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梁思成跟两任妻子的合影,就能够明白他究竟真爱谁了!
梁思成跟林徽因的那些合影,总让人觉得俩人之间有种说不出的默契。比方说他们在留学时候拍的照片,梁思成身子微微往前靠,眼睛看着林徽因,脸上那种笑容是藏不住的。两人1924年一起去美国宾大念书,本来梁思成对建筑一窍不通,就是因为林徽因喜欢这个专业,他才跟着转过去学。结果这一学就成了他一辈子的事业。两人从基础课开始,一起画图纸,一起讨论设计,梁思成还特意买了工具箱,练圆规和曲线板的手法。1928年他们在加拿大渥太华结了婚,婚后回国,梁思成在东北大学办建筑系,林徽因也帮着教课。俩人那时候就一起跑去考察古建筑,1931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从山西的寺庙开始测绘。1932年4月,他们坐火车去地方,扛着仪器量尺寸,记录数据。1934年夏天去临汾广胜寺,路上车坏了还得推,晚上住老宅子。1937年6月去五台山佛光寺,发现那是唐代木构建筑,梁思成抄铭文,林徽因拍照。战乱时候他们迁到昆明,继续整理笔记。1946年梁思成在清华建建筑系,林徽因帮着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他们的合作一直到1955年林徽因去世前,都没断过。那些合影里,梁思成总显得特别放松,手臂有时候还自然搭过去。
反过来看梁思成跟林洙的合影,就完全不一样了。林洙身子往他那边靠,梁思成站得直直的,脸紧绷着,没一点笑模样,眼睛直视前方,手也没碰她。1962年他们结婚,那时候梁思成61岁,林洙34岁。婚礼在家办的,交换戒指后就这么过了。林洙前夫叫程应铨,是梁思成的学生,1949年林洙跟程应铨结婚,证婚人就是梁思成夫妇。林徽因还帮过林洙,给她介绍工作,借钱结婚用。程应铨在清华建筑系教书,林洙当秘书。
1953年林洙跟程应铨离婚,程应铨后来被划成右派。梁思成再婚后,好多朋友断绝来往,就因为林洙的前夫是他的学生,这事从伦理上说不过去。女儿梁再冰知道后,直接在家扇了林洙一耳光,梁思成站在边上,没拦也没帮。梁再冰跟她弟弟梁从诫从小跟林徽因一起生活,感情深。林洙婚后想动家里的布置,把林徽因的照片从客厅墙上拿下来藏起来,梁思成发现后,坚持放回去。每天他还坐在那照片前看半天。林洙继续当助手,帮着抄手稿,1963年梁思成完成《营造法式》注释初稿,她参与了部分工作。梁思成1972年1月9日去世,林洙当时44岁,继续住原址,整理他的遗稿,出书像《梁思成文集》《梁思成建筑画集》。那些合影里,梁思成没一点愉悦劲儿,僵硬得像应付事。
话说回来,梁思成转行学建筑这事,全赖林徽因的影响。他本来爱美术,1924年去宾大前,听林徽因说建筑合艺术和工程,他就报名了建筑系。林徽因因为学校不收女生进建筑系,转去美术系,但还是选修建筑课。俩人课后一起研究,梁思成从画透视图练起,常常擦了重画。1927年梁思成拿硕士,林徽因帮他准备毕业展板。回国后,梁思成把建筑当终身职业,在东北大学开课,林徽因参与演示模型。1930年代他们考察近2000座寺庙和塔,翻山越岭记录数据。比方说云冈石窟1931年,林徽因素描佛像,梁思成拍照。应县木塔1056年建的,他们爬上去测结构。战时迁四川李庄,借村民房设研究室,继续读《营造法式》,标注注释。他们的合影总透着那种亲近,梁思成身子倾向林徽因,笑得有光彩。跟林洙的比起来,差距太明显了,林洙靠过去,他没回应,眼神空空的。
林徽因1955年4月1日因肺结核去世,梁思成守在病床边,握手不语。之后七年他独居,处理家事。1962年再婚,林洙进门后,家里到处是林徽因的东西,包括照片。林洙试着移走,梁思成不让,坚持挂原位。梁再冰扇她耳光后,转身走人,梁思成没干预。多名好友寄信表达不满,之后不联系了。因为林洙前夫程应铨是梁思成学生,他们婚礼梁夫妇主持,林徽因还资助林洙。程应铨教书时,梁思成批改作业,林徽因讨论。林洙离婚后,程应铨受打击。梁思成再婚付出代价,子女和朋友疏远。他继续工作,整理手稿,林洙递文件。但家中照片没变,他每天凝视。友人来访少,他外出考察,林洙跟去递工具。1972年梁思成去世,林洙料理后事,整理笔记和图纸,分类封存。那些合影对比,梁思成对林徽因的感情一目了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