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谈之色变的军统三毛一戴,都是谁,后来结局如何?
1938年10月的陪都重庆,嘉陵江上雾气沉沉。防空警报刚停,城里的小茶馆已有人在窃窃私语——“三毛一戴又动手了”。那是特务圈里才听得懂的暗语,一旦被点到名字,往往不是消失便是横尸街头。“三毛一戴”其实并非代号,而是四个真真切切的人:戴笠、毛人凤、毛森、毛万里。几个人全出自浙江,却在人生最关键的十几年里握住了国民党情报机关的生杀大权。有人敬之为护主卫国的“剑”,更多人畏之如魔。
戴笠排最前,1888年生于江山,后来自称“雨农”。1928年跟蒋介石上了“情报这条贼船”,手段快、准、狠。1932年他把军统班底拉到上海,张敬尧、杨杏佛等“刺杀名单”一个个打勾。美国人因珍珠港情报一事追着要见他,英国人干脆直接称他为“东方的辛普森”。他却爱在晚上召集手下吃火锅,拍着桌子说:“军统是个家,死了兄弟,给抚恤!”听上去温情,转身就能下毒。
1946年3月17日,戴笠乘坐的C-47运输机撞在岱山。起飞前,机务人员低声提醒:“天气不好,何不改期?”他抖抖风衣淡淡挥手,“命在天”——对话仅三句,却像给自己写了墓志。此后各种传闻纷飞:宋美龄猜忌说要除掉他,康生暗地里布网要报仇,美国情报机关嫌他难驯……证据都不足,唯一确定的是,49岁的戴笠尸体被雨水泡得面目全非。
毛人凤接棒。1898年生,排行家中老五,自幼多病,骨头单薄还偏偏有股狠劲。一次黄埔军训他硬是晕倒,偷偷跑回宿舍吐血。戴笠看中他“心细如发”的本事,把他拉进军统。1946年起,毛人凤“代班”军统局长,杨虎城全家惨案、高岗投毒案,他都被认为脱不了干系。毛人凤极度迷信,听风水师说“水克火”,干脆给自己改名“毛以炎”,办公室却摆满镇宅铜炉。1955年他被蒋经国架空,气血翻涌,当年12月11日脑溢血身亡,终年58岁。
毛森比前两位低调多了。1900年出生,戴笠学生,风度翩翩,写得一手好字,落笔却可以要人命。1939年在上海被日军抓进陆军监狱,竹签剜肉也不吭声;获救不到一月,又故意“回锅”配合刺杀亲日分子。牢里传出一句戏言:“这才叫活出花样。”1949年他转去香港,后赴台,1969年退役,1984年病逝,享年84岁。同僚感慨:杀人无数的魔头,竟成了寿星。
毛万里年纪最小,1904年生,是毛人凤的弟弟,外号“冷面书生”。他既替哥哥跑腿,也要看哥哥脸色行事。1949年5月混在商人船队里离开上海,到了台北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档案付之一炬,只留下几张自家照片。蒋经国不信任他,给了个“编辑〈戴雨农年谱〉”的闲职。毛万里每日伏案,偶尔对故人扔来一句酸话:“写他生平,比办案还累。”1983年凄然去世,79岁。
细算下来,四个人的轨迹像四条折断的刀。最张狂的戴笠,死得最快;最阴忍的毛人凤,被自己脾气折磨;最心狠的毛森,竟得高寿;最不起眼的毛万里,反倒活得最安稳。真真假假、恩怨情仇,外人只看到血腥与阴影,却难断他们谁对谁错。
有意思的是,当年军统内部流传一句顺口溜:“戴雨如刀,毛笑成风。”刀与风都停了,新政权也已换了人,重庆的老茶馆换过几任掌柜。那一锅火锅的辣味,今日无人敢细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