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婆和女儿杀死的皇帝:李显
李显(656年—710年),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三子,唐朝第四位皇帝,一生两度登基、三让天下,最终死于至亲之手,其人生轨迹堪称唐朝前期权力斗争的缩影。
一、储位之路:从皇子到傀儡皇帝
李显出生时,唐朝正处于唐高宗晚年与武则天临朝听政的过渡阶段,兄长李弘、李贤先后因与武则天政见冲突被废杀,他意外成为储君。公元683年,唐高宗驾崩,李显首次登基,但此时朝政早已被武则天掌控,他仅是名义上的皇帝。
登基仅55天,李显因试图提拔岳父韦玄贞为宰相,触碰武则天的权力底线,被武则天以“欲将天下给韦玄贞”为由废黜,贬为庐陵王,先后流放均州(今湖北丹江口)、房州(今湖北房县)。这场短暂的帝王生涯,让他初次尝到权力的残酷,也埋下了对武则天的恐惧与对妻女的依赖。
二、流放岁月:恐惧与妻女的“共生”
在房州的14年(684年—698年),是李显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武则天称帝建立武周,李唐宗室多遭迫害,李显时刻担心自己会被赐死,甚至多次想自杀。此时,妻子韦氏始终陪伴在侧,劝他“祸福相依,何必急于求死”,女儿安乐公主(出生于流放途中,因条件简陋无襁褓,得名“裹儿”)也成为他的精神寄托。
这段共患难的经历,让李显对韦氏和安乐公主产生了极致的纵容——他曾对韦氏承诺“若有复位之日,必任你所为”,对安乐公主更是有求必应,这为后来妻女专权、谋害自己埋下隐患。
三、二度登基:权力旁落与“纵容”的代价
公元698年,武则天晚年在狄仁杰等大臣的劝说下,决定复立李唐后裔为储,李显被召回洛阳,重新封为皇太子。公元705年,张柬之等大臣发动“神龙政变”,诛杀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张昌宗,逼迫武则天退位,李显第二次登基,恢复唐朝国号。
复位后,李显兑现承诺,放任韦氏干预朝政——韦氏不仅效仿武则天垂帘听政,还与武三思(武则天侄子)私通,形成“韦武集团”;女儿安乐公主更是野心膨胀,多次请求李显立自己为“皇太女”(效仿武则天),甚至公开卖官鬻爵,朝政混乱不堪。李显虽偶有不满,却因早年的依赖与软弱,始终未能约束妻女,最终沦为权力的傀儡。
四、身死宫变:至亲之手终结的悲剧
公元710年,韦皇后与安乐公主见李显对她们的专权渐生不满,担心皇位旁落,决定先下手为强。母女二人合谋,在李显食用的饼中下毒,李显中毒身亡,时年55岁。韦皇后随后立李显幼子李重茂为帝(唐殇帝),试图效仿武则天登基称帝。
不过,韦氏的野心很快破灭——李显的侄子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与妹妹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及“韦武集团”核心成员,李重茂被废,李显的弟弟李旦(唐睿宗)登基,唐朝权力格局重新洗牌。
李显的一生,是唐朝前期“女主政治”冲击下的悲剧写照:他既受制于母亲武则天的强权,又纵容妻女的野心,最终在至亲的背叛中丧命,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死于妻女之手的皇帝,其命运也印证了“权力失控则亲情易碎”的残酷法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