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1 15:28

历史上,元代皇帝为什么没有留下陵墓?

历史上,无论哪个朝代的皇帝,为自己修建陵寝都是在位期间的重要任务,自秦始皇以来,一直到满清,几乎每个大一统朝代的皇家陵寝都有被发现。
如有名的秦始皇陵、唐十八陵、明十三陵等。但唯独有一个朝代是个例外,那就是蒙古人统治的元朝。

自忽必烈1271建立“大元”,再到明军1368攻破元大都,元朝国祚98年共历经11帝,但没有一位皇帝留下陵寝。
为什么元朝皇帝特立独行,不给后代留下一点痕迹?
自古以来,生与死都是人们的头等大事,一代帝王不能左右自己的出生,但可以决定自己的后事,因此中原统治者们都喜欢早早地修建陵寝,如秦始皇在13岁就开始修建秦始皇陵。

而元朝不一样,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他们原本就是马背上的民族,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跟中原农耕民族差别很大。
比如蒙古人奉行薄葬简丧,在他们的传统里,丧葬习俗就比较简单质朴。
早期蒙古人去世后,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个地方深埋,然后把地面恢复平整,让它跟周围环境看不出两样。
为啥这么做呢?主要是他们觉得人去世后就回归自然了,而且他们最早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没必要大张旗鼓地修建坟墓。

不过,自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再到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据说历代蒙古皇帝都被秘密埋葬在一个叫做“起辇谷”的地方。
这么说来,元代皇帝实际上也算是有陵寝,只是不想让人们知道而已,所以这个“起辇谷”在哪儿,史书并未记载,也没人知道。
只是传说元朝皇帝去世后,下葬过程都相当隐秘。
一般是先把遗体放在掏空的大树干里,然后运到墓地,下葬之后会用万马踏平地面,再种上草,等过一段时间,这片地方就跟普通草地没啥区别了。
而且为了防止泄密,参与下葬的工匠、士兵很多都会被灭口,这样一来,外人根本不知道皇帝到底埋在哪儿。

如元代王恽所撰《秋涧先生大全集》记载:“越三日乙亥寅刻,灵驾发引,由建德门出,次近郊北苑。有顷,祖奠毕,百官长号而退。”
说的是忽必烈去世后,只知道棺木从北京健德门出,运往了莫北草原,只有蒙古官员护送,外人不得靠近。
为什么蒙古人有这么强的保密意识?
从政治方面看,当时的蒙古统治者虽然得到了广大的中原地区,但民族和阶级矛盾一直较为复杂。

元朝实行“四等人制“,也就是民族歧视的相关政策,规定蒙古族人等级最高,其次是色目人、汉人、南人,这四等人在各个领域的政治待遇均不相同。
其中,“色目人”是西域等地的外来族人,“汉人”包括北方汉族人,以及女真、契丹族人,而“南人”则代表南方汉族人和南方少数民族。
在这种制度下,全国各地民族分化严重,若是皇帝大张旗鼓地修建豪华陵墓,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重百姓的负担不说,且很容易引起民愤,成为被攻击的目标,进而导致陵寝也跟着不安全。

所以,政治稳定因素无疑为最大的原因,元朝皇帝不想搞出特别显眼的陵墓,让后人轻易找到自己的埋葬地点。
此外,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祭祀方式,比如在特定的日子里举行祭典,对着长生天和祖先的画像或者牌位进行祭拜,似乎也不需要依赖大规模的陵墓建筑。

来源:“有趣冷知识”
作者:佳遇秋杨
编辑:马京京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上,元代皇帝为什么没有留下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