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盘》:大明王朝的衰落,从十七世纪全球气候变冷开始
我是“小狐女的狐言狐语”,一个喜欢阅读、码字、手工、美食,希望快乐充实度过每一天的人。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关注评论转发,一起探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于煤山,大明王朝自此覆灭。
统治长达276年的明朝为何会最终走向陌路?
政治与军事的原因自然是有的,经济崩溃与社会矛盾也是不可逃避的问题,除此之外或许还有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原因。
这便是小冰期。
17世纪全球气候变冷,中国北方旱灾频发,造成农业减产、引发瘟疫流行,甚至因此而导致了社会的崩溃。
这听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不过一想到“巴西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会在得克萨斯州引发一场龙卷风”,就觉得小冰期引发大明王朝的衰落灭亡似乎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在翻阅完国际著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所著的这本《崩盘》之后,更加觉得小冰期对大明王朝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
全书分为五个章节,作者的讲述从出生在明朝隆庆年间一位生于耕读书家的名叫陈其德之人在崇祯十四年所著的《灾荒纪事》中开始。
在之后的分析讲述中,作者引用了大量来自于地方志、笔记、账簿等碎片化史籍资料,将陈其德个人的经历与当时全球性的气候危机有机的联系起来,以小见大的展现了宏观的大环境背景下对微观视角下普通人所造成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社会一直秉承以农为本的原则,由此可以想象的到小冰期气候危机的影响所造成的一系列反应会对当时明朝社会有着怎样严重的影响。
当农业受到气候的影响,势必会造成粮价波动,从而影响货币的购买力,而当这影响大到将农业的生存触底甚至被击穿时,被影响的就不仅仅只是农业了。商业与财政会紧跟其后遭受一系列的打击,大明王朝的根基,或许就是从此时开始晃动。
作者在此书中所阐述的不仅仅是历史,而是借助了气候学、经济学等多重元素来进行分析。并且附有大量图表、原始价格记录等信息作为佐证。
决定历史发展走向的因素果然是多元的,将大明王朝的覆灭原因全部归于小冰河期是不正确的,作者也在此书的序言中明确表示了“本书描述了价格在调和明朝人民与不利气候之间的关系时所发挥的作用。”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1588年的淫雨淋漓与1589年的赤地千里的确是几十年后压垮大明王朝的稻草中的一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