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死的活该,领导能容忍下属无能,决不能容忍你把他当傻子耍!
任何一位皇帝,对这种被人当傻子耍的行为也是零容忍的。朱元璋和杨宪就是例子。明朝开国不久,国家百废待兴,朱元璋急于恢复生产,打算到民间实地考察一下。他来的第一站,就是南京外不远处的扬州城。
扬州自从隋唐时期开始,就以富庶闻名天下。按道理来说,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其他地方再以此类比,逐渐降低水准,就能对全国的国情估计个大概。这大概也是朱元璋的打算。
可是,当他踏入扬州的土地,朱元璋就再也打不起精神前进一步。他蹲在田垄上,向远处慢慢望去。
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断壁残垣和烧焦的树木,四周静悄悄的,就像一座死城,连飞鸟都不愿意踏足。
朱元璋不信这个邪,他发疯似的派人去扬州各地查看。在他看来,这只是一小部分地方损毁太严重,其他地方不可能这样。
毕竟,这可是富甲天下的扬州城,如果这里全部都破败至此,那其他地方……,朱元璋不敢想象后果,也不敢接受这个后果。
可是不久后,手下的汇报打破了他的幻想 。整个扬州城只统计出18户人家和一棵活着的树,其余地方和此地如出一辙,放眼望去,全是断壁残垣,几乎不见活物。
朱元璋彻底被这一闷棍打晕了。这与他的预估完全不符,扬州也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其他地方更不应该比这更惨才对。可是事实摆在眼前,他不信也得信。
面前跪着的扬州知府和十八户百姓,全都是面黄肌瘦衣不蔽体的样子,根本分不清这是官,还是民,或者是乞丐。
朱元璋的内心,此时应该是前所未有的沉重和焦虑。看到扬州的惨状,其他地方是啥德行,已经不用去看了。
国家破败至此,拿啥养兵富民?北元还在边疆虎视眈眈,一旦他们缓过劲儿来,再次南下中原,拿啥抵挡?
现在的情况非常严峻,一不小心就是满盘皆输真正的十万火急。汉家百姓能不能活,就看大明的发展能不能跑在北元前头了。
朱元璋盯着扬州知府,振声问道,“你可有信心治理好扬州?让百姓回家乡复耕?”
此时的朱元璋不敢期望扬州知府能够做到,毕竟这个工程量太重了,他这么问,只是为了在这民心即将崩溃的关键时刻,有人敢于站出来身挑重担,即使以后做不到也不会怪他,起码先把人心稳住。
可是扬州的烂摊子太大了,知府大人已经吓破胆了,他没心思理解皇帝的用意,实在没有勇气说出肯定的话。
此情此景,哪怕强如朱元璋,开局一只碗的开国帝王,也有一种天崩的无力感扑面而来,让他不知道如何下手。
就在这关键时刻,刘伯温的学生杨宪站了出来,他一头磕在地上,斩钉截铁的承诺道,“臣愿为陛下分忧,以项上人头担保,让扬州半年复耕,一年百姓尽数回归,两年复耕半数,五年全面复耕,还陛下一个繁荣的扬州。”
朱元璋的心气儿顿时就上来了,他扑向前扶起杨宪,掐着杨宪的胳膊,死死地盯着他说道,“好,等你的好消息,不管结果如何,待你归来之日,中书省必有你一席之地。”
其实,朱元璋不相信杨宪能做到,他只是一介凡人,力量有限。扬州的烂摊子想要五年完全恢复,那得是神仙。
但是,国家危难之时,要的就是杨宪这样敢担当的能臣干吏,才能真正的凝聚人心。
杨宪在朱元璋心里的形象,开始无限拔高。对他的敬重,甚至超过了那些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只要杨宪将来不出啥大差错,他将来必然位极人臣,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
杨宪刚开始也没让皇帝老朱失望,他做的确实很好,为了复耕,颁布了分田免税、给银两安家的多项优惠政策,呼吁流亡在外的扬州人回来。
为了开荒,他扁起袖子,挽着官袍,亲自下地耕种,和百姓同吃同睡,吃一顿饿两顿,用破庙当办公地点。消息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他大感欣慰。命令整个朝廷配合杨宪,不但提供大量的耕牛,还给了很多钱。
但是有钱也没地方花,在那饿死人的年代,粮食才是稀缺货。银子没人偷,粮食却很容易招贼。
杨宪好不容易在千里之外弄来的三百斤良种,一个晚上过去,就被官员监守自盗,带着一帮人吃掉了一半。
这就意味着,将来的复耕要因为缺乏良种,足足有一半土地要延迟一年。杨宪没有顾及这些人的求饶,直接给他们来了个剥皮实草,以儆效尤。
暗中的探子把消息传到南京,群臣纷纷弹劾杨宪做事太过狠辣,宛如酷吏,有违人道。朱元璋却对杨宪大加赞赏,“乱世当用重典,危急之时,酷吏的作用远胜圣人,杨宪如今的残酷,是为了让百姓以后少流血。干得好!”
