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31 14:48

北齐高延宗:父皇膝上问帝位,亡国称帝仅2天的悲剧皇子

天保七年的龙椅旁,稚子答 “欲” 惊众人北齐天保七年(556 年),邺城皇宫的太极殿内,北齐文宣帝高洋醉醺醺地坐在龙椅上,怀里抱着个 3 岁的小男孩。他晃着酒壶,指着身下的龙椅问:“延宗,这椅子好看吗?想不想坐?”
男孩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小手抓着高洋的衣领,脆生生答:“想!”
殿内大臣吓得大气不敢出 —— 这可是 “谋逆” 的话!可高洋却哈哈大笑,把男孩放在膝上:“好!朕的儿,有朕的胆量!”
这个敢说 “想坐龙椅” 的男孩,就是高洋的第五子、后来的北齐末帝高延宗。没人能想到,这句童年戏言,竟成了他一生的谶语:他确实坐上了帝位,却只坐了 2 天,还成了北齐的亡国之君。《北齐书・高延宗传》里记下了这段对话,末尾加了句 “帝异之”,寥寥三字,藏着这位皇子注定不凡却又悲剧的一生。

荒诞父皇的 “特殊宠爱”,北齐皇室的混乱底色高延宗的童年,浸在北齐皇室的荒诞与血腥里。他的父亲高洋,是北齐开国皇帝,前期英明,后期却嗜酒嗜杀,连亲妈娄昭君都敢骂 “你比桀纣还坏”。可对高延宗,高洋却有几分特殊 —— 或许是因为高延宗生母陈氏早逝,或许是这孩子的 “胆大” 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
《北史・齐宗室诸王传》记载,高洋常把高延宗带在身边,哪怕醉酒杀人时,只要高延宗哭闹,高延宗就会停手。有次高洋把大臣元韶的胡须烧了取乐,高延宗抱着他的腿哭 “别烧爷爷”,高洋竟真的放了元韶。这种 “特殊宠爱”,让高延宗在皇子中格外显眼,却也让他成了其他皇室成员的 “眼中钉”。
高延宗 6 岁时,高洋去世,弟弟高殷继位。可没两年,叔叔高演就杀了高殷,自己当皇帝(孝昭帝)。高演对这个 “敢跟先帝抢龙椅” 的侄子很忌惮,把他外放为定州刺史,才 8 岁的高延宗,第一次尝到了 “权力更迭” 的滋味。
更惨的是高演死后,另一个叔叔高湛继位(武成帝)。高湛比高演更狠,杀了高洋的多个儿子,连自己的侄子高百年都不放过。高延宗吓得躲在定州,每天装作 “不识字、不理事” 的样子,连府里的下人都觉得 “五皇子是个傻子”。《北齐书》说他 “在州不问政事,日与群小嬉游”,可谁都知道,这是他在保命 —— 在北齐皇室,“傻” 才是活下来的本事。
中年:从 “纨绔王爷” 到 “守城猛将”,乱世中的觉醒高延宗就这么 “装疯卖傻” 到 20 岁,直到高湛去世,堂兄高纬继位(后主)。高纬是出了名的昏君,宠信冯小怜,把国家搞得一团糟,却对 “看起来没威胁” 的高延宗放松了警惕,把他召回邺城,封为安德王。
没人想到,这个 “纨绔王爷”,竟在国家危难时爆发出惊人的勇气。武平七年(576 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率大军伐齐,连克北齐数城,直逼晋阳(今山西太原)—— 那是北齐的军事重镇,丢了晋阳,邺城就完了。
高纬吓得想逃,高延宗却站了出来:“陛下,臣愿守晋阳!若晋阳丢了,臣提头来见!”
高纬没指望这个 “傻子” 能打仗,却也没别的办法,只好让高延宗守晋阳。可高延宗一到晋阳,就像变了个人:他把王府的钱财全拿出来赏士兵,连自己的小妾都分给将领当妻子;士兵受伤,他亲自包扎;吃饭时,他坐在地上跟士兵一起吃粗米饭。《资治通鉴・陈纪五》记载,晋阳士兵感动得哭着说:“安德王待我们如兄弟,我们愿为他死战!”
就是这支 “愿死战” 的军队,竟把北周军挡在晋阳城外。宇文邕没想到 “北齐还有这样的猛将”,差点下令撤军。可高纬却在邺城听信谗言,说 “高延宗要在晋阳称帝”,竟下令不让援军去帮高延宗。

