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1 18:13

明朝中后期的皇帝为什么压不住文官集团的崛起?关键是于谦!

朱高炽和朱瞻基也能压制文官,这爷俩在位的时候,明朝的武将都是朱棣时期留下来的精兵猛将,朱瞻基也是个好战的,经常对外用兵,对武将过分倚重,文官集团相对不受重视,也就没有实权。
文官集团真正崛起始于于谦,朱祁镇兵败土木堡之后,朝中精锐损失殆尽,武将被杀的断层,很多职位出现空缺,武将建制不全,只能由文官取代。
五军都督府是明朝从开国就定下的军事最高机构,掌管全国军权,但是此时武将短缺,成了摆设。于谦是兵部侍郎,被代皇帝朱祁钰任命为兵部尚书。为了统筹战事,于谦把五军都督府的兵权收拢到兵部,归兵部尚书掌管。
从此以后,明朝的军权就落在了文官手里,武将被全面压制,出现和宋朝一样的局面,文官掌军权,武将低入尘埃,只能在战时临时得到任用,没有任何话语权。
文官集团的实力越来越强,把内阁权力加重,原本内阁成员是帮皇帝批阅奏章的,只有建议权和拟票权,没有批红和决策权,内阁成员定期轮换,没有官职等级,相当于皇帝的秘书。
但是,自从文官掌握军权之后,这一切都发生变化。为了加强对政务的掌控力,文官以高等级的官身进入内阁,批阅奏折,掌控政务,内阁成员逐渐变成实权派官员的代表。明孝宗朱佑憆时期,内阁成员已经变成位高权的内阁大学士,总共三名,联合在一起甚至能直接驳回皇帝的决策,比当初的宰相权力还大,皇帝对国家的掌控并不强。
所以明孝宗时期,明朝国力虽然再次达到巅峰,尤其是经济发展旺盛,但是边境军务糜烂,即使和周边各国交好,也无法避免游牧民族时不时劫掠百姓,这就是文官集团权势过大掌控兵权造成的结果。
明武宗朱厚照登基后,想要打破这种文官独大、打压武将的局面,抬高武将的地位,收拢皇权。他故意行为荒唐,在宫中开酒楼、妓院,自己亲自当店小二,又以玩乐的名义修建豹房,收拢奇珍异宝在里面,借此麻痹文官集团的监督。
实际上,朱厚照在豹房励精图治,里面放的也不是什么美女、野兽,而是军事要务和边境布防图,朱厚照就是为了躲在里面研究军事,这一点是非常聪明的,教员当年对此都非常赞赏。
等到时机成熟,朱厚照偷偷跑到大同,自封镇国公,亲自领兵出征,打退鞑靼的进攻,活捉鞑靼大汗达延汗,提高军中的威望。
可惜,他的反应太过仓促,文官集团及时作出反应。朱厚照不久后就落水生病,不治身亡,终年31岁,连子嗣都没有留下。
后来的帝王看到这种结果,再也不敢和文官集团对抗,明朝也在这种文官一家独大的畸形局面下走向灭亡。
好多人说明朝的灭亡始于于谦,这话在某些层面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于谦当初把军权从五军都督府转移到兵部,虽然是当时情况所限,没有办法才这么做的,但不可否的是,这种做法,确实造成明朝中后期皇帝受到文官牵制、重文轻武的局面,是造成明朝灭亡的关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朝中后期的皇帝为什么压不住文官集团的崛起?关键是于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