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4 08:44

范蠡临终留给世人的四句话,揭示人生最大的智慧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人物的智慧远远超越了诸葛亮,甚至比他厉害百倍,他就是范蠡。这个名字或许在很多人心中并不那么耳熟,但他的一生却充满了传奇色彩。临终前,他曾语重心长地告诉世人:“人有四祸,躲过便是福。”这四句话,犹如一剂醒世良药,至今仍令人深思。

范蠡,既是越国的重臣,也是商界的巨擘。他三次散尽家财,却也三次荣登富豪之巅。无论身处朝堂,还是商海,他都游刃有余。做宰相时,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用谋,辅佐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吴复国,名垂青史。而转身做商人时,他又是那个货真价实的商业奇才。太湖边的宴席上,他拉着儿子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出了那四句话:“人有四祸,躲过便是福。”这话一出,直击人心。
第一祸,口无遮拦。商鞅变法,虽是强秦的里程碑,但也埋下了祸根。变法之初,商鞅不留后路,直指那些老臣的要害,骂他们是蛀虫,声言不出秦国,天下难宁。虽然变法的确带来了强盛,但也因此得罪了太多的人,最终被车裂而死。范蠡也曾在越国任职,面对勾践的劝谏,他都恭恭敬敬,甚至跪着说话:“大王,昨夜臣梦见吴王夫差在练兵。”他懂得,聪明人心中有数,嘴上留点余地,不把话说得太绝,才是中国人的处事之道。

第二祸,贪欲过盛。秦始皇灭六国后,登基为帝,却依然贪得无厌,追求长生不老的药方,耗费大量国力。白银八亿两,他都觉得不够,还要寻求长生之术,结果反误了性命。范蠡灭吴后,立刻辞官,放下西施,心知天下之事,不能贪得无厌。他曾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满则惑。”现代人为何早逝?正是贪欲太盛,像猴子掰玉米,总觉得下一个更大,最终累死在玉米地里。范蠡的商道合法合理,天道赚十钱,他只取七分,把剩下的三

分留给天,这是对天地的敬畏。
第三祸,骄傲自满。关羽武艺高强,却死于东吴的箭下,他骄傲自大,听信夸奖,飘飘然;韩信明知刘邦忌惮,却仍然放肆自夸。范蠡临终前叮嘱:“出门别穿华服,见人先弯腰。”他在富贵时,穿着粗布麻衣,见到乞丐也要行礼。这不是虚伪,而是深谙易经之道——“亢龙有悔”。骄傲到极点,必然遭到天谴。

第四祸,执念太深。李四被腰斩前,哭着说:“我多想牵着大黄狗去打猎啊。”他曾是仓库的小职员,平凡而安稳,却非要追求所谓的人上人,结果害死了好友韩菲,也葬送了自己的一生。范蠡懂得放手的智慧,越国复国后,他果断隐退;儿子在楚国犯了杀人罪,他宁愿花钱赎人,也不借助关系。这种放下,正如他所说:“执念越深,手里的沙子漏得越快。”人生在世,执念太重,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

范蠡临终前留给后人的四味解药,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第一,开口前先问自己:“这话能不能说?”第二,想要时,先延时三天,给自己留点思考的空间。第三,得意时,不要急于炫耀,要看看脚下是否悬崖。第四,用十年的寿命去衡量一件事的得失,算算值不值得。人生短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是关键。若对人性茫然无知,一生就会碌碌无为,毫无作为。

范蠡的一生,充满了智慧与洞察。他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在于懂得适时放手,懂得节制欲望,懂得谦逊谨慎,更懂得用心衡量每一次抉择。人生如棋,步步为营,只有心怀敬畏,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天地间立于不败之地。这四句话,犹如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人世间,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与福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范蠡临终留给世人的四句话,揭示人生最大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