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2 12:42

一百多年过去了,如今再看慈禧,她就是所有社会乱象的历史源头

副标题:清朝历史杂谈89-慈禧就是这一百多年来所有社会乱象的历史根源
(本文中所有的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倘若存在不当之处,还望联系予以删除)
(本文共计 3000 字,阅读完毕大约需要 10 分钟)
朋友您好,在这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如果您不经意间看到了这一篇文字,无论您是专程而来亦或是系统推送,毫无疑问,您一定是一位历史爱好者,甚至极大可能性,您是一位熟悉明清历史故事的朋友。既然如此,您对于慈禧此人应该不会陌生。在此先请教您一个问题,您如何看待她呢?
在鄙人说出自己的见解之前,简单捋一捋,过往这些时间,在下曾经多次在文章中提及到慈禧,无论是剖析其毒杀光绪帝,亦或是分析她在去世前几乎所有人都盼着她早点见阎王,毫无疑问,对于这样的人,根本找不到半个褒义词能够形容。

慈禧的奢华是难以想象,图为其颐和园中的听戏楼
但是问题来了,一个如此不堪,有着如此低的历史评价的人,她又是如何掌控最高权力长达五十年的?她又是如何用自己低下的认知去左右一个庞大的满清王朝的抉择的?这似乎是矛盾的,一个如此令人不齿的慈禧,如何能够深入影响满清这艘巨轮的航向?在踌躇间,鄙人愈发难以找到此问题的答案。非但无法得出答案,甚至还得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慈禧在1908年去世,但是她的恶劣影响完全就是她死后这一百余年所有社会乱象的历史根源。
如果您已经看到此处,就请不妨继续读下去,聆听在下为您剖析慈禧是如何成为祸乱之根。
·“狗仗人势”的太监治国方案慈禧太后在驾驭臣子方面确实“有一套”,但她的权术往往凌驾于国策之上。也就是在这十分荒唐的“有一套”之下,诞生出更加荒唐的“狗仗人势”太监治国方案。
您敢想象吗?慈禧掌控权力最夸张的那段时期,她身边先后出现的两个太监红人安德海与李莲英,甚至可以左右最高决策。
所以,这种所谓的“狗仗人势”之下,是慈禧利用身边太监进而施展自己驾驭权术的缩影。她宠信的太监安德海因过于高调,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被处死。相比之下,李莲英则因牢记“事上以敬,事下以宽”,侍奉慈禧五十余年最终全身而退。李莲英甚至在随醇亲王奕譞检阅北洋水师时,主动将慈禧钦赐的正二品顶戴换成了四品顶戴,表现得十分低调谨慎。太监的荣辱沉浮,全系于慈禧一人之手,这固然是驭人之术的“成功”,却也强化了“主子”与“奴才”的人身依附关系,使得个人效忠高于制度规范。
但是,这种主奴之间的利用关系,却是后世百余年世界历史发展的错误典型,我们纵观一战与二战之后的世界大国变迁,在此不点名,熟悉战后国际关系史的朋友不难发现,很多国家的权力更迭都存在着这般“狗仗人势”的“太监治国”现象。在现代文明社会的体系下,这样的存在是可悲的。如果要给这样的乱象找寻一个历史根源,无疑是慈禧的作乱影响至深。
并且,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慈禧对身边人态度的微妙差异,向官僚系统传递了某种信号,在她看来,谨慎守“规矩”的李莲英是“懂事”的,而如光绪帝般有所主张,或如维新派般力求变革的,则是需要打压的。所以,革新变成为罪责,那一幕幕过往的伤痛,似乎此刻已经历历在目。
·暗杀的恶劣先例如果说前一段提及的慈禧“太监治国”方案,也许还存在着不同群体的权力依附,那么慈禧派人毒杀光绪帝这件事,就完全没有半点能够被洗白的可能性。甚至,可以毫不犹豫地讲,在现代医学足够多的证据能够证明光绪帝被慈禧毒杀的事实下,还有着不少居心叵测的人为慈禧洗白,称其不是毒杀光绪的元凶,这部分人的真实目的值得深挖。
所以,慈禧毒杀光绪帝这件事,便是后世一百多年所有类似暗杀事件的历史根源。
一件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似乎不远,却又似乎很遥不可及,但是影响依然拙劣,这就是慈禧毒杀光绪所造成的恶劣后果。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次日慈禧去世。两人在不到24小时内相继离世,如此蹊跷的时间线,使得“光绪帝被毒杀”的说法广为流传。2008年,经现代科学检测证实 “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 。综合分析历史记录,光绪中毒后出现的 “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伴有头晕、口周麻木、乏力、四肢痉挛,甚至昏迷” 等症状,与急性肠胃型砒霜中毒症状相符。尽管下毒者的确切身份仍有争议,但显然慈禧就是是幕后主使。
慈禧对光绪所支持的戊戌变法进行了疯狂镇压,并且囚禁光绪于瀛台。变法失败后,慈禧下令将谭嗣同、杨锐等“六君子”不经审讯即行处斩。此外,她还残酷地杖毙了多名亲近光绪和珍妃的太监,并将珍妃囚禁并最终投入井中杀害。这些行为都显示了她在斗争中的残酷无情。

