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31 20:41

祠庙藏珍 · 端坐的英雄 | 大将之略 —— 王平

端坐的英雄


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成都历史与成都文献研究中心2019年度项目
(CLWX19010)

执手入庙门
人像俨如存

成都武侯祠蜀汉人物塑像群由来已久,唐武少仪有“武侯神象俨如存”,杨汝士有“敬名探国志,饰像慰甿思”句,宋任渊《重修先主庙记》记“大殿南向,昭烈弁冕临之,”因庙宇颓圮,“像设仅存,至或露处。”清初武侯祠重建以来,人们以木为骨,以泥为肉,以色为裳,历康熙、乾隆、道光三朝,塑造出47尊彩绘泥塑人物像,形成今日之格局。

英雄端坐于此,凝望着静谧的祠庙,仍然在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光辉岁月。英雄端坐于此,以绝代风华迎接南北来客,依然续写着慷慨激昂的英雄传奇。英雄端坐于此,继续传播着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历史铭记过去
未来典藏英雄



武雄知兵,西庑武英廊奉祀十四位征战沙场的蜀汉英雄。赵云一身是胆,马超雄烈过人,黄忠勇毅难当,姜维矢志北向,向宠晓畅军事,张翼恪尽职守。王平统汉中,忠勇严毅,马忠、张嶷镇南中,威恩并立。傅佥守关,致死不顾,冯习、张南征吴,奋身战死。其中多人去世后,当地百姓即立庙祭拜,为之悲泣。

舍身为汉业
百战享太平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
位于武英廊北向南第五尊
通高189厘米


形 象

他头戴盔帽,眉梢内勾,宽鼻,五绺须。右手横举至胸前,左手叉腰。身穿铠甲,胸中间缀有圆护,腰围捍腰、抱肚,佩腹吞,红鞓束紧。内穿红色大袖袍服,下穿衬裤,系绑腿带,脚穿彩缎云头靴。


行述

王平(?~248),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县)人。少时寄养在外祖家,随母姓何,后复姓王。曾跟随巴族夷帅朴胡到洛阳,任代理校尉。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攻汉中,手下黄忠斩杀夏侯渊,王平随曹操增援汉中,不久寻机归刘备,任牙门将、裨将军等。

蜀汉建兴六年(228),归先锋官马谡指挥。马谡兵败街亭,王平因沉着冷静的气度以及收合逃散的兵将的功绩而受到诸葛亮的重用,加拜为参军,统领青羌五部精锐部队,兼负责诸葛亮汉中大本营事务。不久晋升为讨寇将军,封亭侯。

建兴九年(231),诸葛亮出兵祁山,派王平单独率军包围南面。王平与魏将张郃对峙不输。

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病逝后,魏延作乱,王平一战而击败魏延,平定内乱。此后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作为车骑将军吴壹的副手镇守汉中并兼任汉中郡太守。

建兴十五年(237),晋封安汉侯,替代吴壹指挥汉中各军。

延熙元年(238),大将军蒋琬进驻汉中,王平改任前护军,负责处理大将军府的公务。

延熙六年(243),蒋琬退回驻守涪县,任命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各军。

延熙七年(244),魏国大将军曹爽亲率十万兵杀向汉中平原,王平审时度势,一边请求支援,一边率军迎战等候救援,最终成功逼得魏军退兵。

延熙十一年(248),王平去世。他的儿子王训承袭了他的爵位。

郝经在《续后汉书》中赞赏他:“王平朴鲁,有大将之略。虎卧北境,键闭剑门。”王平驻守汉中防备曹魏,与驻守南中防备南方豪族的马忠,驻守永安防备东吴的邓芝,三人各守一方,共同保障蜀国边境平安。三位将军在蜀中享有“平安三侯”的美誉。王平是长期在军营里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将军。他虽大字不识几个,却能用心学习成长。他经常让人给他读《史记》《汉书》的本纪、列传,自己仔细听,完全懂得其中大意,议论时也不会背离原意。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去世后,王平在蒋琬的推荐下,到永安防守吴国。这与正史记载略有出入,《三国志》中记载王平常年驻守于汉中而并非永安。小说中的其他描写基本忠于史料,着重刻画了王平在数次作战中冷静对敌,沉着指挥的军事才能。

王平在作战中无论面临何种危急时刻,或是数倍于己的敌人,亦能临危不乱,做出正确的应对,实有大将之风。他为国力日渐衰微的蜀汉镇守汉中多年,保得一方平安。王平塑像是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刘沅在调整塑像时选入的,呈现出冷静思考对敌之策的将领形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祠庙藏珍 · 端坐的英雄 | 大将之略 —— 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