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怀家里两个婢女的后代,对近代中国影响很大
说起晚清横跨政商界的“成功人士”,盛宣怀算得上很成功的典范:很多人认为晚清时期的首富是胡雪岩。但我个人觉得,盛宣怀才是名至实归的。当然,和胡雪岩需要依附官僚集团一样,盛宣怀的做大,其实也和自己得到李鸿章的支持有关。而盛宣怀家里有两个婢女,这两个婢女的后代,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影响也很大。
这两个婢女,一个叫吕葆贞,另一个叫倪桂珍。
1、吕葆贞——赵四小姐之母吕葆贞(生于1878年)是一个聪明人,而且小时候多少受过一些教育,并且情商高。所以在盛宣怀家里做婢女的时候,很快脱颖而出。
盛宣怀是富商的同时,也是清朝的官僚,所以盛宣怀家里来访的人,非富即贵。这一天,清廷的交通部官员赵庆华到盛宣怀府邸拜访。在拜访过程中,赵庆华邂逅了吕葆贞。吕葆贞虽然是婢女,但办事进退有据、井井有条,而且清新脱俗。所以让赵庆华产生好感。所以之后赵庆华跟盛宣怀提出:自己想纳盛宣怀府邸里的一个婢女做妾,希望盛宣怀能同意。
其实盛宣怀作为商人基础上的官僚,基本上把理性算计发挥到极致。盛宣怀觉得一个婢女换来自己和赵庆华的关系密切,是非常合适的事情。所以,盛宣怀找到吕葆贞,提出了这个事情。同时盛宣怀为了卖吕葆贞一个人情,还把赵庆华吹了个天花乱坠:什么你嫁过去就是官太太,自然有婢女伺候你,比在我这强。这可是做主子的好机会。
当然吕葆贞也不傻,很清楚盛宣怀的盘算,同时他也清楚:自己过去是做妾,不过,考虑到自己的条件,好像做妾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说到这我想起一件搞笑事儿:在我们辽宁营口本地有个土肥圆大肥妞,因为读了个民办本科,所以自诩自己是优质女性,一天到晚幻想嫁入豪门。其实这个自知之明情况,还真不如晚清那会儿的吕葆贞。
吕葆贞进入赵庆华府邸以后,前后有过七个儿女。其中,和张学良有过浪漫交流的赵四小姐,就是吕葆贞的女儿。
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后被老蒋扣押,囚禁生涯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在张学良漫长的后半生,赵四小姐一直相伴左右。
后世提及到的民国爱情题材,往往经常会提到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爱情——记得在上个世纪后期的时候,还听过收音机里经常提到这段往事。可以说如果没有赵四小姐,对于中国的文学来说,则少了一大块真实存在的创作素材——时至今日,很多关于张学良的影视作品,往往还都会专门提到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爱情故事。
2、倪桂珍——宋子文和宋家三姐妹之母倪桂珍(生于1869年)的出身要好一些。倪桂珍在海外上过学,接受过新的教育,这一点和吕葆贞不同。很多书上把倪桂珍形容为盛家的婢女。其实严格来说,倪桂珍不是婢女,而是家庭教师,当时在盛宣怀家里负责教育盛家子女学习外语。
1887年年的时候, 倪桂珍在上海认识了宋嘉树:宋嘉树很小的时候就在海外讨生活。当时被美国的教会安排在清朝传播西洋的宗教。宋嘉树为了方便活动,还在上海参加了一些江湖组织。所以用现在的观念来看,这宋嘉树也算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活动家了。
其实男人的内在有时候不在于外表、有时候不在于手里掌握多少财富,更多是在于内在。当然内在是一个很复杂的、很庞大的话题。而宋嘉树的内在也吸引了倪桂珍。
而宋嘉树和倪桂珍的儿女,就是著名的宋家三姐妹和宋子文等人。宋家三姐妹和宋子文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相信不用我多说,诸位看官也清楚。
3、结语盛宣怀家里的两个婢女(姑且这么理解)为什么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这么大?
其实这就是一个圈子和平台的问题。
很多人其实能得到发展,其实是需要环境孵化的。而好的家庭环境,对人的正面影响是很大的。盛宣怀算是晚清最顶流的家庭。所以盛宣怀家里接触到的事务、涉及到的圈子,都是最高端的内容。这些对倪桂珍等人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所以倪桂珍也会对自己的后代,产生这样积极地影响。
所谓的积极影响,就是眼界。
其实当下社会,这样的例子也很真切:比如很多00后的村镇做题家,虽然也是大学生,但是在人生发展之路上,和都市好环境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相比,就要逊色太多——比如决策、眼界、接人待物甚至性格,都差太多。原因就是:在成长环境中,他们的缺项实在太多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