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3 01:13

一个老忽悠,骗了后世1000年,至今仍在得逞

话说北宋时候,有这么一位叫张载的家伙,生于1020年,死于1077年,活了58岁。他老家在陕西眉县横渠镇那边,从小家庭条件还行,父亲是地方小官,早年接触了不少儒家书本。张载年轻时对打仗感兴趣,1040年左右还写信给范仲淹,建议怎么收复西夏占的地盘,结果范仲淹劝他别折腾军事,好好钻研儒学。
从那以后,张载转头专攻经书,1057年中进士,当了几年地方官,攒了点基层经验。到了1069年,也就是熙宁二年,他49岁那年,通过朋友吕公著推荐,终于进京面见宋神宗。神宗一看,这人学问深,说话一套一套的,就把他调到汴梁,准备在变法里用他。

那时候北宋国力不行,积贫积弱,神宗想改革,王安石领头搞熙宁变法。变法分成富国、强兵、取士三块,先从富国入手,推出青苗法、均输法啥的。这些措施本来是为减轻老百姓负担,增加国库收入,但守旧派不干了。司马光、文彦博、韩琦这些老臣带头反对,说新法扰民,破坏祖宗旧制。尤其是1071年推出的募役法,把原来的差役法改了。
差役法是每户轮流去官府免费干活,农忙时也得去,耽误自家活计。王安石改成官府雇人干,费用大家按人口分摊,士大夫也得缴钱,这戳到他们痛处了。神宗问司马光意见,司马光列出五大坏处:年年出钱没完没了,官府可能贪污,上户逃税下户苦,地方加征乱收费,还会社会动荡。文彦博更直白,说皇帝是跟士大夫治天下,不是跟老百姓,得罪士大夫就丢人心。韩琦也掺和,联名上书,募役法推进卡壳了。
王安石急了,找张载帮忙。张载跟王安石聊新政,说善待别人别人回报你,但强迫别人像教玉匠雕玉,总有人不服。这话听着像支持,其实在打太极,没真表态。张载一看朝廷分成两派,王安石推新,司马光守旧,夹在中间不好混。他就上书神宗,说想去地方练练手。神宗批了,让他去明州查苗振案。

苗振是当地官,涉嫌贪污,张载去审了卷宗,问了证人,最后判罪但没杀头,按律贬了。张载办完事回京,这时他弟弟张戬当御史,因跟司马光站队反对变法,被王安石贬到湖北公安县。张载一看苗头不对,怕自己也遭殃,1076年熙宁九年,以身体不好为由辞职,神宗准了,他就回横渠镇。
回老家后,张载买了几百亩地,开书院教书,收学生讲儒学。就在这时候,他写出《正蒙》,里面有那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听起来牛气冲天,意思是给宇宙定原则,给老百姓定道路,接上先贤断掉的学问,给后世开太平盛世。
张载的学说以气本论为主,说万物都是气变的,强调礼乐教化,对后世理学影响大。二程兄弟和朱熹都继承了他的想法,形成关学派系。横渠四句从宋代传下来,成了儒生口头禅,激励了不少人。比如文天祥抗元时拿它鼓劲,曾国藩清末也常提,抗日战争时期还被当成精神动力。直到现在,有些人还把这四句当座右铭,觉得是知识分子责任的总结。

但话说回来,张载这人真配得上这四句吗?熙宁变法是实打实想富国强兵,让老百姓得点实惠,王安石不怕得罪士大夫,硬推募役法啥的。司马光反对也是从国家稳定角度出发,两人都有公心。可张载呢?王安石拉他入伙,他表面附和,实际脚底抹油,先外放后辞职,明哲保身。弟弟被贬,他就溜了。
在守旧派那边,他又说祖宗法不能变,两面话说。变法闹得朝廷鸡飞狗跳,他躲乡下教书,写出这么高大上的话。历史评价里,有人说他大器晚成,理学鼻祖,但也有人点出他言行不一。冯友兰叫这四句“横渠四句”,说反映人禽之别,人要顺天命,但张载自己在关键时候没担当。关学脉络里,张载塑造了学风,但后世传播中,他的回避姿态被当成问题。
张载死后,他的学说没马上火起来,二程朱熹发展理学时,才把他抬高。宋元学案里记录他跟王安石的互动,史书如《宋史·张载传》也写他审苗振案没杀罪人,显示宽容。但在变法史里,张载就是个边缘人,没真出力。熙宁变法最后也没成,王安石1074年罢相,1075年复相,1076年彻底下台,守旧派上位,废了好多新法。

张载弟弟张戬1076年死,早他一年。张载1077年走人,享年58。横渠四句流传千年,很多人当真理,但细想作者本人的事,就觉得讽刺。他没为生民立什么命,没开什么太平,就躲着过日子,却骗了后世人相信这是儒者准则。至今学校课本、励志书还引用,影响不小。
其实张载的哲学有价值,气论强调万物一体,礼乐治国。但在政治上,他代表那种书生,嘴上说大义,遇事缩头。北宋党争激烈,新旧两派斗得你死我活,王安石用吕惠卿这些小人推进,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反思历史。张载夹中间,选择退隐,写书教人。关学强调实践,但他自己实践少。
历史书评他学问大,但人品有争议。像邓广铭研究王安石时,顺带提张载,没美化。现代学者如陈元锋考“嘉祐四友”,王安石司马光吕公著韩维,王安石推新,别人守旧,张载没站队。魏柏麓写“横渠四句”流变,说张载最早提出,但现实基源在儒家传统。
这事接地气点说,张载就像现在有些公知,微博上喊口号,现实中不沾锅。变法关乎国家命运,他有能力有机会,却选自保。横渠四句好听,但作者没践行,就成了忽悠。骗了1000年,从宋到今,还在得逞,因为大家爱听高调,不查底细。史飞翔写千载话张载,说四句是中国人精神绝句,但忽略作者行为。旗帜网说激励士人,但没提张载回避。腾讯新闻问谁有资格读四句,隐指不配的人别念。张载学说影响理学,朱熹集大成,但张载本人在变法中没担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老忽悠,骗了后世1000年,至今仍在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