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7 11:33

关羽死后,曹操说了10个字,司马懿说9个字,二人高下立判

要说三国时期哪件事最令人揪心,那必定是关羽之死了。

关二爷可是力量和忠义的化身,他对大哥的忠义令人敬佩,他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实力令人向往。

不少人看《三国演义》就是为了看关羽,以至于当看到关羽败走麦城后,不少人愤而摔书,后面根本看不下去了。

鲜有人注意到的是,关羽战死后,曹操和司马懿分别说了一句话,二人的水平高下立判。

那么,他们都说了什么?这两句话中又有什么玄机呢?

从威震华夏到败走麦城建安二十四年,在经历了轮番大战后,曹操终于率军撤出了汉中。刘备赢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

回到许都的曹操却意外地没有严惩任何人,反而将战争失利的一切责任都揽了过去,说这都是自己指挥失误导致的。

诸将这才松了一口气,不过也有人暗中感叹:“看来曹丞相已经老了,不复当年的雄心壮志了。”

然而此事还没过去多久,荆州又传来急报:关羽突然起兵发难,率领蜀汉的荆州军团突袭襄樊。当地盗匪群起响应,襄樊城怕是支撑不了多久了。

曹操即刻下令,派大将于禁率领七军之兵,合计3万人马去驰援襄樊城。

临行之际,曹操特意交代于禁:“关羽此人勇猛难挡,世所罕见,切勿与其硬碰硬。你只需要拖延十日,协助曹仁守住城池即可。待我这边调集大军,再和那关羽决一死战。切记,一切求稳。”

因为当时在场的人不少,这番话很快就传了出去。于是又有不少人私下说道:“丞相当年是多么意气风发,面对来势汹汹的袁绍依然无所畏惧。现在怎么如此胆小怕事。关羽再厉害,他手里的兵力有限,犯得着这么小心翼翼吗?”

就连刘备听说了,都对左右说道:“曹操这是被我打出阴影了,看样子二弟这次大败魏军,拿下襄樊是易如反掌了。”

其他人闻言,都在那里恭贺刘备,唯独诸葛亮站在一旁,一言不发。

事情的进展令所有人都意外,因为于禁的那三万人马全都白给了。关羽直接来了一招水淹七军,包括于禁在内的三万人全都成了关羽的阶下囚。

而关羽这边几乎没有任何损失,就这样全须全尾地来到了襄樊城下。

《三国志》对于关羽这一战的评价就四个字“威震华夏”。

襄樊城中的曹仁一看,有点发晕:这关羽也太猛了,这仗还怎么打?

好在曹仁是一个合格的将领,至少素质比于禁高不少。他很明白襄樊城的战略价值,不容有失。

因此他下令坚守不出,不许投降,要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他相信曹操的援军一定会到的。

而许都那边的曹操也很快得到了于禁战败的消息。他大为震惊,高呼道:“于禁误我,我再三交代要他小心谨慎,一切求稳,不要急着和关羽硬碰硬。这下该如何是好?关羽一旦拿下襄樊,其兵锋就可以威胁到许都。要不,我们迁都吧?对,迁都,就这么办。各位觉得迁都到哪里最合适?”

众文武大臣闻言面面相觑,都被曹操的一番话弄得措手不及,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这时候还是司马懿看不过去了,他好说歹说,大道理讲了一大堆,总算是将曹操给劝住了。曹操采纳司马懿的计策,一方面调集大军,全力增援襄樊。另一方面则联系孙权,将荆州都封给他,使得孙权出兵。

这下子形势逆转。由于曹仁坚守不出,关羽一时拿不下襄樊城。而曹操的前锋兵马已经在不远处了,此时他又得到消息,东吴突然发难,后方城池大多已经归降东吴了。

这下关羽已经没有心思再围攻襄樊城了,于是他且战且退。此时他已经不再奢望夺取襄樊城了,就连后方的城池,能夺回几个,他心里都没谱。

最终,关羽在曹魏和东吴的两方夹击之下败走麦城,不久之后战死沙场。

曹操和司马懿截然不同的反应在击杀关羽之后,东吴这边做了一件事情:将关羽的首级装好,快马加鞭送到了许都。美其名曰:逆贼首级,理应献给朝廷处置。

这相当于是孙权称臣的体现。

不过那时候称臣根本不作数的,毕竟那时候实力为尊,称臣往往只是一种权宜之计罢了。比如马超就曾经向曹操称臣,但是那又如何?曹操只是向马超借道攻打其他诸侯,马超就以为是要假道伐虢对付自己,于是起兵反叛。

