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2 14:42

庐山惊现侵华日军大佐的墓碑,人们纷纷往墓碑上撒尿


就在今年夏天,江西庐山那儿连着下了半个多月的暴雨,山洪把好些地方都冲得乱七八糟。雨停了,有游客在秀峰景区一处偏僻的山坡上,又看到了那块臭名昭著的墓碑——“飯塚部隊長之墓”。
这事儿在网上一下子就炸了。现场视频里,一个大哥当场就解开裤腰带,对着那块刻着日文的石头一顿猛滋,嘴里还骂骂咧咧的:“让你丫再出来!出来一次,老子浇你一次!”旁边的人不但不拦着,还好几个人跟着一块儿上,那场面,可以说是相当“壮观”。
往墓碑上撒尿,这行为是不是有点太糙了?但你要是知道这碑底下埋的是谁,干了什么事儿,你可能觉得,别说撒尿,就是搬来一车粪泼上去都算客气的。

这块碑的主人,叫饭冢国五郎。一个在1938年的中国大地上,双手沾满了血的日本陆军大佐。
这块碑,也不是第一次“出土”了。最早在2013年,它就被景区清理垃圾的工人发现了。当时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愤怒的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吐口水的,扔垃圾的,还有个九江大哥拎着大铁锤就要上去把它砸个稀巴烂。后来景区赶紧出面,说这不是新立的,是历史遗留物,这事儿才算暂时平息。

谁能想到,这块石头每隔几年,一场大雨过后,它就可能又冒出头来,像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民族伤疤,反复被揭开,流着脓,淌着血。
那么,这个饭冢国五郎,到底是个什么货色?为什么一块埋了他尸骨的石头,能在中国人心里激起这么大的恨意,快一百年了都散不去?

这事儿,咱们得把时间拨回到1938年,那场惨烈的武汉会战。
那时候,饭冢国五郎是日军101师团101联队的联队长。这哥们儿在日本国内,可是个大大的“网红”,被军国主义媒体包装成“军神”。他留着一脸大胡子,长相凶悍,特别喜欢在镜头前表演。当时日本的报纸、画报上,全是他的照片,电影院里放的新闻纪录片,也少不了他光着膀子、挥舞着军刀冲锋陷阵的“英姿”。
说白了,他就是日本军方为了煽动国内战争狂热,精心打造的一个偶像,一个战争机器的超级零件。

1938年9月,饭冢国五郎带着他的精锐部队,接到了主攻庐山的任务。庐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当时驻守在这里的是战斗力相当顽强的粤军160师。饭冢本以为凭着自己的“军神”光环和精良装备,拿下庐山是手到擒来的事。
可他想错了。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决心,比庐山的石头还硬。饭冢的部队在山下发动了十几次冲锋,全都被打了回来,死伤惨重,连前进一步都难。

战局陷入僵持,这让一向自负的饭冢国五郎心态彻底崩了。他变得越来越暴躁,据说还当众斩杀过两名办事不力的通信兵。眼看仗打不下来,军部那边又催得紧,他开始干起自己的“老本行”——在阵地前沿搞起了“战地真人秀”。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叫小悮行男的日本随军记者,为了给国内的“军神”宣传再添一把火,特地跑到前线来采访他。
这记者一看,饭冢光着膀子,满身臭汗,眼神凶狠,觉得这形象简直“酷毙了”,完美符合日本民众对“勇士”的想象。于是他提议,给饭冢拍一组更能体现其“武勇”的战场写真。
被虚荣心冲昏了头的饭冢,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他跟着记者跑到一处视野开阔的高地上,拔出军刀,对着镜头上蹿下跳,摆出各种自以为威风凛凛的姿势。

为了营造“百战穿金甲”的沧桑感,记者还特意找来一顶边缘油漆脱落的钢盔让他戴上。可就是这个多此一举的动作,直接给他的人生画上了句号。
那顶破钢盔,在太阳底下一晒,脱漆的地方反射出刺眼的光芒,就像一个明晃晃的信号灯,瞬间就引起了对面中国军队哨兵的注意。
对面阵地上的中国士兵,远远看见一个“发光体”在那儿手舞足蹈,一开始还以为是日军在搞什么新花样。仔细一看,才发现是个正在搔首弄姿的日本军官。这种极度嚣张的挑衅,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怒火。

