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7 11:32

元春是贾家嫡长女,为何会被送进皇宫?原来还有这么一层原因

《红楼梦》里写过两次选秀,看着都跟皇家沾边,其实压根不是一回事。
第二回说贾政的长女元春,凭着贤孝才德选入宫中做女史;第四回又提,当今皇帝崇诗尚礼,除了选妃嫔,还让世宦名家的女儿报名,预备给公主郡主做伴读,或者当才人赞善,宝钗就是跟着这个机会进的京。
原文里特意用了“除……外”,这四个字不是随便写的,明摆着把两种选秀分开了。

说实话,要是把这事儿放到曹雪芹生活的清代去看,就能明白这两种选秀对应的是什么。
清代旗人里有正身旗人和内务府包衣的区别,选秀也跟着分了两类:正身旗人的姑娘选的是妃嫔、宗室配偶,包衣家的姑娘选的是宫廷侍卫、宫女,或者给低品级宗室指婚。
本来想觉得《红楼梦》就是本小说,选秀情节大概是编的,后来发现不是,曹雪芹写的这些细节,其实都是照着当时的制度来的,只不过藏在了故事里。

元春的选秀路数很好辨。她是荣国公的后代,荣国公是军功封的公爵,这种家世在清代绝不可能是内务府包衣。
你看清代的包衣家族,就算有人能拿到爵位,也多是云骑尉这种低级世职,比如尚锐,靠着祖辈军功世袭了云骑尉,级别跟公爵差得远。
倒是有包衣出身能封公的,比如乾隆令妃的父亲魏清泰,但那是追封的承恩公,而且令妃活着的时候,乾隆早就把她家抬成镶黄旗满洲正身旗人了,还改了姓叫魏佳氏。

这么算下来,元春要是生在清代,肯定得走正身旗人的选秀路子,贾府其他姑娘也一样,毕竟公爵后代的身份摆在这儿。
说完元春,再看宝钗的待选,这里面的门道就复杂多了。
薛家祖上是紫薇舍人,没爵位,家里是皇商,还在户部挂着名。

清代的皇商有个特点,很多都是内务府包衣出身。比如顺治年间传下来的“八大皇商”里的范家,虽说“籍隶内务府”这事没在《顺治实录》里找到实据,但雍正年间范家后代范毓馪得了太仆寺卿衔,穿二品官服,专门帮朝廷运军需,这在《清史稿》里写得明明白白,而且他要跟户部打交道,跟薛家的情况特别像。
还有江宁织造曹家,就是曹雪芹家,也是内务府包衣,还帮着皇家卖人参补宫里的用度。
这么看来,宝钗家要是放在清代,还真有可能是包衣,当然,也不能说死,要是薛家不是包衣,要么是正身旗人得参加正身选秀,要么是民人压根没资格选秀,可文本里宝钗明明在待选,所以包衣的可能性反而最大。

黛玉的身份就更绕了。
她祖上袭过列侯,按说列侯在清代也算是高爵位,要是正身旗人,也该有选秀资格。
可《红楼梦》里写其他侯爵都有具体封号,比如忠靖侯史鼎、平原侯蒋子宁,就林家的列侯没封号,模模糊糊的。

清代顺治年间倒有过身份不明的列侯,多是招降过来给的虚衔,跟后来制度定下来的侯爵不是一回事。
还有种可能,曹雪芹写的“列侯”其实是轻车都尉这种低等爵位,轻车都尉最多袭四次,而且民人也能得,比如张廷玉,没军功却靠皇帝重用封了三等伯。
老实讲,我觉得黛玉更可能是民人,不用参加选秀,虽说在曹雪芹那个时代,民人能有林家这种家世的情况很少,但架不住曹雪芹把林家爵位写得太模糊,硬是留出了这种可能。

十二钗里其他几位的身份也能顺带着看。史湘云是侯爵后代,王熙凤是伯爵后代,跟元春一样,大概率是正身旗人,要是选秀也得走正身路子。
妙玉、李纨、秦可卿就没那么好定了,她们的家世没写得太细,放在清代,说是旗人也行,说是民人也对,要不要选秀,其实全看读者怎么理解,没必要揪着不放。
这里还得提一句“曹家本事”。很多人说《红楼梦》写的是曹家的事,曹家是内务府包衣,要是按原型算,四大家族的小姐都该是包衣,得参加包衣选秀。

可小说里元春又是公爵后代,走正身选秀,这就不对上了。
其实也不奇怪,曹雪芹写《红楼梦》不是记流水账,他是把自己经历过的旗人生活揉在了一起,既有正身旗人的显贵,也有包衣的实务,所以人物身份才这么复杂。
而且清代包衣世家有时候还有免选秀的特权,这跟正身旗人秀女不能当公主伴读的规矩正好对应,也能看出曹雪芹对当时制度门儿清。

说到底,咱们聊宝玉、黛玉是不是汉军旗,宝钗是不是包衣,不是要给人物贴标签,而是想透过这些身份细节,看懂《红楼梦》里的社会史。
曹雪芹是个活人,他经历的制度、阶层,都会藏在笔下的人物里。

要是连清代的旗人制度、选秀规矩都不懂,就算把《红楼梦》读遍,也未必能懂他写这些人物的真意。
当然,也不能说死宝黛就是汉军旗、宝钗就是包衣,毕竟小说不是历史,可这些藏在故事里的制度细节,才是《红楼梦》最有嚼头的地方,这大概就是读古典小说的乐趣,既能看故事,又能品出背后的时代味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元春是贾家嫡长女,为何会被送进皇宫?原来还有这么一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