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茬接一茬,英美变相收割华人富豪,罚没金额已是历史之最
文/红墨
编辑/世界
历史镜鉴:明朝的“向富征税”与王朝续命万历二十四年,大明王朝陷入财政危机,三线作战的消耗让国库见底,存金甚至不到总军费的五分之一。
此前很少插手财政的朱翊钧,不得不放下身段琢磨赚钱的法子,朝廷先试着加征杂税、增加摊派,可老百姓本就过得紧巴,加税效果微乎其微。
2024年《明史研究》期刊里提到,当时江南地区富商云集,沈一石这样的大商人掌控着全国半数的丝绸和茶叶贸易,家资丰厚却缴税甚少,朝廷自然把目光投向了这里。
最终朝廷出手清查江南富商资产,沈一石及其他商人的家产被全部充公。
2025年故宫博物院公布的《万历朝财政档案》显示,这次清查共收缴白银2300万两,刚好够支付辽东战事3年的军费,还让国库有了盈余,濒临崩溃的大明硬是多撑了几十年。
不过这种“暴力充公”的方式也留下隐患,2024年《中国经济史研究》指出,江南商人此后纷纷隐匿资产,甚至把产业转移到海外,导致明朝后期工商业税收锐减,反而加速了王朝的衰落。
这也给后世提了个醒,向富征税得讲究方式,不能一味强取豪夺,四百多年后,类似的剧情在英国上演。
英国工党为填补财政窟窿,准备对全球富人下“狠手”,废除非英国居民聚集税制。
这个政策一出来,不少人就想到了明朝的往事,只不过英国的做法比明朝“文明”多了,却同样引发了富豪的恐慌。
现实聚焦:英国的征税新政与富豪出逃英国的非英国居民聚集税制,最早能追溯到19世纪初,2025年英国国家档案馆公布的资料显示,这一制度最初是为贵族服务的,当年大英帝国殖民地遍布全球,贵族在海外买个爵位,报税时就说自己是外籍,就能享受15年免税,相当于给富人开了个“避税后门”。
大英帝国没落了,这个制度却被保留下来,全球化时代,富豪们嗅到了机会,纷纷移民英国。
2024年《金融时报》报道,俄罗斯寡头是最早的“吃螃蟹者”,当年俄罗斯开启资产清算,英国推出黄金签证计划,投资100万到200万英镑就能拿居留权,短短5年就吸引了2000多名俄罗斯富商定居伦敦。
这些富豪带来了真金白银,2025年伦敦市政厅的数据显示,俄罗斯富商在伦敦购置的房产价值超80亿英镑,带动伦敦成为全球第二大金融中心和顶级奢侈品消费市场。
可俄罗斯却每年损失数十亿美元税收,相当于“为他人作嫁衣”,这个黄金签证计划直到2022年才停止,如今英国又要终结富人免税政策。
从明年4月起,新移民前4年能免交海外收入税,之后就得和本土居民一样缴税,不管钱从哪来、有没有汇入英国,都得依法纳税。
2025年英国财政部的测算显示,这个政策能每年多收400亿英镑,缓解财政压力。
政策刚公布,富豪们就开始“跑路”,李嘉诚从去年就陆续变卖英国资产,2025年《香港经济日报》报道,他已出售英国3处写字楼和1个港口,套现超50亿英镑。
刘銮雄更直接,近期挂牌出售价值9亿港币的伦敦豪宅,这是他今年第三次卖英国物业,显然不想被税收“套牢”。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去年英国有近5000名百万富豪移民,2025年英国移民局预测这个数字会涨到9500人,全球排名第二。
2024年《福布斯》分析,这些富豪大多把资产转移到新加坡和迪拜,那里目前的税收政策更宽松,可他们没意识到,全球征税的大网已经张开。
全球趋势:财富监管收紧与财政平衡之道英国不是唯一向富人伸手的国家,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行动,202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显示,已有87个国家加入共同申报准则(CRS),共享公民账户信息,想通过离岸账户避税越来越难。
美国的动作更狠,去年币圈大佬赵长鹏拿着加拿大护照躲在迪拜,还是被美国盯上。
2025年《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指控他协助洗钱、威胁国家安全,发了全球通缉令,赵长鹏最后交了70多亿保释金,还在美国服刑4个月,才算是“过关”。
这事儿让富豪们明白,不管躲到哪,都可能被大国的税收“追着跑”, 现在各国的财政压力都不小,英国公共债务超GDP的100%,美国更夸张,联邦债务占GDP比例达120%,每年利息就得花1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军费的一半。
2025年美国财政部的报告说,要是不解决赤字问题,未来5年可能会对富人加征遗产税和资本利得税,进一步收紧财富监管。
富豪们的避税手段也在失效,以前瑞士银行是避税天堂,2025年《瑞士日报》报道,瑞士在CRS框架下,已向其他国家提交了320万份账户信息,仅美国就通过这些信息追回38亿美元税款。
新加坡今年也加强审查,超过40%的国际客户被归为高风险,得补交资产来源证明,想蒙混过关根本不可能。
迪拜的监管也严了,以前买套房只要护照和美元,现在就算买块荒地,也得追溯10年的资金来源。
2025年《迪拜商业周刊》采访的一位富豪说,他想在迪拜买栋别墅,光是准备资产证明就花了3个月,最后因为一笔10年前的资金来源说不清楚,交易还黄了,可见现在的监管有多严。
从历史来看,向富征税是门大学问,17世纪西班牙为填战争赤字,对商人加征重税,结果富人们带着资本和技术跑到荷兰和英国,间接导致西班牙衰落。
2024年《欧洲经济史》指出,过度征税或纵容避税都不行,关键是找到平衡。 现在的各国政府也在摸索这个平衡。
英国对新移民设置4年免税期,给了缓冲时间;美国通过法案精准追税,减少误伤;中国则在加强税收监管的同时,鼓励富人投身慈善,2025年《中国慈善发展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富人慈善捐赠超1500亿元,既履行了社会责任,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富分配矛盾。
未来,财富监管会越来越规范,向富征税不是“仇富”,而是让财富更合理地服务社会。
2025年世界银行的报告说得好,良性的财政政策应该是“既让富人承担应有的责任,也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毕竟,一个国家的繁荣,从来不是靠少数人财富堆积,而是靠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与公平参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