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1 09:11

孟小冬病逝前倔强一幕:晚年喉管堵塞,疾病缠身,拒绝去医院治疗

说起孟小冬这个人,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京剧里的老生皇帝,那股子刚劲儿劲道儿,让人听着就来劲儿。她生在1908年12月9日,上海滩一个梨园世家,家里从爷爷那辈儿就吃这碗饭,父亲孟鸿翔和几个伯叔都唱戏糊口。
家里没啥大富大贵,但锣鼓声从不缺席。小时候她就跟着长辈练,九岁开始学老生行当,十二岁那年1919年在无锡头一回上台,演得有板有眼。十四岁转战上海,乾坤大戏院里跟粉菊花、露兰春这些名角儿同台,评论家们直夸她扮相俊,嗓子宽,不带半点女声的软绵。
1925年,她十七岁,觉得上海这池子小了点,干脆北上北京闯荡。那时候北京梨园高手扎堆,梅兰芳领着四大名旦,余叔岩带着四大须生,新人想出头得豁出命去。她拜在陈德霖门下,从头学起,每天早起吊嗓子,晚上对谱子,手上起泡也不停。
半年不到,八月她在广和戏园唱《四郎探母》,一炮打响,报纸上沙大风封她“冬皇”。从那起,她就成了北京的红人,巡演不断,票房火爆。天津、汉口、上海三大码头,她五年就全拿下,唱《失空斩》《定军山》这些硬戏,观众扔铜板的声音都能砸出坑来。

梨园冬皇的江湖路,唱出半世风波孟小冬的艺业底子厚实,1938年余叔岩收她做关门女弟子,她成了余派唯一女传人。余叔岩规矩严,不让她在外头随便唱,她经济上就紧巴巴,全靠杜月笙接济。那时候上海乱,杜月笙帮了不少梨园人,包括梅兰芳蓄须抗日的日子,他高价买书画周转。
孟小冬唱戏不光是吃饭家伙事儿,还是她那股不服输的骨头。早年上海大世界,她十一岁上台,台下杜月笙三十出头,就看中了她这苗子,从此成了铁杆粉丝。1926年她跟梅兰芳合演《游龙戏凤》,她扮皇帝调戏他村姑,台上配合得天衣无缝,梅党人齐如山冯耿光一看有戏,私下牵线。
两人很快就走到一块儿,1927年春在冯耿光家低调结婚,她十九,他三十三。那时候梅兰芳已有两房,王明华原配绝育后儿女早夭,福芝芳续弦保香火。孟小冬不计较这些,父亲起初反对做妾,齐如山哄话说她入门就是正室,父亲才松口。
师傅仇月祥劝她正红火别嫁,怕以后没机会唱,她年轻气盛,没听进去。婚后梅兰芳不让她抛头露面,她收起行头,当起家庭主妇。起初还行,梅兰芳巡演回来,两人腻歪。可日子长了,他忙,她闲,学画学书法,逛街买绸缎,吊嗓子成了唯一乐子。
粉丝们惋惜,有人叫李志刚的,1929年潜入外宅想枪杀梅兰芳,误伤友人,自己枪决。报纸闹得满城风雨,福芝芳趁机施压,梅兰芳开始躲着她。1930年8月梅伯母过世,她剪发戴孝去守灵,丫鬟拦门外,说福芝芳孕中不许外人进。她求见梅兰芳,对方推说在歇息。
梅兰芳出来让她先走,她明白自己进不了梅家门。那些兼祧正室的承诺,全是空话。她收拾东西走人,任他解释也不见。一次争执,她撂话,以后唱戏不输你,再嫁人不比你差。从此她专心复出,不谈情说爱。

