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7年,徐妙云病重难愈、扼腕长叹后身亡,朱棣:杀了她的弟弟
1407年8月6日,南京城热得人喘不过气,可坤宁宫里头却冷得像冰窖。徐妙云半倚在榻上,以前亮得能照见人的眼睛,这会儿已经蒙了层灰。
朱棣火急火燎跑进来,她伸手攥住丈夫的手,费了最后力气说了四句话:“广纳贤才,恩养宗室,勿纵外戚,与民休息。”话刚落,手就凉了,46岁的人就这么没了。
朱棣趴在床边哭得像个孩子,下令把徐妙云的灵柩先放在南京,等六年再迁去北京长陵。
还在西苑设了灵堂,天天去祭拜,好几个月都不上正殿办公。
谁都看得出来,这皇帝是真疼老婆,心像被剜走一块。
可没人想到,徐妙云的尸骨还没凉透,朱棣就翻了脸,要赐死她亲弟弟徐辉祖。
这转折快得让人反应不过来,到底是为啥啊?
徐妙云:朱棣背后的“定海神针”,连遗言都藏着小心思要搞懂这事儿,得先说说徐妙云到底是个啥样的人。
她爹是开国第一功臣徐达,打小就跟着爹读兵书、学经史,看过的东西过目不忘,当时人都叫她“女诸生”。
这“诸生”在明朝是指那些读圣贤书的生员,能给一个女子这么叫,可见她有多厉害。
1376年,朱元璋为了拉拢徐达,把徐妙云指婚给了四子朱棣。
婚后九年,她给朱棣生了七个孩子,北平燕王府的大小事儿全归她管。
军饷怎么算、将士们的婚事怎么安排、老百姓没饭吃了怎么救济,她打理得井井有条。
朱棣常跟手下人笑说:“外头的事儿我交给你们,家里的事儿交给王妃,我压根不用操心。”
后来靖难之役爆发,李景隆带着南军偷袭北平。
那会儿朱棣的主力都在外头,城里没多少能打的人。
徐妙云直接披了盔甲登城,亲自往下扔礌石,守了整整三天三夜。
就是这三天,给朱棣回师争取了时间。
老实讲,要是没有徐妙云守住北平,朱棣能不能当上后来的永乐大帝,还真不好说。
徐妙云临终前没替弟弟求情,只说了“勿纵外戚”,这其实是有门道的。
明朝打开国就防着外戚干政,她拿这话当理由,表面是劝朱棣守规矩,实则是想保徐辉祖一命。
她心里清楚,自己活着一天,朱棣看在她的面子上就不会动徐辉祖。
可自己走了,弟弟的处境就危险了。
用公话藏私情,这心思细得很。
但她没想到,朱棣还是没给这个面子。
讲完徐妙云,就得说说她那跟姐夫死磕的弟弟徐辉祖了。
这俩人虽说是亲姐弟,选的路却差了十万八千里。
徐辉祖:硬刚姐夫的“建文死忠”,结局早被姐姐料到
徐辉祖原名叫徐允恭,后来因为要避建文帝朱允炆的名讳,才改叫徐辉祖。
他凭着爹徐达的功劳,袭了魏国公的爵位。
建文帝即位后,让他掌管中军都督府,这可是明朝最高的军事机构之一。
建文帝想削藩,徐辉祖是最积极的一个,天天跟建文帝说:“燕王有反心,得早点防备。”
靖难之役打了三年,徐辉祖好几次带兵北上,跟朱棣硬碰硬。
白沟河之战、浦子口之战,他都冲在前面,还设过埋伏截断燕军的粮道,把朱棣逼得只剩几十个人突围,差点就被活捉了。
他跟手下人说:“燕王谋反,天下人都该打他,我虽说是他的小舅子,也不能徇私情。”这话传到北平,徐妙云只沉默了好久,低声叹道:“他守他的臣节,我护我的夫君,各为其主,只希望别伤着老百姓。”
1402年南京城破,朱棣当了皇帝,徐辉祖还是不服。
他把魏国公府改成临时堡垒,朱棣派人送赦诏给他,他当场就撕了。
朱棣气得想直接斩了他,多亏徐妙云哭着求情,才改成“关在家里,削了爵位当老百姓”。
接下来五年,徐辉祖闭门不出,可心里还是认建文帝这个旧主,没把朱棣当皇帝。
徐妙云一死,徐辉祖的靠山就没了。
没过一个月,就有御史弹劾他“偷偷勾结建文旧臣,想搞事”。
朱棣把他迁到凤阳的高墙里,派锦衣卫天天盯着。
1408年2月,有人上报说徐辉祖私藏兵器,还跟齐王朱榑通书信,想“重新立建文当皇帝”。
这证据是真是假现在说不清,但圣旨很快就下来了,“赐他自裁,算给徐家留点面子”。
传说行刑前一晚,朱棣偷偷让内侍给徐辉祖送了一把刀。
那刀是徐达生前用的,刀柄上刻着“开国辅运”四个字。
徐辉祖看着刀大笑:“先帝用这刀打天下,我用这刀保臣节,没什么好遗憾的!”然后就自刎了,才45岁。
他的家人被迁到云南,魏国公这个爵位也没了,直到正统年间,他儿子徐显宗才把爵位找回来。
朱棣后来再也没立过皇后,宫里的事都让太子妃张氏管。
1421年北京紫禁城建好,他亲自陪着徐妙云的灵柩迁去长陵。
地宫封门的时候,他让人在徐妙云的棺椁旁留了个空房间,放上那把刀的残骸,还刻了石头:“我和皇后,死了也还想在一起;徐家的过错,到我这儿就停了。”
本来想,朱棣这么做是不是真的愧疚?后来发现,他更多是想给自己找个心理安慰。
杀徐辉祖,一是为了震慑建文旧臣,告诉所有人“不服我就是这个下场”;二是他心里记恨徐辉祖,当年在战场上差点被弄死的恐惧,还有被小舅子当众打脸的羞辱,徐妙云在的时候他不敢发作,徐妙云走了就全爆发了。
现在去十三陵,长陵的松柏还绿油油的。
站在那儿,总能想起六百年前的事儿。
1407年那场死亡,像根引线,炸出了帝王家的恩仇。
徐妙云再聪明,也没能弥合权力和亲情的裂缝;朱棣再爱老婆,在皇权面前也没手软。
毫无疑问,这段历史最让人唏嘘的,就是在至高无上的权力面前,再深的感情、再重的道义,都可能变得不值一提。
这大概就是那个王朝藏在心里,说不出口的隐痛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