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刘兵变:南宋最大的武将造反事件,间接导致岳飞的悲剧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五月,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建立南宋王朝。赵构称帝后,惧怕金军的强势,罢免了主战派代表人物李纲的相位,并将行在(临时都城)迁往扬州,意在远离金军。赵构又宠幸宦官内侍省押班康履,御营都统制及枢密使王渊因结交康履,遂得赵构重用。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军大举南征,剑指扬州,赵构遂仓皇逃往杭州,王渊率部断后。然而,王渊却擅自将船只用来运送自己的财宝,致使数万宋军及战马滞留长江北岸,最终被金军歼灭。而康履等宦官也作威作福,肆意鞭打宋军士卒,宋军将士对王渊和康履二人是深恶痛绝。护送赵构逃到杭州的禁军将领、扈从统制苗傅早就看不惯王渊、康履二人的做派,与此同时,韩世忠、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部宋军皆部署在长江沿线抵抗金军,而王渊的部将威州刺史刘正彦也早已对王渊深度不满。于是,苗傅、刘正彦二人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兵变,诛杀王渊等人,一举夺取杭州禁军的指挥权。
而后,苗傅、刘正彦率军进围皇宫,防守宫门的中军统制吴湛高喊“苗傅不负国,只为天下除害”,打开宫门迎接苗傅、刘正彦进入皇城。赵构闻讯后,只得亲自登上城楼安抚叛乱的宋军将士,并将康履交出,随即康履便被叛军乱刀砍成肉泥。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再也停不下来了,苗傅、刘正彦也惧怕日后赵构打击报复。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威逼赵构禅位,拥立赵构的儿子、年仅3岁的皇太子赵旉为帝,并请求隆祐太后(宋哲宗的皇后)临朝称制,而朝廷的实际大权则操于苗傅、刘正彦二人之手。
当时驻防平江的张浚得知消息后,迅速联络刘光世、韩世忠、张俊等宋军将领勤王,勤王大军不久便兵临杭州城下。苗傅、刘正彦知道不是勤王大军的对手,只得率百官奏请赵构复辟(“太后下诏还政,皇帝复大位”),为保全性命,苗傅、刘正彦胁迫赵构颁发免死铁卷,赵构不想赦免这两个让自己伤心的人,打了个埋伏眼,赵构在免死铁卷上加了“除大逆外,余皆不论”这么一句要命的话,但苗傅、刘正彦两个武将哪里能发现这个破绽,兴冲冲地拿着铁卷以为安然无事。
不久后,赵构任命苗傅为淮西制置使,刘正彦为淮西制置副使,使其脱离原先的部队,局势稳定后,赵构又命韩世忠率军讨伐苗傅、刘正彦,在韩世忠的打击下,苗傅、刘正彦迅速溃败,二人皆被斩杀,苗刘兵变这才彻底落下帷幕。
苗刘兵变南宋初年第一场也是影响最严重的军事政变,就在兵变结束后不久,皇太子赵旉因惊吓过度夭折,赵构也因惊吓过度失去了生育能力,这直接改变了未来南宋的帝系传承,使得南宋皇位传承重归宋太祖一脉。苗刘兵变也使得赵构彻底不再信任武将,继续延续以文治武的国策,间接导致了后来岳飞的悲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