出了叶尔羌城。去哪儿呢?他琢磨着和田那地界听说挺包容,干脆去那儿碰碰运气。和田城主呼雷师苏檀还真收留了他,让他在当地传教。可没安稳几天,出事了 —— 城主的妻子去世了。
呼雷师苏檀抱着妻子的尸体,红着眼睛找到伊斯哈克:“和卓大人,您神通广大,一定能让我媳妇活过来!” 伊斯哈克吓得脸都白了,心里直打鼓:“这要是能复活,我还在这当传教士?早去皇宫当国师了!” 嘴上只能支支吾吾:“大人,尊夫人已经去了三天了,阴阳相隔,我实在没法子啊。” 苏檀一听就急了,一脚踹翻了旁边的桌子:“什么没法子?你就是不愿帮我!给我滚,再敢来和田我打断你的腿!”
伊斯哈克又无家可归了,失去了和田这块传教地。这回只能想去阿克苏找自己的门徒巴巴拉莫罕默德。可当年阿布都哈林赶他的时候有规矩:不许去阿克苏,必须滚得越远越好。从和田到阿克苏,中间得经过叶尔羌主城,要是被汗王知道了,小命都得没。没法子,伊斯哈克只能冒着风险闯沙漠。
那沙漠可不是闹着玩的,白天太阳跟火球似的,晒得人脱皮,沙子烫得脚底板疼;晚上冷风跟刀子似的,刮得人骨头缝都疼。伊斯哈克牵着瘸马,一步一陷,渴了就舔舔嘴唇上的干皮,饿了就啃两口怀里揣的硬馕,心里默念:“可千万别死在这儿,我还没传教成功呢!” 就这么熬了三天三夜,眼瞅着快不行了,才远远看见阿克苏城的影子,当时差点哭出来。
好在门徒巴巴拉莫罕默德够意思,见师傅这副惨样,赶紧接进屋里,又是倒水又是拿吃的,伊斯哈克总算有了个落脚的地儿。按说他该帮着门徒争夺政权,可一打听才知道,巴巴拉莫罕默德手里没兵没权,根本斗不过别人。伊斯哈克眼珠一转,决定先收买人心,在阿克苏好好传教。
他先去祭拜了额西丁他爹扎马鲁丁的麻扎 —— 就是咱们说的坟头,在穆斯林眼里那可是神圣地方。对着坟头,伊斯哈克编了一套 “预言”:“我昨晚梦见扎马鲁丁老爷子了,他说让你们都改信我这派,不然要遭灾!” 其实就是瞎扯,可架不住他说得有鼻子有眼,额西丁那一派的人还真信了,纷纷改宗到他门下。就这么着,伊斯哈克慢慢攒起了势力,逐渐接管了库车、阿克苏一带额西丁家族的所有权力。
十二年之后,伊斯哈克算是衣锦还乡,回了中亚。但他没忘南疆的地盘,留下六十四个门徒掌管当地教义,这六十四个门徒后来被叫做 “六十四哈里发”。不过您可得记着,这 “六十四哈里发” 跟最早的四大哈里发可不是一回事 —— 这儿的 “哈里发” 不是真主的代言人,不过是教主伊斯哈克的代言人,别弄混了。
后来巴巴拉莫罕默德真的登上了汗位,派人去请伊斯哈克回南疆。可这会儿伊斯哈克已经老得走不动道了,就派了自己七岁的儿子萨迪和卓去叶尔羌当国师。可当时叶尔羌汗国的宗教权力,全攥在六十四哈里发之一的舒图尔手里 —— 谁跟权力有够啊?舒图尔压根不想放权。
萨迪虽说才七岁,心眼可不少。等他长到二十一岁,见舒图尔还不撒手,就琢磨了个招。一天在大殿上,舒图尔当众嘲讽他:“你爹都得让我三分,你个毛头小子算什么东西?” 萨迪也不恼,背着双手慢悠悠地说:“天道轮回,你占着不属于你的位置,早晚要遭报应。” 话音刚落,舒图尔突然捂着胸口倒在地上,嘴里吐着白沫 —— 您说巧不巧?众人吓得魂飞魄散,都以为是萨迪的诅咒显灵了,其实说不定是舒图尔被什么人毒死了也说不定。就这么着,二十一岁的萨迪正式成了叶尔羌汗国的大国师,辅佐了好几代汗王。书中暗表,这就是最早的黑山派,算是在叶尔羌汗国站稳了脚跟。
远在中亚的纳赫什班迪教团,这会儿的教主是伊斯哈克的哥哥伊善卡兰。他看着新疆的教团势力挺大,可转念一想:“这不是我亲支一派啊,万一哪天不听我的了咋办?” 于是派了自己的四儿子玉素甫去南疆传教 —— 这玉素甫,就是最早的白山派领袖。跟之前说的一样,这会儿他们俩派还不知道自己叫 “黑山”“白山”,但咱说书的得这么叫,不然您分不清谁是谁。
玉素甫刚到叶尔羌汗国的时候,大汗是阿布都拉阿西木汗(咱简称阿布都拉汗就行)。汗王一开始压根没把他放眼里,玉素甫只能天天四处游荡,跟个无业游民似的。好在他运气好,结识了王子尧乐巴斯 —— 这位是喀什噶尔的城主,“尧乐巴斯” 翻译成汉语就是 “老虎”,听着就挺横。这位 “老虎城主” 不知咋的,一眼就相中了玉素甫,当场拜他为师,成了他的门徒。
可黑山派的萨迪和卓不乐意了:“哪儿来的野小子抢生意?” 立马给玉素甫使绊子,各种迫害。玉素甫实在待不下去,只能逃出叶尔羌,一路跑到了吐鲁番。在吐鲁番,他娶了个贵族姑娘,还生了个儿子 —— 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阿巴克和卓。
没过几年,萨迪和卓去世了。玉素甫觉得机会来了,借着吊唁的名义回到了叶尔羌。没想到阿布都拉汗还真被他说动了,眼看就要改宗拜他为师,黑山派那群人急了,当场就跟汗王闹:“这小子是个骗子!不能信他!” 黑山派势力大,汗王架不住压力,玉素甫只能含恨离开。更倒霉的是,在回喀什噶尔的路上,不知是被黑山派下了毒,还是真让诅咒给咒着了,玉素甫居然一命呜呼了 —— 就这么蔫蔫地没了。
玉素甫一死,他儿子阿巴克和卓就接了班,成了白山派的教主。这小伙子一上台就喊口号:“我爹是被黑山派害死的!此仇不报非君子!”—— 得,咱前半段书就到这儿了。
您瞧瞧,好几百年的事儿,十分钟就说完了,跟念经似的,多没意思?您随便找本西域史,上面也这么写。所以啊,别再说我不会讲快的了,这快的真没嚼头。从明天开始,咱还得细细密密地讲 —— 阿巴克和卓要为爹报仇,那叶尔羌汗国指定得掀起一场腥风血雨,这里头的弯弯绕绕、人情世故,慢着讲才有意思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