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吞并锡金没事,为什么伊拉克吞并科威特挨打?
锡金位于南亚地区,面积约7096平方公里,原本是一个独立王国,现在是印度的一个邦。1642年,蓬楚格·纳穆加尔自称法王,建立了纳穆加尔王朝,标志着锡金王国正式成立。1975年,印度军队控制锡金王宫,解散了国王卫队,操控锡金全民公决,将锡金变成了印度的一个邦,标志着锡金王国的灭亡。印度吞并锡金后,并没有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印度吞并锡金类似,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武力控制了科威特,试图将科威特变成伊拉克的一个省。结果引发了海湾战争,美国组织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了打击,迫使伊拉克退出了科威特。那么两个相似的历史事件,为何印度吞并锡金没事,伊拉克吞并科威特挨打呢?
第一,控制力不同。1642年,锡金王国建立时,印度处在莫卧儿帝国统治时期。莫卧儿帝国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帝国,印度内部土邦林立,各自为政,和锡金王国保持了和平的关系。直到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控制了印度,然后以印度为跳板,入侵锡金。
历史上锡金王国的面积大于现在的锡金邦,1835年,英国打败锡金王国,迫使锡金王国割让了大吉岭和兰吉德河以南地区给英国。英国将这片土地并入了印度,导致锡金王国领土变小。1861年,英国再次入侵锡金,使用武力手段控制了锡金全境。1887年,英国开始向锡金派驻殖民官员统治锡金。由于锡金靠近英属印度,英国直接从印度向锡金派驻殖民官员,加强了锡金和英属印度的联系。
但在具体的殖民体系方面,锡金不属于英属印度,属于英国的保护国。1918年,一战结束后,英国国力下降,印度爆发了独立运动,英国改变了对锡金的统治方式。此后英国将锡金的行政权交给了锡金国王塔希·纳姆伽尔,英国只是继续控制锡金的军事和外交。
1947年,英属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印巴分治方案,印度脱离英国独立。同时英国从锡金王国撤军,锡金本应该和印度一样,恢复完全的独立地位。但印度以英国在南亚的继承者自居,出兵锡金,迫使锡金王国签订《维持现状协定》,继承了英国对锡金军事和外交的控制。到了1950年,印度又迫使锡金签订《印度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就这样,印度完全控制了锡金。
而伊拉克对科威特没有这样的控制力。伊拉克和科威特都是阿拉伯国家,在阿拉伯帝国时期,确实是一个整体,都属于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但阿拉伯帝国灭亡后,阿拉伯地区受到很多部落家族的统治,没有形成一个整体。1756年,阿奈扎部落中的萨巴赫家族开始统治科威特,建立了科威特酋长国,这是科威特独立的开始。
到了1871年,奥斯曼帝国控制了科威特,在行政区划上,将科威特纳入巴士拉省管辖,任命科威特酋长兼任县长。1899年,英国入侵科威特,迫使奥斯曼帝国承认,科威特成为英国保护国。1918年,奥斯曼帝国战败,英国又控制了伊拉克,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成为伊拉克的一部分。1932年,伊拉克脱离英国独立,而科威特直到1961年脱离英国独立。
科威特独立后,成为了完全独立的国家,没有受到伊拉克的控制,1963年,科威特加入联合国。由此可见,印度吞并锡金之前,已经在军事和外交方面控制了锡金,印度也没有允许锡金加入联合国。而伊拉克吞并科威特之前,科威特是完全主权独立的国家,还是联合国成员国。这是双方的一个差异。
第二,国力和国际环境不同。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北部到达喜马拉雅山脉,南部深入印度洋,总面积达到了298万平方公里。1947年印巴分治后,印度取得独立地位。作为一个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大国,印度成为了美国和苏联拉拢的对象。1975年,印度吞并锡金时,正处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两大强国势均力敌。印度作为双方拉拢的对象,收获了两边的利益。
而伊拉克位于西亚地区,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在综合国力方面,伊拉克比不上印度。此外在国际环境方面,1990年,苏联局势动荡,根本无暇顾及中东局势。在冷战即将结束的时间节点,伊拉克无法像印度那样从中渔利。
第三,锡金和科威特的重要性不同。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是一个内陆山国,工业基础薄弱,资源匮乏。锡金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对印度的依赖性大。而科威特位于波斯湾地区,面积约1.78万平方公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科威特的石油储量达到了140亿吨,天然气储量达到了1.78万亿立方米。依靠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科威特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而且濒临大海,拥有自己的港口,经济无需依靠伊拉克。综合这些因素,印度吞并锡金没事,伊拉克吞并科威特挨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