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是不胜老彭泰”。你知道南阳人这句口头禅里的故事吗?
“永是不胜老彭泰”,这话老南阳人常挂嘴边。
啥意思?就是说你再有钱,再有本事,也比不过彭泰。
在南阳地面上,彭泰可是个传奇人物。“千顷牌、盆地首富、彭大善人”都是他身上的标签。那些“卖瓜得怪宅、住店得银窖、石磙压屋顶、借扁担嫁女”的故事,至今还在街头巷尾流传。
彭泰是谁?
这位老彭泰,祖籍山西曲沃彭家寨,生于1726年,一生活了70多岁。清朝时诰封“通奉大夫”,从二品官衔,是宛北彭氏的始祖。
1957年,田汉来南阳看张衡墓,一眼瞧见了老彭泰的墓石坊,忍不住对随行的南阳文化人感叹:“这可是国宝啊,得好好保护!”能让见多识广的田汉如此激动,那石坊得有多精美?
可惜啊,到了1972年,文博部门找了辆大黄河车,把墓前的两个昂首石狮拉到了卧龙岗新建的门前。一同搬走的还有彭家院的巨石雕刻养鱼池(半成品),如今放在武侯祠道房院二台阶上,就是当时的汉文化博物馆。
前苏联水利专家布可夫一行到鸭河考察,路过张衡墓时想去拜谒,可当时张衡墓破败得不成样子。县文馆所找到水仲贤老师想办法,水老师提出先把彭墓的石狮拉来摆在张衡墓前。大家一商量,觉得不合适,这才作罢。
彭泰去世后,安葬在小石桥村西小西庄,与张衡墓为邻。小西庄原来就叫彭家坟,是彭家守墓庄户居住的地方。
如今在卧龙区石桥镇,还能找到多处彭家宅院,其中两处三重院尚在;南召(现职教园区)皇路店核桃园村的三重院也还存留着两重。这些老建筑,默默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关于彭泰的传说,那可多了去了,个个都透着神奇。
说这彭泰一开始也就是个普通庄稼人,有一次卖西瓜,天热口渴,自个儿切开一个瓜,里面竟然有条小蛇。他没在意,连瓜带蛇一起吃了。没想到从此好运连连——原来那不是普通小蛇,而是小龙!
有一回彭泰外出住店,夜里睡觉觉得床不平,爬起来一看,床脚下垫的竟是银元宝。他二话不说,把这些银元宝全挖了出来,一下子发了大财。
彭泰发了财,成了南阳盆地的首富,但他始终记得穷苦日子的滋味,乐善好施,是出了名的大善人。
“石磙压屋顶”的故事特别有意思。说是有一年刮大风,别人家的屋顶都被掀了,唯独彭泰家的屋顶纹丝不动。人们跑去看稀奇,发现他家屋顶上压着个石磙。原来是当初建房时,彭泰特意让工匠把石磙弄上屋顶压牢。这么大的石磙是怎么弄上屋顶的?没人说得清。
“借扁担嫁女”也挺绝。彭泰女儿出嫁时,亲家那边觉得彭家这么有钱,嫁妆肯定不少,特意多带了人手来抬。谁知彭泰却到邻居家借了根扁担,把所有的嫁妆一担子就挑走了。原来他陪嫁的不是寻常物件,而是一张轻飘飘的银票,上面的数字却大得吓人。
还听说四川大地主刘文彩嫁女儿时,特意把闺女嫁到了彭家。能让刘文彩看上眼,彭家的财力可想而知。
这些传说真假难辨,但能在民间流传这么久,说明彭泰这人确实不简单。
2012年6月,彭泰墓石坊被南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虽然石狮已经搬到了卧龙岗,但残存的墓址依然静静躺在小西庄,陪伴着不远处的张衡墓。
两个不同时代的传奇人物,在这片土地下成了永远的邻居。张衡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彭泰是富甲一方的乡绅,他们共同构成了南阳多彩的历史文化。
如今走在南阳街头,偶尔还能听到老人们念叨那句“永是不胜老彭泰”。话里话外,透着对这位传奇人物的敬佩,也藏着南阳人对家乡历史的骄傲。
老南阳的故事多,彭泰的传奇只是其中一页。但这一页,写得格外精彩。那些老宅院、那些石雕、那些口口相传的故事,都在提醒着我们:这片土地,曾经有过这样一位人物,有过这样的传奇。
外地朋友如果有机会到南阳,别忘了到石桥镇看看彭家老宅,到卧龙岗看看那对石狮,感受一下穿越时空的传奇。历史不只在书本上,更在这些实实在在的遗迹里,在老百姓的口耳相传中。
彭泰的传奇身世,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南阳的地灵人杰。这片土地,从来就不缺故事,不缺传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