一个身经百战的国军老兵,二话不说,从战友手里拿过一支缴获来的日制三八式步枪。这种枪以射程远、精度高而闻名。老兵趴在战壕里,冷静地测算风速和距离,瞄准,击发。
“砰”的一声枪响,子弹呼啸着划破山谷的空气,精准地命中了正在镜头前忘我“表演”的饭冢国五郎的胸膛。
这位不可一世的“军神”,哼都没哼一声就倒下了。据说,他倒地的那一刻,旁边的日本记者和士兵都愣住了,还以为他在表演“中弹”的戏码,直到鲜血从他身下汩汩流出,他们才反应过来——“军神”真的挂了。
一个被日本举国吹捧的战争狂人,最终没有死在冲锋陷阵的路上,而是死于一次极其愚蠢的自我炒作。他用一种近乎黑色幽默的方式,为自己罪恶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那饭冢国五郎顶多算个愚蠢的侵略者。但他之所以激起如此大的民愤,还因为他在死前,干了一件人神共愤的畜 生事。
在久攻不下、心烦意乱之际,他为了泄愤,竟然下令血洗了庐山脚下的一座千年古刹——香峰寺。寺中几十位手无寸铁的僧人,几乎无一生还,寺内的经书、佛像被付之一炬。这座本该是清净之地的佛门圣地,瞬间变成了人间炼狱。
这件事,成了当地百姓心中永远的痛。所以,当这个屠杀僧人的刽子手的墓碑,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庐山的土地上时,人们的反应才会如此激烈。
往墓碑上撒尿,这行为本身当然不值得提倡。但我们必须理解这背后的情感逻辑。
2011年,黑龙江方正县,曾花费70万为日本“满洲开拓团”立了一块碑。消息传出,举国哗然。最后,是五个来自各地的中国汉子,连夜驱车赶到方正县,用铁锤和油漆,亲手砸毁了那块象征着耻辱的石碑。

无论是九江大哥的铁锤,还是这次游客们的尿,背后都是同一种情感——对侵略者的零容忍,对国耻家恨的刻骨铭心。
当然,我们中华民族也是一个有着博大胸怀的民族。在宿迁的朱家岗烈士陵园里,不仅安葬着73名新四军烈士,也掩埋了13具日军的尸骸。当年亲手掩埋他们的老兵张道干说:“仗打完了,他们也是爹妈养的,入土为安吧。”
这种胸怀,是胜利者的气度,是文明古国的底蕴。但这种气度,绝不等于可以容忍侵略者以“纪念”的名义,继续站在这片他们曾肆虐过的土地上。我们可以出于人道主义掩埋一个侵略者的尸体,但绝不允许为他立起一块歌功颂德的碑。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人道,一个是公理,我们守得住人道,更要守得住公理。

如今,这块饭冢国五郎的墓碑,据说已经被当地文物部门再次挖走,送到了抗日战争纪念馆里。这一次,他们特意检查了石碑的背面,发现上面还刻着四个字——“武运长久”。这四个字,在饭冢国五郎滑稽的死亡面前,显得无比讽刺。
把它放在博物馆里,作为侵略战争的罪证,让后人参观、警醒,这或许是它最好的归宿。

三年前,曾有网友看到一个日本老人,在这块碑被发现的原址上站了很久,最后抓了一把土,默默地离开了。有人猜测,那可能是饭冢的后人。他来这里,是来忏悔,还是来凭吊他那个“军神”爷爷的“荣光”?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们知道的是,只要日本一天不彻底清算自己的战争罪行,只要还有人参拜那个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那么,像饭冢墓碑这样的东西,就永远是一根插在中国人心里的刺。
这块石头可以被搬走,但刻在民族记忆里的那块“心碑”,谁也搬不走。它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历史就在那里,不远,不模糊。有些债,还没还完;有些痛,不能遗忘。

参考文献: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战时期国军战役资料选编(第六辑)》,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年。
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档案馆,《日中战争陆军作战详报》,1938年卷。
张明远,《庐山抗战纪实》,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所藏档案,TDB1938-161,《日军101联队士兵口述录音整理稿》。
《庐山战役亲历者口述实录》,庐山文史资料第三辑,江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8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庐山惊现侵华日军大佐的墓碑,人们纷纷往墓碑上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