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延真打不过张郃?原著里藏着答案
三国迷圈一直有个热议话题: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到底能不能打过张郃?有人说魏延是蜀汉后期“武力天花板”,不输张郃;也有人拿街亭之战当证据,说魏延根本不是对手。其实翻遍《三国演义》原著,答案藏在两人的交锋细节和战场处境里,既不是简单的“能打过”,也不是绝对的“打不过”。先得明确一点,第一次北伐时,这两人已是各自阵营的“顶梁柱”。张郃是曹魏“五子良将”里硕果仅存的狠角色,早年跟张辽并肩当先锋,后来在定军山夏侯渊战死时,凭一己之力稳住军心,连刘备都得忌惮三分。魏延呢?刘备破格提拔的汉中太守,当年放下“曹操亲来亦不惧”的狠话,北伐时更是诸葛亮麾下的头号先锋,陈寿说他“勇猛过人,善养士卒”,实力绝非浪得虚名。
两人在第一次北伐唯一的正面交手,发生在街亭之战。原著第九十五回写得很清楚:马谡失守街亭后,魏延半路杀出拦住张郃,“挥刀纵马直取张郃”,结果张郃“回军便走”,魏延追击时反而中了司马懿的埋伏,最后靠王平救援才脱险。这段描写成了争论的焦点,有人说张郃退走是怕了魏延,也有人说这是诱敌之计。
要我说,张郃“不接招”恰恰说明两人实力在伯仲之间。张郃要是能轻松拿下魏延,犯不着费心思设埋伏——当年他跟张辽大战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与张飞大战二十余回合不分胜负。可他偏偏选择退走,说明心里没把握短时间打赢魏延。但反过来,魏延敢追击也不是盲目自信,他常年镇守汉中,对阵魏军经验丰富,要是觉得自己不如张郃,根本不会贸然追上去。
试想当年魏延曾与庞德大战,还能趁机射中曹操人中,由此可见魏延对自己的武艺十分自信,根本不会害怕张郃。
更关键的是,街亭之战的局势根本不允许两人“公平单挑”。张郃当时是魏军主帅,带着主力部队刚打了胜仗,手里有司马懿的全盘部署,首要目标是歼灭蜀军有生力量,不是跟魏延比武艺。而魏延是奉命接应马谡的援军,兵力不足且孤军深入,就算真想跟张郃死磕,也得顾忌身后的战局。后来魏延被三路魏军包围还能突围,反而说明他的实战能力一点不虚张郃。
再看原著里的“隐性参照”,更能看出两人的实力差距。张郃当年跟黄忠交手,二十回合不分胜负,后来被赵云吓得不敢上前;魏延则在长沙之战时就敢跟黄忠争功,还曾十个回合生擒川中大将泠苞。这么算下来,两人的武力值基本在同一水平线,谁也没有碾压对方的实力。
真正让魏延“没打过”的,其实是诸葛亮的战术安排。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把魏延当“救火队员”用,一会儿接应马谡,一会儿掩护撤军,从来没给过他跟张郃正面决战的机会。反观张郃,手握重兵又有司马懿坐镇后方,占尽了天时地利。更有意思的是,后来第四次北伐时,诸葛亮派魏延、高翔合力迎战张郃,直接打了个“获甲首三千级”的大胜仗,这也从侧面印证了魏延的实力并不逊色。
所以结论很明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不是打不过张郃,而是没机会跟他“正经打一场”。两人都是三国后期的顶级将领,张郃胜在战场经验和资源优势,魏延强在勇猛无畏和战术灵活性,真要公平单挑,大概率是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的僵局,就像当年张郃对张辽那样。
诸葛亮其实比谁都清楚这点,后来木门道诱杀张郃时,特意让魏延去诈败——全蜀军也就魏延的实力能让张郃深信不疑,敢一路追进埋伏圈。这波操作,既是对张郃的算计,更是对魏延实力的认可。毕竟能当“诱敌诱饵”的,从来都得是跟对手实力相当的狠角色。
所以不要小看示弱者,张郃与魏延都是三国的逃跑冠军,但两人真打起来,都能代表后期三国的顶尖战力!
以上资料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