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经做的这几件事,削弱了反清力量,加速了清朝统一台湾的步伐。
郑经,出生于1642年10月25日,病逝于1681年3月17日。他是郑成功的长子,也是台湾地区在明郑时期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大力开发建设台湾,为促进台湾社会的进步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过不小的贡献。但是,他这一生也做过许多错事,极大的削弱了反清力量和明郑集团的整体实力。
那么,郑经都做了哪些削弱反清力量的事情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就是私通“乳母”,气死了郑成功。当然,这个乳母并不是郑经的乳母,而是他亲四弟郑睿的乳母陈氏。郑经十九岁时,娶了原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虽然此女端庄静正,但是郑经却不怎么喜欢她。
也不知怎的,十九岁的郑经对年轻漂亮的唐氏不喜欢,却看上了三十多岁的陈氏。两人很快就发生了关系,陈氏也很争气,不久就怀上了他的孩子。一年后,陈氏生了个男孩,这可把郑经高兴坏了。
他当时就想,得赶紧把这件喜事告诉他父亲,好让他父亲知道他有孙子了。于是,他就让人快马加鞭的给他父亲送喜讯去了。
而此时,他父亲郑成功刚把荷兰人从台湾赶跑。说实话,当郑成功刚接到这份喜讯的时候,是非常高兴的。才三十八岁的他就有孙子了,能不高兴吗?但是当他看到孩子的母亲是妾室陈昭娘后,脸上的喜悦缓缓收敛了。取而代之的是,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表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时在场的还有几个士大夫,也都看到了这份喜讯的内容。也不知是谁说了句:“这,这是乱伦吧?”一旁的郑成功一听这话,再也忍不住了,一口鲜血就从嘴里喷了出来,当场就昏死过去了。
醒来后的郑成功,耳边还在响着士大夫们的争吵声。有的表示得严惩郑经,有的表示得处死陈昭娘。郑成功拖着病体,当场宣布处死董氏、郑经和陈氏等人。董氏是郑成功的结发妻子,是郑经的母亲。
在场的大臣们,一听说要处死夫人和大公子,瞬间就不干了。他们,居然集体反对郑成功的这道命令。表示可以处死陈氏,却不能处死夫人和大公子。但是郑成功,坚持自己的意见,表示一定要处死董氏和郑经。没想到,最后居然没有人愿意去执行这道命令。本就病的不轻的郑成功见此情况,病情又再次加重了,不久就去世了。
郑成功的离世,可以说是明郑集团的重大损失,也让清初,反清势力少了一个主心骨。
其次,东征靖难。软禁五叔郑袭,诛杀伯父郑泰康熙元年五月,郑成功逝世后,在台湾的诸将推举郑成功五弟郑袭护理国事。不久,黄昭、萧拱宸等人又以郑经“乱伦”,不堪作为台湾之主为由,拥戴郑袭为东都之主,并分兵准备抗拒郑经。消息很快传到了思明,随即,郑经也宣布继位。他爹的一切,本来就该他继承。然后以陈永华为谘议参军、周全斌为五军都督、冯锡范为侍卫,整师准备渡台。
但在这之前,他得先解决一个后患,那就是清军。他担心等自己跟台湾打起来,再被清朝一锅给端了。于是,郑经主动和康熙帝进行了一番交涉。他提出愿意加入清朝的朝贡体系,就和朝鲜一样。康熙帝却不同意郑经提出的仿效朝鲜例的请求。并且还指出:“朝鲜从来都是外国,郑经乃是中国之人。”尽管他没有同意郑经的请求,但是康熙帝也叫停了准备进攻郑经的清军,打算给郑经留点考虑的时间。
于是郑经便利用和清军停战的机会,主动进攻台湾,战斗中黄昭被流箭射死,其余将领纷纷向郑经投降。郑经胜利后进入安平城,处死了萧拱辰等人,并把郑袭软禁于厦门,结束了这场内斗。
不久,郑袭担心被暗算,率领官吏二百二十四人,士卒一百二十人及银钱、船只、盔甲、火器等物投降清廷,康熙帝封他为荣禄大夫头等兼管内阁大臣。
康熙二年正月,郑经返回思明。六月,因为其伯父郑泰,当初支持黄昭拥戴郑袭,而抗拒自己,怀恨在心。于是,假意置酒邀郑泰议事,伏甲兵执而杀之。郑泰死后,其弟郑鸣骏、子郑缵绪当即率所部入泉州降清。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番操作下来,明郑集团一个核心成员被杀,三个核心成员降清,可以说损失惨重。
十月,清廷调集大军,会合投诚诸军及荷兰舰队进攻金、厦,郑经不敌,退守铜山。
最后,答应盟友出兵助战,却强占了盟友的地盘。和盟友翻脸后,打残了盟友便宜了清军。康熙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耿精忠响应吴三桂发起的叛乱。以提供战船给郑经,换取郑经出兵助战,郑经当即应允了此事。
郑经从台湾出发,抵达厦门后,要求耿精忠将漳州、泉州交给自己。这一下耿精忠不干了,请你来助战本来就是给了报酬的。结果仗还没打呢,你就先索要盟友的地盘,这怎么行?于是,耿精忠果断拒绝了郑经的要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没想到,郑经居然出兵占领了海澄、同安。得知此事后,耿精忠则以断绝和郑经贸易作为报复,双方开始交恶。双方这一场内斗,就干了八个月,直到第二年正月才结束。耿精忠履行之前的约定,提供5艘战船给郑经,并以枫亭(今仙游县枫亭镇)为界线,北方属耿精忠、南方属郑经。
不久,郑经打算南征潮州,他先派刘国轩击败尚之信,自己率军抵达海澄。这样一来,又跟尚之信打起来了。
康熙十五年,尚之信再次遭郑军击败,损失惨重,只得加入三藩反清阵营,并将惠州割让给郑经。
这年五月,耿精忠打算会合吴三桂进攻江南,征召汀州总兵刘应麟出师。没想到刘应麟不仅没派兵,还暗中联络了郑经。不久,汀州也落在了郑经手中。这件事造成郑、耿同盟再次破裂,耿精忠面临郑军、清军的包围。他此时此刻,对郑经可谓是恨得咬牙切齿。于是,只好向清朝投降。
到了此时,盟友的地盘,几乎大半都落入了郑经手里。然而,郑经还没来得及高兴呢,却发现清军打过来了。这次没有了盟友,郑经要正面硬抗清军主力的进攻了。结果,在乌龙江被清军击败,从盟友手中打下的领地,也都相继失守,郑经只得退回厦门。真是空欢喜一场,还弄了个损兵折将。
此后,郑经和清军边打边议。几年内又先后丢失了金、夏。但是,双方始终都不能达成共识。康熙二十年3月17日,郑经在台湾去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