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鼎文:蒋介石“五虎上将”中的“飞将军”,为何没被列为战犯?
蒋介石身边有五位重要的军事将领,于是所谓的“五虎上将”之说。其中被称为“飞将军”的蒋鼎文,很少有人提及,他在解放战争期间悄无声息地消失,后来中共中央公布了的43位国民党战犯名单中,蒋鼎文不见踪影。
蒋鼎文(左二)
昔日叱咤风云的“五虎上将”之一,为何没有被清算,是他罪不至此,还是另有隐情?
1974年,蒋鼎文在台湾病逝,他这一生从普通农民崛起为国军上将,再从战场败将沦为台湾寓公,最终归于沉寂,如一叶孤舟,飘零在两岸历史的夹缝中。
抗日战争时期,蒋鼎文的堕落几乎是一种自毁式的滑坡,当时的他已是第十战区司令长官,驻守陕西。
北岸平静,南岸烽火连天,蒋鼎文却在西安过得如鱼得水,夜夜笙歌、纸醉金迷,俨然成了“陕上赌王”。
正是在这几年,蒋鼎文从“飞将军”彻底蜕变成了一个贪图享乐、尸位素餐的“绣花枕头”。
1944年,豫湘桂战役爆发,他坐镇中原,没几天就被日军打得落花流水,失地千里、多座城池沦陷,兵力折损过半。
汤恩伯虽然是前线指挥,但蒋作为第一战区的总司令,难辞其咎。
全国哗然,外界痛骂声如潮水,蒋介石只好“顺水推舟”,让他引咎辞职,彻底剥夺军权,从此,蒋鼎文从“飞将军”变成了“飞不动的将军”。
之后,他转身投身商海,在上海、南京开办砖瓦厂、轮船公司,太太远赴美国经营橡胶园,弟弟则在香港开设振华公司。
靠着旧日余荫,蒋鼎文迅速积累起惊人的财富,成为国民党高官中的“隐形富豪”,从战场英雄变成了资本玩家,一身戎装换成了西装,枪声换成了算盘声。
也正是因为他在解放战争中彻底“缺席”,才让他幸运地逃过了战犯名单。
1948年列出清算名单时,蒋鼎文已经退居幕后,像闲云野鹤般活在历史的边缘,不是他无罪,而是他早已无用。
不过,蒋鼎文既然能够成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自然是有出众的本事,蒋介石对他留下好印象,与黄埔军校那段经历有关。
1924年,彼时蒋鼎文可以上校高职,但他却甘愿以中尉身份出任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学生队区队长,这种“倒行逆施”在军界几乎不可思议,但他赌对了。
蒋鼎文清楚,只有紧跟蒋介石,方能平步青云,于是早起,经常与蒋介石偶遇。
通过接触,蒋介石认定蒋鼎文是“可塑之才”,可以重用,因此深受蒋介石器重,蒋鼎文迅速晋升为军校教官,成为黄埔系的骨干,他的命运,与蒋介石紧紧纠缠在一起。
“四一二政变”中,蒋鼎文更是干得风生水起,渐渐地,他成了政治斗争中的利剑。
中原大战上,蒋鼎文最在战场上如鬼魅般穿梭,忽东忽西,牵制敌势,为蒋系最终胜利立下汗马功劳,这一战,让他名噪一时,赢得“飞将军”的金字招牌,也几乎决定了他在国民党军中的地位巅峰。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真正让他开始“走下坡路”的,是抗日战争后的“围剿红军”行动。
第五次围剿中,蒋鼎文担任总司令,步步紧逼,将红军赶出根据地,迫使其踏上长征之路。
攻占苏区后,他被任命为驻闽绥靖主任,疯狂镇压留守的红军,正因如此,不少人以为他必将被列为头号战犯,但讽刺的是,他却成了“干了很多脏活而没被清算”的人。
1947年,蒋鼎文移居美国,成为寓公,蒋介石看在旧情上,给了他一个体面的“养老位置”。
“乱世英雄,盛世闲人。”蒋鼎文正是如此。
三大战役爆发前夕,蒋介石曾几次想重新启用他,让他坐镇东南战区,但碍于他“名声太臭”,终究没能成局,直到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福州失守后,他才被任命为东南区点验整编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收拾残局,整编溃军。
这个位置说白了,就是打扫战场的“老兵”。
也是在这段时间,蒋鼎文终于明白,自己曾经赖以为生的忠诚、军功和战绩,早已被时代抛弃。
蒋鼎文的结局是尴尬是悄无声息,他是那个时代的“边角料”:功劳不大,罪责不少,名声不佳,地位不低,时代抛弃他时,连声招呼都没打。
如果说蒋介石的“五虎上将”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那蒋鼎文就是其中最复杂、最被忽视、也是最具讽刺意味的一位。
他是那个时代的“工具人”,被需要时彪炳战功,被抛弃时无人问津,他的“飞将军”名号绝不光鲜耀眼。
大家或许发现,蒋鼎文没被列入战犯名单,并不是因为他“干净”,而是因为他“边缘”。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不是被宽恕,而是被历史遗忘,那份战犯名单上,没有他的名字,不是恩赐,更像是一种冷酷的“无视”,这也许才是最深的惩罚。
参考资料:百科:蒋鼎文
他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曾是被中共通缉,后来却被任命为新中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文汇客户端 2020-11-23 14:19:31
掌故丛谈|惆怅中原落日红:读《柴德赓日记》札记.2025-07-30 17:13·钱江晚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