当人们承受苦难的时候,要多想想面前这两个字
从此以后,肉体消灭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便在这个世界上屡见不鲜了,举个比较近的例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卡舒吉之死”,可谓令人咋舌。
·决策失误与近代化滞后任用太监,暗杀政敌,除此之外,慈禧的保守与短视,使得满清多次错失变革良机,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远远落后。
前一段已经提及,慈禧囚禁光绪,捕杀维新人士,将维新措施几乎全部废除。尽管她后来在清末新政中推行了某些改革,但最佳的改革时机已然错过,其诚意和效果也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慈禧在外交事务上缺乏长远眼光和有效策略。中法战争中,清军本已取得镇南关大捷,她却听从李鸿章“见好就收”的建议,与法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甲午战争时,她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且消极备战,导致战败并签订《马关条约》。庚子年间,她更是利用义和团并向十一国宣战,导致八国联军侵华,最终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
很显然,慈禧所做出的以上所有行径,皆是后来华夏大地生活的平民所受到的苦难的根源,所谓“冤有头债有主”,毫无疑问,慈禧就是这苦难的头和主,由此所产生的社会乱象,都应该追究慈禧的责任。
·奢靡与腐败慈禧的个人享乐往往置于国家与民众的利益之上。
甲午战争前夕,她大规模修缮颐和园并大肆庆祝自己的生日,甚至挪用海军军费。在战争紧张关头,她关心的仍是自己的寿辰。
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仓皇西逃,再度上演现实版《西游记》,为什么说是“再度”呢?因为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功进京城的时候,慈禧便“西游”过一回。但二次“西游”过程中,局势稍稳,她便迅速恢复奢靡做派,在太原、西安重建行宫,收受各地贡品。回銮时,行李达三千余辆大车,沿途修建37座行宫。

慈禧所使用的折扇
最可恶的是,慈禧纵容家族成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奕劻、载漪等人贪污受贿,加剧了吏治的腐败和朝廷公信力的丧失。
所以,无疑慈禧以自己的最高权力彰显,影响着后世的权力寡头们纷纷效仿,最终都以普通民众承受苦难作为结局。
·忽视民间的呼声最后一点,需要默默点题的一句,慈禧治下,满清对百姓疾苦漠不关心。
《辛丑条约》签订后,巨额赔款被分摊到地方,最终转嫁到普通民众身上。上一段提及的慈禧西逃途中,只顾沿途官员的“报效”和接待规格。为准备接待,有的县令因食材腐烂、无力重新置办而自杀。您可能都觉得这是玄幻的小说,但无疑这就是过往的历史,并且,这些字字血泪的历史,以另一种方式通过恶劣的影响,污染了这个世界百余年的时间。

清末的历史并不遥远
如今的我们,看懂了慈禧的恶劣,看清了她便是所有乱象的历史根源,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现代文明社会下,懂得权力之间相互制约的好处,能够在身边人都陷入疯狂的情况冷静地不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或许才是文明社会文明人的另一种体现。祝愿各位朋友最终都能成为一个高级的生命体,让我们继续阅读历史,见证历史。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百多年过去了,如今再看慈禧,她就是所有社会乱象的历史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