离婚那年是1931年,她回上海住姚玉兰家,姚是杜月笙四姨太。杜月笙气不过,帮她向梅兰芳要了四万赡养费。1933年9月,她在《大公报》登启事,公开说梅兰芳食言无义,名分保障成泡影。分手后她把劲儿全扑在戏上,1935年天津压轴《杨门女将》,剑舞得虎虎生风。
事业上她不含糊,1938年拜余叔岩,闭门苦练几年,嗓子更沉,扮相更刚。1947年杜月笙六十寿宴赈灾义演,她演《搜孤救孤》,说这是最后一次公开唱,票黄牛炒到五十万法币,马连良都没座,只能过道支凳。梅兰芳占八天,她两天,档期错开不碰面。听说梅兰芳守收音机听了她两天。从那起,她真就隐退了。
1949年杜月笙带家去香港,她跟着。两人关系明朗,她是杜家认可的,只差纸面。1950年杜月笙议移民美国,她问算什么身份,他停下办护照,先跟她结婚。那时杜月笙病重,婚礼他坐轮椅撑着敬客。梅兰芳没给的名分,杜月笙给了。她叫孩子们喊妈咪,每天端药喂饭,哼几句戏解闷。杜月笙叹终于知道爱情味儿,可惜光阴短。
1951年8月16日他走前分财产,各房太太一万,长子一万,女儿出嫁四千未嫁六千,她拿两万港币加三千美元。最多的给她,还叮嘱别再唱戏,怕没靠山吃亏。她含泪答应。杜走后,她独居香港,不再婚,日子清苦。
1967年姚玉兰邀,她去台湾地区,住台北东门町,跟姚二女儿杜美霞相依。杜美霞待她如母,她食素念佛,当佛门俗家弟子。晚年她带徒弟,教赵培鑫他们余派身段,养几条狗,打麻将看电视,练太极。书桌上常摆梅兰芳和余叔岩照片,她最念旧的还是那段梨园情。

两段姻缘的酸甜,名分背后的算计孟小冬这辈子,两段感情最让人唏嘘。先是梅兰芳,那段从后台擦肩开始,到守孝门外结束,全是遗憾。梅兰芳优柔寡断,婚后怕福芝芳闹,就把她搁在外宅,不让她进梅家正门。福芝芳有孕那会儿,更是不许她沾边。离婚后梅兰芳想复合,她铁了心不见,托人传话余生不相见。
杜月笙那边,倾慕她多年,从她十一岁大世界唱戏就看上眼。上海沦陷,他帮她经济,还帮梅兰芳周转。1947年派机接她回杜家,她住进去,杜维善说她会讲笑话逗老头开心。结婚后,她彻底退出江湖,专心伺候杜月笙。杜家子女认可她,喊妈咪不含糊。
杜月笙走时,把她照顾得妥帖,遗产最多给她,怕她孤单。姚玉兰带杜骨灰去台湾,她留在香港守着回忆。1966年去台湾地区跟姚家团聚。杜美霞夫妇待她好,帮她安顿。晚年她不缺吃穿,但身体垮了,早年练功落下的肺疾,加上哮喘肺气肿,心脏也跟不上。

1976年冬天,她喉管开始堵,喘不上气,姚玉兰劝立遗嘱,她说没钱没儿女,立啥用。1977年春节后,病更重,喉咙像塞了棉花,呼吸费劲。姚玉兰请医生上门,查出肺积水,建议住院抽痰,她死活不去,说这岁数进医院,让人看笑话。
医生留药,她吃着继续扛。五月上旬,堵得更厉害,说话都断气,她还是摇头。姚玉兰急了,跪着求,她咬牙说扛过去。日子一天天熬,到25号,她咳得昏过去,姚玉兰叫人抬去医院。
医生切开喉管吸痰,可积水太深,错过时辰。26日晚,哮喘肺气肿心脏并发,她就这么走了,享年68岁。安葬在台北县树林镇净律寺乐山公墓,墓碑张大千题“杜母孟太夫人墓”。杜美霞夫妇陪葬,她走得安静,没留遗言。
台湾地区京剧圈,现在一提孟小冬,还得竖大拇指。她的遗产两万美金,听着不多,可够她安度余生,没拖累别人。病逝前那倔劲儿,不是作,是她一辈子对自个儿的尊重,不想最后破了嗓子这张名片。人生啊,就这么回事儿,唱完一出,谢幕走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孟小冬病逝前倔强一幕:晚年喉管堵塞,疾病缠身,拒绝去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