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老牌巨头主动“带路”!挪威百年名企在沪当“出海神助攻”
挪威雅苒,一家创建于1905年、闻名全球的化肥生产商。今年3月底,企业CEO带领全球管理团队到中国包括上海进行考察,感叹中国经济、营商环境以及创新动力的同时,一个长远的计划雏形渐成:中国有那么多创新型企业、好产品,雅苒能否助力它们“走出去”惠及全球农业?
雅苒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姚骥坤的畅想引发与会企业共鸣。在今天长宁区举行的“最虹桥”国际商务圆桌会上,总部位于该区域的欧洲企业挪威船级社、英格卡、凯谛思、奥煌检测等企业相关负责人探讨如何利用企业自身在欧洲的“根基”,帮助长宁以及上海的企业高效进入欧洲市场。记者从圆桌会了解到,年初至今长宁区对欧洲国家的出口增速高于区域出口总体增速,在全市范围内也处于领先,企业出海潜力大。
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上海市域唯一的中心城区,长宁区企业生态丰富、出海平台完善、出海资源富集、出海活动多样。长宁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平表示,面对出海前景广阔的欧洲市场,长宁将进一步提高服务精准性,做强“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推进虹桥企业出海总部集聚区建设,构建“产品出海、投资出海、服务出海”的全方位支撑体系,形成政务服务、市场化专业服务清单,助力更多企业从长宁出海发展,促进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欧洲“老牌”企业:想为中国企业做点儿事
除了3月底的高管集体出访,在过去一年半,雅苒的CEO至少来了中国三次。不断加码投资中国包括上海的同时,这家挪威企业更期待拓展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关系。
“明年,我们想创建一个联合创新机制。一方面将国外一些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技术带进中国,另一方面利用国内已有的商业布局,进行一些产业生态上的协同。同时,我们想用好雅苒在全球的布局,以及在整个行业、生态中的地位,将中国企业引入欧洲市场。”姚骥坤认为,像雅苒这样的“老牌”欧企在当地具备完整的基础设施、对当地的法律法规也熟悉、无需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对有意深入欧洲且颇具规模的中国企业而言是有效的“帮手”。
这也符合中国企业“出海”的行为逻辑:与欧洲有影响力的大牌企业合作,迅速了解市场规律、适应当地规矩。
他说,雅苒也正尝试发掘更多创新型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或许它们比大企业更期待国外市场。“我们想把它们纳入到企业的创新生态体系中,用符合企业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当前国际形势所谓的‘不稳定’。上海,创新氛围浓厚、初创企业集聚,雅苒商贸(上海)看好双方的链接。”
“中企出海欧洲对双方都是机会,我们想为这些企业做点儿事。”
在长宁区,“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已集聚近900家创新型企业——圆桌会现场,长宁区相关领导回应外企,“为企业总部提升能级、搭建平台集聚资源,都是政府应尽职责。”
经得起ESG和法规的考验
除了地缘政治风险,中国企业进入欧洲要面临是否能够经得起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以及合规方面的考验。
挪威船级社(中国)有限公司北亚区税务经理何俊荣分享,船舶检验是企业最大的一块业务:“此前航运业已被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欧盟《海运燃料条例》对碳排放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企业同国内不少船舶建造的零部件生产商进行了业务创新。从近几年新造船的订单看,20%的订单都开始采用一些替代性的燃油作为动力,同时很多船舶正进行改造升级。在合规方面,海运行业有不少涉及ESG的数据审查,船舶所有者、运营商正在寻找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到各个国家的各个港口、部门提交碳排放情况。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投入。”
欧洲市场或许有相对稳定的营商环境,但监管方面也更严格。某跨境电商平台相关负责人认为,近年,欧洲对当地的数字化平台责任、卖家产品透明化方面都提出了一些要求,相关法案对中国卖家以及中国的跨境平台会产生一些影响,“也就是说,对出海欧洲的中国企业形成了更多合规方面的壁垒。相应地,我们可以为寻求出海的中国企业精准地摸清这些要求”。
他举例,过去几年,欧洲专门对跨境商品、跨境卖家注册当地增值税号提出要求,“我们企业完全配合当地的监管方,帮助中国卖家进行合规化地注册和登记”。依托该企业在欧洲市场的布局,中国卖家无需在海外重复注册账号,在该企业覆盖的市场内,只需一键注册通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