孙权更是多次向曹操称臣,但是不久之后就反悔了。更何况,他根本不允许曹操派驻官员,这种称臣毫无意义。

但是即便如此,曹操依然是很开心的,毕竟他此前太倒霉了,先是败给刘备,丢了汉中。接着又被关羽水淹七军,差点丢了襄樊。

现在关羽已经伏诛,孙权又称臣,他总算是可以松一口气了。

看着关羽的首级,曹操感叹道:“云长已死,吾夜眠贴席矣。”

意思就是说,现在关羽死了,我总算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之前胜负未分的时候,曹操寝食难安,睡觉都睡不踏实,经常被噩梦惊醒,醒了就半天睡不着,只得坐着。也就是没法贴着席子睡觉。

一旁的司马懿冷不丁地冒了一句:“此乃东吴移祸之计也!”

司马懿的意思很简单,这都是东吴祸水东引之计罢了。

毕竟斩杀关羽的是东吴的人,但是现在孙权却把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刘备会怎么想?

刘备可是和关羽情同手足,东吴斩杀关羽,刘备自然记恨。但是此时关羽的首级在曹操这边,相较于孙权,他更恨曹操。

到时候刘备点起大军,第一个就是攻打曹魏。而孙权反而坐收渔翁之利了。

曹操闻言,大惊,急忙问道:“既然如此,那该如何是好?”

司马懿略微思索,答道:“为今之计,这关羽首级退回去是不可能了。那只会让人们以为主公怕了刘备。但是也不应过度刺激刘备。好在主公当年对关羽颇为赏识,甚至有恩于他。这就好办了,直接厚葬关羽,尽可能表现出主公对关羽的敬佩之情。”

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才避免了一场祸端。

高下立判这么看,是不是觉得曹操很无能,司马懿则机智过人?

如果曹操就这点本事,他当初是如何战胜袁绍,如何击败一个个诸侯,打下偌大家业,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一方?

实际上,曹操在樊城之战中的表现大部分是在演戏罢了。

要知道,曹操在汉中之战的时候,可是和刘备你来我往,经历了数场大战,最后觉得汉中这地方太鸡肋了,才放弃的。刘备虽然赢了,但却是惨胜,伤人一百自损八十。

怎么才过了半年,曹操一听说于禁被水淹七军,觉得襄樊城守不住了,就囔囔着要迁都?这前后的反差也太大了!

所以只有一个可能,曹操是在演戏。

毕竟曹魏的大臣成分复杂,除了一部分是跟着他起家的铁杆,还有不少是其他诸侯手下的降将,此外还有一些忠于汉室的大臣。后面两类人和曹操并不齐心。

曹操就是要借着汉中大败的机会,演一出戏,看看下面的人都是什么心思。

毕竟曹操此时年事已高,他要为自己的接班人铺路了。一切他认为是威胁的人,都要除掉。

至于司马懿,身为曹丕的首席谋士,他自然看出了端倪。于是他配合曹操演了一出戏,树立了自己忠臣、能臣的形象。

当然,他演戏不是演给曹操看的,而是演给曹丕看的。毕竟曹操一直对他多有防范,甚至有打压之意。只要曹操在世一天,司马懿就永无出头之日。

但是一旦曹丕继位,作为曹丕的心腹重臣,司马懿自然可以大展拳脚。

因此,他要经常展现出自己的本事,才能被曹丕所倚重。

没有他的配合,曹操的戏可不好演下去。司马懿此举,既讨好了曹操,又向曹丕展现了自己的能耐,可谓是一石二鸟。

曹操和司马懿都是心智过人之辈,虽然看上去司马懿的算计略胜一筹。但是谁又能保证这一切不是曹操的有意为之呢?

至于二人到底谁更厉害,你觉得呢?

参考资料:
《三国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羽死后,曹操说了10个字,司马懿说9个字,二人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