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1 18:14

荀彧,到底是忠汉,还是忠曹

作者声明: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


如果你要说荀彧忠汉,感觉就不是很对,你看曹操一直架空献帝,不给他独立自主的机会,并且对于刘协的态度,也是从一开始的表面恭敬,变得越来越不在乎。
如果荀彧真的是汉朝大忠臣,那应该早就站出来说两句了,譬如劝说曹老板,还政给已经长大了的皇上。要知道,荀彧去世的时候,汉献帝可都已经三十出头了啊。荀彧就这么眼瞅着大汉天子被曹操傀儡了16年,一言不发,你说他忠心可鉴日月,我咋就那么不信呢。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
那如果要说荀彧忠曹,无所谓汉不汉,那就更不可能了,否则也不至于如此强烈地反对曹操称公,最后服毒而亡。当然这是《后汉书》的说法,《三国志》里说的就是忧郁病故。但不管怎么说,如果荀令君铁站曹营,是不会发生以上所说到的悲剧的。


《后汉书》记载:荀彧服毒而亡
还有一种说法,是荀彧既不忠汉,也不忠魏,他忠于的是荀家,或者整个颍川士族的地位,那如果说曹老板称公会影响整体河南士族的利益,那为什么荀彧前脚刚没了,后脚他的侄子荀攸,就成为了曹操劝进表里排名第一存在,而跟在后面的钟繇,也都是颍川系的。
如果说荀彧是为了颍川系的利益而进行了一波死谏,那后面颍川其他那么多人的行为,就是妥妥的背刺了。荀彧瞬间变小丑。


荀彧死后,荀攸、钟繇、陈群等颍川士族都坚决支持曹操称公
不过最近我突然发现了一个bug,就是荀彧忠于谁的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是一个单选题呢?
就好比那个对于男性极度不友好的经典问题,母亲和爱人掉进水里,只能救得了一个的情况下,你救谁。
我们说人,他不是机器,只能有一个目标,一个行为准则。我们可以同时爱我们的妈妈和老婆,那为什么荀彧就只能选择忠于一个目标呢。


荀彧忠于谁,未必就是一道单选题
首先,我相信荀彧是忠于大汉的,毕竟作为个汉代的儒生,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中,品行端正的文若先生,一定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治国平天下,为天下百姓做点什么的。
而已经存在了300多年的东西两汉,也让当时的人,会陷入一种局限性,那也就是天下就等于大汉,就等于刘家。


荀彧忠于大汉,毋庸置疑
这点从他有事没事儿就喜欢找汉献帝讲学聊天这点,就可见一斑。后汉书原文是:献帝颇好文学,悦与彧及少府孔融侍讲禁中,旦夕谈论。也就是汉献帝很喜欢跟荀彧、孔融等人研究文学,甚至到了不分白天黑夜的程度。
进而荀彧的工作岗位,也是汉王朝的尚书令,而非作为曹操的属官,可以看得出,他应该是更喜欢以汉朝直属官员的身份,来施展其抱负的。这点,也是一些认为荀彧忠汉的朋友们的一大论据。


汉献帝与荀彧的关系非常密切
但同时,我也相信,荀彧是忠于曹操的,如果有人说荀彧仅仅是为了跟随天子,而效力于曹家的话,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因为与荀攸,陈群,钟繇等人,是在公元196年,曹操迎奉汉献帝以后,才来投奔的不同。荀彧,那可是在公元191年,就已经离开袁绍,投奔曹老板了,当中差了5年。这个时间节点,就别谈什么刘协了,人献帝还在董卓手里攥着呢。


荀彧加入曹操阵营时,曹操还没有迎奉汉献帝
那我们再结合我以前经常说的,曹操年轻时候的人设,惩治权贵,平定黄巾军,讨伐董卓等光辉正面的形象来看,荀彧也是真心实意的想要辅佐曹老板去做些什么的,因为在191年的荀彧眼中,曹操是一个能够匡扶汉室,让整个天下海晏河清的不二人选。
并且说到这儿,就要提一下东汉末年,和其他譬如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割据时期的一个重要的区别的,就在曹丕刘备等人称帝前,每一个在江湖上混的人,一方面他们都是汉臣,一方面他们又都有着自己的主公。
进而同时忠于大汉和主公,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也不会有什么矛盾存在。荀彧,自然也不能免俗。


东汉末年的,二元主公形态
至于对自己的家族,我觉得荀彧自然也是非常在意的。毕竟无论以利益,权柄抑或是今后是不是名垂青史作为出发点,在那个世家大族盛行的年代,荀彧与荀家,一定是牢牢绑定在一起的,也就是所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汉末世家大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以在我看来,也正是在这种既心系汉室,又忠于曹家,又割舍不了家族的3重性下。荀彧的心态也是一直在改变的。
在官渡之前,朝廷,主公,家族的利益高度统一,这段时间的荀彧,应该是最为意气风发,且心情舒畅的。


官渡之前的荀彧,意气风发
而在曹老板一统北方后,献帝也已经年近30年了,互相之间的矛盾开始逐步显露,荀彧不傻,不可能察觉不到,但却是陷入了一种人人都有的状态,叫心存侥幸。别觉得历史人物就会那么理智,侥幸心理,跟你这个人,厉害不厉害,没有任何关系。


官渡之后,曹操与献帝的关系,逐步恶劣
从而最终,在曹操意图称公,野心昭然后,荀彧的侥幸心理,也完全破灭了。一边自己是朝廷的尚书令,一边自己又是曹家文臣的魁首,荀彧应该是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
甚至我妄自推测一下,也正是因为这种尴尬的位置,荀彧可以想见,如果曹操顺利称公,甚至还将进一步称王,乃至称帝,他荀文若,他一个被誉为王佐之才的人,一定会连带着被视为帮凶,从而收到后人的指摘。这应该也是荀彧,最不想看到的结局。
就跟之前说的,老娘和老婆都掉水里了,只能救一个,救谁呢,养育之恩vs一生挚爱,有人就会说,那我谁都不救,我也跳下去,不活了,大家一起去。
或许荀彧,也是这个想法吧,算了,不活了,我谁都不亏欠了。


荀彧身死,更多是因为无法取舍
因为在我浅薄的认知里,我觉得,如果荀彧的忠,只是一道单选题的话,那他根本不用去付出生命的代价。
如果是单纯忠汉,那文若先生完全可以效法管宁,邴原,徐奕那样,去隐居,拒绝出仕,历史证明,曹操也不会拿这群人怎么样。毕竟眼不见心不烦,道不同不相为谋。
那如果是单纯忠曹,那就欢天喜地带着侄子荀攸一起劝进,就完了,是吧。
而如果荀彧心里谁都不忠,只为了家族利益,那就更应该支持曹老板了,毕竟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家族利益最大化,在这点上,像同为颍川士族的陈群钟繇以及同为荀家的荀攸,就是这么去做。坚决支持就行了。


荀彧如果只忠于一个目标,大可不必以身殉道
当然,就像我说的,我自己的推测,也就是这么一说,毕竟要让我去揣测一个1800年前的人,还是地位如此之高,智商如此之高的荀彧。
我要能那个水平,100%猜到他心中的一切所想,那今天,咱也就不至于混成个自媒体创作者,在这里,跟大家聊聊天,吹吹牛了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荀彧,到底是忠汉,还是忠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