从此以后,朱元璋对杨宪彻底放心,撤走了监视的人。杨宪并不知情,还是一如既往的在田地里开荒,不分昼夜。终于,冻晕在田里。
连续这么几次,杨宪怕了。这根本不是人干的活计。所有人累死累活,扬州却仍然是鹅毛大雪中的荒野,恢复遥遥无期。
正巧这个时候,扬州来了一个南洋商人,售卖南洋产的一年三熟的稻子。这种稻子粒儿大,果实多,一株稻穗的产量是以前的稻穗的十几倍。
杨宪大感惊奇,也想过在扬州种植,可惜扬州开荒太慢了,而且气候不同,就算种出来也和以前的稻子没区别,产量还是那么少,颗粒也小。
两年过去了,复耕遥遥无期,朱元璋的许诺却让他停不下来自己的欲望。
从这一刻开始,有一种不正当的东西在杨宪的脑子里开始萌芽,他走歪了。
复耕到一半的地,他直接不管了。开始疯狂压榨扬州百姓,瞒天过海。他用这些钱定期购买南洋稻子,进贡给朱元璋,说是扬州长出来的。朱元璋信以为真,还不到五年的时间,就以杨宪立下大功的理由让他回京述职。
杨宪为国为民的名声广为流传,以功臣之身步步高升,深受朱元璋器重,短短两年时间,就官拜中书左丞,离中书省丞相只有一步之遥,行丞相之事。
就连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身为右丞相,都得避他锋芒。曾经同样作为丞相候选人的胡惟庸和汪广洋,已经被杨宪甩在脚后跟了。
可是杨宪不知道的是,胡惟庸并没有放弃竞争。他听了李善长的话,一直在隐忍,暗地里收集证据杨宪不法的证据。
国子监落成的那天,因为质量问题,朱元璋大发雷霆,开始追查贪污腐败!胡惟庸趁机带来所有的证人,将杨宪的罪行公诸于众。
朱元璋这才发现,杨宪的一切功劳都是假的。扬州复耕是假的,盛产稻子也是假的。甚至很多百姓被杨宪逼得活不下去,想要来告御状,纷纷被他派杀手截杀在半路上。
杨宪这哪里是忠臣、能臣啊!这是魔鬼!
按道理来说,朱元璋会大发雷霆。可是这次,他却是出奇的平静,不喜不怒的把杨宪五马分尸,又诛了他九族。
从那以后,朱元璋再也没有对任何臣子表现出亲近、信任,永远都是高高在上的样子。不断的加强特务机构,时刻监视百官,只要查出有人贪赃枉法,不用汇报,直接杀!像是杀猪宰羊!
皇帝可以容许臣子无能,可以容许臣子尸位素餐。唯独不能容忍臣子把自己当傻子耍,杨宪的行为,是在天下人面前让帝王难堪,是欺君,严重违背了律法底线,也违背了帝王的容忍度。
杨宪的行为和袁崇焕很像,杨宪是利用朱元璋的信任胡作非为,毁了扬州。袁崇焕是利用崇祯的信任,拿着他给的尚方宝剑毁了辽东战局,毁了明朝的江山。让帝王的信任成了史书上的笑话,成了毁坏国家根基的罪魁祸首,这是零容忍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