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排会冷,但一座城的真诚不会
从“鸡排哥”到一座城的修行
◎张守营
“鸡排哥”的热度随着汽水音乐节蔓延到了南京。当粉丝在南京排起蛇形长队时,景德镇的工作专班刚刚完成一场“压力测试”。从授予“文旅推介官”到成立保洁专班,当地政府的反应速度令人惊叹。
这场景如此熟悉——一年前怀化晓华爆红时,我们也曾见证类似的地方应对。如今,“鸡排哥”现象已不仅是市井传奇,更成为观察地方政府治理智慧的一面镜子。
流量如潮水,来得快,去得也快。四年前爆红的“拉面哥”已回归平静,晓华理发店也找回了往日的节奏。面对这稍纵即逝的探照灯式流量,政府的热情与克制同样重要。
政府的“进退”之间,藏着流量的生死。淄博烧烤的启示犹在眼前——当政府退后一步,做好道路疏导、食品安全、消费保障这些“看不见的工作”,市井烟火才能自然呼吸;一旦政府向前一步,急于将市井奇观包装成官方名片,那份最珍贵的原真性便会迅速消散。
有评论一针见血:游客追寻的是那份未经雕琢的生活质感,过多的执勤人员、官方引导牌,反而会让这场自发的情感共鸣变了味道。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核心智慧在于识别“自发秩序”的价值。“鸡排哥”的爆红绝非规划产物,而是大众情绪、平台算法与城市渴望的奇妙化学反应。福建开展的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整治造谣诽谤等15类涉企网络乱象,恰是为这种自发秩序提供了健康的生长土壤——不断电、不掐苗,只除杂草。
福建省漳州市发改委建立的全方位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同样是一种“无形服务”。这些工作不像授予称号那样光鲜,却构成了滋养创新的底层生态。
真正考验政府的,不是如何“引爆”流量,而是如何“承接”流量。有的城市开放机关食堂,有的提供免费公交——这些扎实的公共服务,远比追逐网红更能赢得人心。当“鸡排哥”的探照灯移向下一个目标,景德镇需要的是继续打磨它的陶瓷文化体验、优化城市服务细节。毕竟,游客终将记住的,不是排队四小时买到的鸡排,而是这座城市的真诚与温度。
一座城市的真正魅力,不在于它能制造多少个“鸡排哥”,而在于它能否让每个普通人都活出尊严与体面。文旅产业的长远发展,关键要从“蹭流量”转向“建生态”——夯实文化底蕴、提升服务质量、营造诚信环境,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正途。
保持平常心,接得住富贵,也要忍得住落寞。晓华说得好:“不可能有人一辈子火到老。”城市亦然。当流量退去,留下的不应是落寞,而是一个更加完整、更加从容的自己。
鸡排会冷,但一座城的真诚不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