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1 00:30

港股“机器人智能体第一股”诞生!53岁女学霸掌舵却亏8亿?

2025年10月16日,北京云迹科技正式登陆港交所,拿下港股“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的头衔。
上市当天股价就比发行价高了不少,总市值一下子冲到100亿港元,看着那叫一个风光。
但你可能不知道,这家公司的掌舵人是位53岁的女学霸支涛。
她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学专业,还拿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MBA学位,典型的理工女搭配商业头脑。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100亿市值的背后,是公司过去三年累计超8亿的亏损,2025年前五个月还亏得更多了。
云迹科技的机器人很多人在酒店都见过,半人高的个头,载着外卖或者洗漱用品在走廊里滑行,用机械音提醒客人取东西。
有人觉得新鲜,也有人吐槽“不太聪明的样子”。
可谁能想到,这个被戏称为“酒店跑腿小弟”的机器人,背后藏着一段11年的创业故事。
2014年的时候,中国酒店业正犯愁呢。
人力成本一个劲涨,服务质量却时好时坏。

支涛调研时发现,酒店很多服务都是标准化的,机器人完全能替代人工。
她带着团队把酒店的岗位和流程摸了个遍,就想做一套“机器人+系统”的服务方案,帮酒店提高效率。
经过200多项测试,2015年首款“润”系列机器人问世了。
1米高、45公斤重,造型圆润,支涛说这是按“三岁孩童”的感觉设计的,既不压迫人,也不容易被推倒。
本来以为这产品能大受欢迎,结果现实给了狠狠一击。
“当时敲了无数家酒店的门,人家都不愿意用。”

支涛后来回忆,好不容易有酒店愿意尝试,也只是把机器人当吉祥物摆着。
创业初期的冷遇太正常了,新事物要被接受,总得熬一段时间。
转折点出现在2020年,疫情让无接触服务成了刚需,云迹机器人的订单突然暴增,当年就覆盖了1300多家酒店。
之后几年发展越来越快,到2024年底,产品已经走进全球3.4万家酒店、150家医院和工厂,单日最多有3.6万台机器人同时运行,一年服务超5亿次,在酒店场景里妥妥的全球第一。
技术上的突破是关键,2016年他们搞出了厘米级误差的室内定位导航,机器人在复杂酒店里也能稳稳跑。
2019年的“格格”系列能语音交互、人脸识别,还拿了“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2023年的UP系列更厉害,送物、清洁、巡检全能干,一天能服务1.5万次。
资本也很给面子,从2014年到2021年,云迹科技完成了八轮融资,累计拿到超12亿元。
腾讯、阿里、联想、携程这些大佬都投了,2021年底的D轮融资一下子拿了5.8亿元,投后估值冲到40.8亿元,当时创下了服务机器人行业的融资纪录。
本来公司想冲科创板,2022年就开始辅导了,没想到辅导了三年,2025年3月突然终止,转头奔向港交所。
好在最后成功敲钟,暂时缓解了资金压力。
100亿市值背后:风光与焦虑的双重考验看着市场份额第一、资本追捧、成功上市,云迹科技的表面确实光鲜。

但翻开财务数据,问题就暴露了。
过去三年亏了8亿多,2025年前五个月又亏了1.18亿,比去年同期还多。
更让人揪心的是资金状况,2024年底公司手里的现金及等价物只有1.05亿元,而2025年前五个月经营现金流就流出了1.05亿元。
按这个速度,现金很快就会耗尽。
很显然,公司还没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问题出在哪?过度依赖酒店场景是重要原因。

很长一段时间里,酒店场景的收入占比最高时接近九成。
酒店行业一波动,云迹的业绩就受影响。
而且行业里价格战越来越激烈,主力机型“格格”系列卖得越来越便宜,新出的UP系列价格更是直接腰斩,利润空间被挤得越来越小。
为了改变现状,公司开始转型。
从只卖机器人,改成“硬件+软件+服务”的一体化方案。
2024年AI数字系统的收入占比已经到了22.8%,毛利率比硬件高不少。

同时也在拓展医院、写字楼这些新场景,现在已经有150多家医院客户了。
但转型哪有那么容易,至今非酒店场景的收入占比还不到7%,短期内很难撑起大局。
个人觉得,硬科技企业前期亏损很正常,但一直找不到盈利点,光靠融资和上市“输血”,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本来想只聚焦云迹科技的故事,后来发现,它的成功背后,还藏着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西交系硬科技企业的集体崛起。
支涛是西安交通大学校友,而最近一个月,优艾智合、麦科奥特等好几家西交系企业都在冲刺IPO。
优艾智合2017年由西交大同窗创立,刚开始就在华强北的众创空间,靠着5万元创业大赛奖金起步,现在估值已经20多亿元。

麦科奥特是西交大教授夫妻创办的生物科技公司,虽然还没赚钱,但核心产品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成了港股生物医药板块的新贵。
这些企业的崛起,不是偶然。
背后有西安交通大学构建的创新创业生态在发力,西交一八九六投资机构就是关键,它是2016年学校联合校友企业家发起的,专门投资孵化校友的科技项目。
优艾智合的天使轮融资就是它投的,之后一直陪着企业成长。
西交系崛起:高校+校友+政策的创业buff西交一八九六这个名字就很有辨识度,一看就和西安交大有关。

它专注于聚合人才、资本、产业这些资源,陪着科技企业一步步成长。
至今已经投资了80多个项目,其中不少是西交大相关的,还有3家已经上市,5家准备IPO。
除了校友和高校的支持,地方政策也帮了大忙。
2019年西安出台了“百万校友回归”的方案,还有专门支持校友创业的六条措施。
11所高校都举办了专场活动,不少好项目都落地西安。
如此看来,高校的技术和人才、校友的资源和资金、地方的政策和场景,三者凑到一起,形成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生态链。

对创业者来说,这简直是叠加了创业buff。
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有整个生态在背后支撑。
云迹科技的上市,既是自身11年深耕的结果,也离不开西交系生态的加持。
而它面临的困境,也是很多未盈利硬科技企业的共同难题。
上市对云迹来说,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挑战的开始。
未来,云迹科技能不能在转型中找到盈利密码,摆脱亏损困境?

而在西交系这样的生态加持下,会不会有更多硬科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这些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毫无疑问,中国硬科技的发展需要更多像支涛这样的创业者,也需要更多像西交系这样的生态支持。
希望云迹科技能早日走出困境,也期待看到更多硬科技企业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在资本市场实现价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港股“机器人智能体第一股”诞生!53岁女学霸掌舵却亏8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