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从佛罗伦萨流放者到文学巨匠,这些地点藏着他的一生
1301年,但丁从罗马回来的路上收到个坏消息,他老家佛罗伦萨变天了。黑党把白党赶下了台,还给他安了个“腐败”的罪名,要罚款不说,还得流放两年。
可那时候他在罗马根本回不去,没法交罚款,这刑罚直接改成了“一回家就处死”。
谁能想到这个后来写出《神曲》的人,会以“罪犯”的身份被自己的家乡赶走,而且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
但丁这人起点不算低,1265年生在佛罗伦萨的小贵族家,可惜他妈妈走得早,后来爸爸再婚,又添了两个弟弟。
小时候他还跟着大诗人布鲁内托・拉蒂尼学东西,文学底子早早就打好了。
本来想这政治斗争跟文人没啥关系,可后来发现,在当时的佛罗伦萨,你只要站了队,想独善其身根本不可能。
他是白党这边的,黑党一掌权,他自然就成了“眼中钉”。
佛罗伦萨:但丁又爱又恨的“老家”虽然被佛罗伦萨赶走,但这座城藏着他太多第一次。
现在佛罗伦萨有个但丁故居博物馆,1265年他就生在这儿。
后来他流亡了,这房子几百年里换了好几个主人,还被改来改去,直到19世纪有人把它买下来重建,1965年才改成博物馆对外开放。
里面不光摆着他的生平资料、跟《神曲》有关的东西,还有VR体验。
这种方式挺有意思,能让你直观感受到但丁当年生活的环境,比光看文字强多了。
佛罗伦萨的圣若望洗礼堂也得提提,1266年3月26日,但丁在这儿受洗。
这地方来头不小,是用古罗马神庙的遗迹改的,1059年还当过城里的主教座堂,1128年才专门用来做洗礼。
但丁后来写《地狱篇》的时候,两次提到过这儿,还说自己当年在这儿打破洗礼池救过一个溺水的小孩。
堂里还有幅《最后的审判》马赛克壁画,很多人觉得,这幅画说不定启发了他写《地狱篇》的思路。
他小时候在这受洗,还救过小孩,这些经历都是刻在记忆里的,写东西的时候自然会冒出来。
还有个圣玛格丽塔教堂,别人都叫它“但丁之教堂”,因为这是他们家专用的礼拜场所。
但丁就是在这儿遇见贝雅特丽彩的,后来这姑娘成了他《神曲》里的缪斯。
虽然俩人各自都有婚约,没走到一起,但这种精神上的寄托,对他写《神曲》肯定帮了大忙。
1285年,但丁也是在这儿跟吉玛・多纳蒂成的婚。
现在这教堂还对公众开放,进去逛逛,多少能感受到点但丁当年的情感痕迹。
被佛罗伦萨赶走后,但丁开始了流亡生活,博洛尼亚、威尼斯、罗马这些地方他都待过,直到维罗纳的斯卡拉家族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流亡路上的“贵人”与《神曲》的诞生1303到1304年,但丁第一次躲到维罗纳,是巴托洛梅奥・德拉・斯卡拉收留了他。
后来1312到1318年,他又回到这儿,这次是巴托洛梅奥的弟弟康格兰德一世保护他。
要是没斯卡拉家族收留,但丁能不能顺顺利利写完《天堂篇》都不好说,有时候文人想搞创作,还真得有个安稳地方。
他在维罗纳的时候,把《天堂篇》的大部分都写完了,还专门把这部分献给了康格兰德一世,算是报答人家的收留之恩。
现在维罗纳的斯卡拉家族宫殿广场上,还立着一座1865年建的但丁雕像,算是对他这段经历的纪念。
1318年,但丁应邀去了拉文纳,这儿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站。
他常去拉文纳的圣方济各大教堂做礼拜,1321年他去世后,葬礼也是在这儿办的,遗体最初就放在教堂里的石棺里。
这教堂历史挺久,5世纪就建了,后来又被重建过好几次,1921年也就是但丁去世600周年的时候,人们把它复原成了中世纪那种简朴的样子。
教堂的地下墓室,因为地基下沉,里面常年积水,游客投个币就能点亮灯光,透过水面能看到底下的原始马赛克地砖,还有几条金鱼在水里游。
本来以为墓地都挺严肃的,没想到还有这么有意思的设计,也算是一种特别的纪念方式吧。
但丁的墓就在圣方济各大教堂旁边,1780年才建成。
佛罗伦萨后来后悔了,想把他的遗骨弄回去,可守护教堂的修士偷偷把遗骨藏了起来。
1781年陵墓建好的时候,遗骨又被转移到别的地方,连拿破仑的军队都没找到。
1865年修缮陵墓的时候,工匠才意外发现了遗骨,最后又放回了墓里。
佛罗伦萨没弄回遗骨,只好在圣十字教堂建了个空衣冠冢,算是弥补遗憾。
现在但丁墓的石棺上刻着一句话:“此处安葬的是但丁,被祖国流放,生于佛罗伦萨,却有一位不慈的母亲。
”挺让人唏嘘的,不过佛罗伦萨每年还会给墓里的长明灯送灯油,也算是一种迟来的歉意。
二战的时候,为了防止轰炸和纳粹偷遗骨,人们还把遗骨埋到地下深处,上面再盖一层混凝土,现在这陵墓对公众免费开放,谁都能去看看这位文学巨匠的长眠之地。
但丁这辈子,虽然大半时间都在流亡,但他留下的东西影响太大了。
他是第一个不用拉丁语,改用母语意大利语写东西的作家,还把拉丁语、法语、普罗旺斯语这些语言的词汇掺进去,把意大利文学语言丰富了不少。
博洛尼亚大学的克劳迪娅・塞巴斯蒂安娜・诺比利教授说,几百年来但丁都是“意大利诗歌之父”,也是“意大利语言之父”。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拉法学者也说,用意大利语写作让更多普通人能看懂他的作品,而不只是精英阶层。
现在回头看但丁的一生,1265年在佛罗伦萨出生,1301年被迫流亡,1321年在拉文纳去世,虽然颠沛流离,却写出了《神曲》这样的不朽之作,还为意大利语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他走过的那些地方,从佛罗伦萨的故居到拉文纳的陵墓,都成了纪念他的“活化石”。
这样的人生挺让人佩服的,不管环境多差,都能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最后留下这么宝贵的遗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