称帝:2 天的帝位,北齐最后的 “救命稻草”晋阳城内,粮草快没了,援军迟迟不到,士兵们看着城外的北周军,越来越慌。有个老将军跪在高延宗面前:“王爷,如今陛下不管我们,只有您能当皇帝,才能稳住军心!”
高延宗一开始不同意:“我是臣子,怎么能当皇帝?” 可士兵们哭着喊 “若王爷不当帝,我们就散了”,连晋阳百姓都举着火把跪在府外。高延宗知道,这不是 “夺权”,是 “救命”—— 只有称帝,才能让大家相信 “北齐没亡”。
武平七年(576 年)十二月十三日,高延宗在晋阳称帝,改元 “德昌”。登基当天,他穿着粗布战甲,站在城楼上对士兵说:“我高延宗,今日称帝,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保晋阳、保北齐!若打不过北周,我跟大家一起死!”
士兵们士气大振,当天就出城反击,竟把北周军打得大败,宇文邕的战马都被杀死,差点被俘虏。《北齐书》记载,那天晋阳城内 “呼声震地”,连百姓都拿着菜刀、木棍帮着杀北周兵,所有人都觉得 “北齐有救了”。
可这份希望,只维持了 2 天。十二月十五日,宇文邕调集所有兵力,猛攻晋阳南门。高延宗亲自在南门督战,手臂被箭射穿,还在喊 “杀贼”,可士兵们已经打了两天两夜,没饭没水,渐渐撑不住了。正午时分,南门被攻破,北周军涌进晋阳。
高延宗还想率军突围,却被乱兵冲散,最后躲在一个粮窖里。北周兵搜了三天,才把他揪出来。宇文邕见了他,竟走过去拉住他的手:“你是个忠臣,若跟我,我保你富贵。” 高延宗却吐了他一口:“我是北齐臣子,只求一死!”《资治通鉴》里记下了这个细节,说宇文邕 “叹其忠,竟不杀他”。
结局:长安城里的 “亡国恨”,30 岁的悲情落幕高延宗被带到北周的都城长安,宇文邕没杀他,还封他为 “柱国”,可这不过是 “招降北齐旧臣” 的手段。高延宗在长安,每天看着北周的旗帜,想着晋阳的士兵、邺城的百姓,心里像扎着刀子。
更让他痛苦的是,北齐灭亡后,高纬和冯小怜也被抓到长安。高纬见到高延宗,不仅不惭愧,还抱怨 “都怪你称帝,让宇文邕更恨我”。高延宗气得差点打他,却被北周士兵拦住 —— 此时的他,连 “骂皇帝” 的资格都没有了。
开皇元年(581 年),杨坚篡周建隋。杨坚比宇文邕更忌惮北齐宗室,担心他们 “复国”。这年冬天,杨坚找了个 “北齐旧臣谋反” 的借口,把高延宗和其他北齐宗室一起抓了起来。临刑前,高延宗对着邺城的方向磕了三个头,说:“臣尽力了,没能保住大齐,对不起先帝,对不起百姓。”
30 岁的高延宗,就这么死在了长安街头。《北齐书》说他 “临刑神色不变”,或许对他来说,死亡才是解脱 —— 不用再看亡国的惨状,不用再当敌国的 “阶下囚”。他的墓在哪里,史书上没记载,只留下一句 “无后”,这个曾在父皇膝上喊 “想坐龙椅” 的皇子,最终连血脉都没能留下。

北齐的 “异类”,乱世中的悲壮英雄在北齐皇室的 “疯子群” 里,高延宗是个 “异类”:他没有高洋的嗜杀,没有高湛的荒淫,没有高纬的昏庸,反而有几分 “仁” 和 “勇”。《北齐书》的作者李百药评价他:“延宗少而骁勇,兼有仁恕,若遇承平,足为良王。” 意思是,若生在太平年代,高延宗会是个好王爷,可他偏偏生在了北齐这个 “乱世修罗场”。
高延宗的悲剧,不是他个人的悲剧,是北齐的悲剧。从高洋到高纬,北齐皇室互相残杀,把国家搞得一团糟,等高延宗想挽救时,早已回天乏术。他称帝的 2 天,像一束烟花,短暂照亮了北齐的黑暗,却终究抵不过亡国的大势。
如今,在山西太原的晋阳古城遗址里,偶尔还能挖到北齐时期的箭镞。或许,这些箭镞,就是当年高延宗和士兵们保卫晋阳时留下的。它们沉默地躺在土里,诉说着那个 “只当 2 天皇帝” 的皇子,曾为了家国,拼尽了所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齐高延宗:父皇膝上问帝位,亡国称帝仅2天的悲剧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