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7 11:33

分属南通、盐城的海安东台历史上有机会合二为一

海安市、东台市是苏中地区两个相邻的市,海安隶属南通市,东台隶属盐城市,一个镇守南通北大门,一个扼守盐城南大门,两个苏中强市,双双名列全国百强县,不仅是今天的经济发达地区,而且历史上的战略地位也都非常重要。因为两地毗邻,过去写过不少海安东台的文章。但凡文章一发,马上就有东台的文友拿东台悠久的历史寒碜我,说海安辈分小,历史没有东台长等等。


他们说的也确实没错,像东台的安丰、富安都是历史悠久的海边盐场,就在那西溪盐仓当盐监官的,光宋代就有三宰相,这足够东台人吹一辈子牛。有一回,有个文友说到,乾隆分治,海安差点就并到了东台。我不太相信,也没当回事。
最近看《东台志(嘉庆)》,一看到《建置沿革》(卷一)的有关记载,真的是大吃一惊。不仅当年有海安并入东台一事,而且海安差点成了东台县治所在。
东台与南边的邻居海安,元明清,甚至更早以前,长期都在泰州治下,同属一个行政管理区,做了几百年一家人。一直到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东台从泰州析出置县,东台海安彼此才成了如今的邻居。


有趣的是,早在东台分治之前的乾隆四年(1739年),各方就认真讨论过东台置县后海安归属的问题。这一段史实就记载在《东台志(嘉庆)》中。原文如下:
“乾隆四年,前郡守高公士錀有在东台设县分治之请,嗣因划分疆域,海安镇士民呈请县治当建设海安。直奉驳查其事,遂寝则(停止、搁置)原议。
海安应属东台,盖像海安在富安南三十里,距县(东台镇)七十三里,西距泰州一百二十里。舍近求远,非海安士民所愿。其后,东台所分皆系下河沉水低田,而海安田亩为上河膏腴之地。新县不能与旧州争,乃舍毗邻之海安不与,反以越海安南去絶远之栟角隶焉。
说者以为不均,当疆域之分也本以十之六归泰州,四与东台。往复办议,前后历六年而始定。今其一切案牍倶在泰州县中,并无其副,因无由知其颠末矣。”
当时的泰州府,地域辽阔,管理不便,属于扬州府下的“散州”。这里经济发展快,物产丰饶,特别是这里千年百年来都是重要的海盐产地,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所系。由于东部临海,海潮倒灌,经常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有鉴于以上种种原因,乾隆朝应地方官员请求,决定从泰州遥远的东北部切出一块,设置东台县。
正是在东台析置之前,与其紧邻的海安巡检司所辖大块土地的归属就成了难题。按照远近划切,海安距离新置的东台县更近,划归东台似乎更有可能。于是海安士民就请求不仅将海安划出归东台,而且要求将东台县的县府设置在海安。
收到海安士民请求,经过权衡,按照新县不与旧州争的原则,将下河沉水低田分给东台,而土地肥沃的上河海安仍旧归泰州属下不动。反而将海安东南很远的角斜栟茶划给了东台。
有人评说:这样做是很不公平的。海安应该一分为十,六份仍旧归泰州,四份划给东台。这才是合理的。为了新置东台县的境域,前前后后商量了六年才最终确定,并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尘埃落定,东台析置完成。当时关于此事讨论的案卷都在泰州府,并没有其他副本,因此具体当时是怎么确定的,也就无从了解了。


此次东台析置,奠定了今天东台的境域基础。但东台与海安相毗邻区域,在民国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仍然有较大变动,两市交界处的部分区镇,多曾互有置换,总体而言东台析出归属海安的多一点,譬如如今海安市所属的仇湖、墩头、沙岗、白甸等里下河地区过去都隶属东台,东部沿海的滨海新区角斜等也都是东台属地,甚至大公镇北半部大片区域历史上也隶属于东台县,相邻区划的几度调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疆域状态。
世纪更迭,岁月嬗递。往昔,海安与东台仅是相邻而居的友好近邻;如今,二者已然携手成为推动经济迅猛腾飞的亲密伙伴。曾经,它们在区域发展中互为竞争敌手;今朝,却化干戈为玉帛,成为于新产业、新科技领域披荆斩棘、开疆拓土的坚实战友。
共同的历史文化宛如熠熠明灯,指引着两市在新时代的经济文化建设征程中奋勇前行,于苏中地区构筑起极为难能可贵的价值新高地。#妙笔生花创作挑战##头条创作挑战赛##海安头条##东台头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属南通、盐城的海安东台历史上有机会合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