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面见隆裕太后,隆裕流着泪问他:现在我跪你,还是你跪我?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接下来要即位是只有五岁的溥仪。光绪帝虽然是个皇帝,但是他的死并未对朝堂产生一丝影响,真正把控着朝堂的人,是慈禧太后。
选溥仪继位也是慈禧的主意,她只想要一个听话的傀儡。
但是令谁都没想到的是,慈禧太后也死了……
被预定的皇后公元1908年11月15日,光绪皇帝去世的第二天,慈禧太后也在宫中病逝。
慈禧太后一死,朝中大权应该回到皇帝之手,但是当时的皇帝是只有5岁的溥仪,众人肯定不能指望着这个孩子站出来主持大局。
因此,最适合继承朝中大权的人,就是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
此时的隆裕皇后已经晋升为隆裕太后,但是她可不像慈禧那般厉害,在面对这群如狼似虎的大臣时,隆裕太后甚至会紧张到说不出话来。
也许隆裕根本就不适合当掌权人,但是她没得选,她的命运与光绪皇帝的命运一样,都是被规划好的……
隆裕太后
公元1885年,慈禧太后下令,要给光绪皇帝选秀女。
虽然光绪皇帝不是什么正经皇帝,但是皇后之位还是有些用处的,大家都想争一争。
但是,慈禧太后又怎会不知道这些官员的小心思?
她又怎么可能将如此重要的皇后之位拱手让出?
为了让自己的家族发扬光大,慈禧太后让叶赫那拉家也送了一个适龄女子来参加选秀女,这个女子只要是叶赫那拉氏的就行,至于年龄可以做点假,长相也没什么要求。
于是,“十八岁”的叶赫那拉·静芬就被送到皇宫里来了。
虽然静芬长得不咋地,但她可是叶赫那拉本家的人,谁也不敢说她不行,结果她就糊里糊涂地闯到了最后一轮选拔。
最后一轮是由光绪帝亲自来选择皇后和皇妃,想让谁当皇后,就把玉如意递给她,想让谁当皇妃,就把荷包递给她。
本来光绪帝看中的是富察·德馨的女儿,但是在他递出玉如意之前,慈禧在后边喊了他一声。慈禧虽然只喊了一声“皇帝”,但是光绪帝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
最终,光绪帝只能不情不愿地将玉如意递给了叶赫那拉·静芬。
慈禧太后不喜欢富察·德馨,不想见到他的女儿留在宫中。
于是直接命人将荷包递给了另外两个女子,也就是后来的珍妃、瑾妃姐妹俩。虽然慈禧太后不是什么好人。
但是她这次的选择是正确的,那个富察·德馨确实不是什么好人。
这个富察·德馨特别喜欢唱戏的,中日甲午海战开始的时候,富察·德馨不但不管不顾,还私自调动军舰,只为了送上海戏子到南昌演出。
事情发生了,气得光绪帝要把他送到边疆砍木头,但光绪帝又被其他官员牵制,最终没能让德馨得到应有的惩罚。
德馨的女儿没能当上皇后,也是间接削弱了德馨,要不然谁知道这家伙能做出什么事儿来?叶赫那拉·静芬要才华没才华,要容貌没容貌,但她是慈禧的侄女,有这一点就够了。
尽管静芬当上了隆裕皇后,但光绪皇帝一点都不喜欢她,她这个皇后只是政治皇后罢了。
软弱的隆裕太后慈禧太后虽然不是东西,但她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她长得好看,把咸丰迷得神魂颠倒,硬是从一个普通秀女升到了皇后。
而隆裕皇后可没有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光绪皇帝根本就不想看的,哪怕两人被逼着同床共枕,光绪皇帝也“守身如玉”。
在光绪帝心中,真正的皇后应该是珍妃,因此他每天都去珍妃那边睡觉,除非慈禧太后下令,否则光绪皇帝宁愿睡在养心殿里,也不愿意去找自己的皇后。
光绪皇帝如此排斥隆裕皇后,不光是因为她长得不行,还因为她是慈禧太后的人,其实这才是主要因素。
但是隆裕又有什么办法呢?其实她也是被家里逼着来的,她也不知道怎么就被选上了,不知道怎么就当了皇后。
光绪皇帝不喜欢她,她也根本不在意,虽然她也找过珍妃的麻烦,但那也是慈禧皇后催得太紧,她也没办法才那么做的。
而且她作为名义上的正妻,硬气一点怎么了?
尽管慈禧太后一直在想办法锻炼隆裕太后,但是隆裕最终还是没能硬气起来,一直到光绪皇帝去世,她都默默无闻。
就算她最后成了王朝的掌舵人,也一样硬气不起来。
不过,她的这种软弱也不全是坏事,至少在袁世凯眼里是这样的。
改朝换代公元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的火焰自武昌燃起,很快就引燃了周边的城市,全国各地都在宣布独立。
作为“话事人”的隆裕皇后被吓得不知所措,她现在能做的,就是找来袁世凯,让他带着精锐的北洋军南下抵御革命党人。
但是袁世凯可不是省油的灯,他斗不过慈禧还能斗不过隆裕这个小丫头吗?
当时清政府唯一的希望就是袁世凯的北洋军,袁世凯也知道这一点,因此他想来个“两头吃”。袁世凯在跟南方革命党人谈判时提出的话题是:我可以让清帝退位,但是他退位之后我要做大总统。
而袁世凯面对隆裕太后时提出的话题是:只要皇室主动退位,我就可以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也可以保证让皇宫里的小皇上继续过好日子。
软弱的隆裕太后并不愿意打仗,所以她准备接受袁世凯的提议,但是她也有条件,袁世凯答应满足这些条件她才肯退位。
不过,退不退位其实不是隆裕一个人说了算的,朝中还有反对议和的人,这些满清余党不想放弃祖宗的江山,虽然这江山也不是他们祖宗的。
这些人不但反对清帝退位,反对议和,他们还反对启用袁世凯,总之他们就是想靠清朝“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的人。
但这是不可能的,清朝当时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有些人比较纯粹,就想靠自己,还有一些人不想用袁世凯,却想靠英国人、日本人,简直荒唐。
这些反对派还成立了自己的“宗社党”,宗社党的首领叫良弼。要想让溥仪退位,宗社党的事必须解决。
1912年1月26日,宗社党的首领良弼被同盟会的刺客用炸弹炸伤,两天后去世。
他去世之后,宗社党乱成了一团,而隆裕太后却很清醒,良弼去世后,她马上就找到了袁世凯,并与之达成了协议。
1912年2月12日,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灭亡。
隆裕太后本以为之后就是革命党的天下,就没有皇帝了,结果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之后,却要搞封建复辟,他居然想当皇帝。
袁世凯称帝之后,又去皇宫里见隆裕太后,隆裕太后见到已经当了“皇帝”的袁世凯,问出了那一句:“现在我跪你,还是你跪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