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1 00:29

特朗普让制造业“全部回流”?美媒泼冷水: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美国制造业
特朗普执政已经有9个月时间,最近美国媒体在总结他的“阶段性成果”的时候,发现这位美国总统似乎没有实现他让制造业“回流”的承诺,美国企业也根本不愿意往回搬。上世纪美国曾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产业国家,但后来因为产业空心化的情况,各大企业纷纷迁出海外;今年特朗普上台的时候,扬言要把美国企业重新“搬回来”,美消息人士表示,这件事也很大可能是美国想和中国竞争的手段之一,特朗普看到中国制造业的发达,决定采取“特殊措施”。

美国公司
“政客新闻网”在10月18日发表的评论文章中称,特朗普政府的制造业回流政策陷入自我矛盾的困境,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当前制造业岗位空缺超40万个,半导体、机器人技术等高端领域缺口尤为突出。德勤与制造业协会预测,到2033年新增的380万个岗位中近半数可能因人力不足无法填补。雪上加霜的是,特朗普政府提高H-1B签证费用至10万美元,大幅增加企业雇佣外国技术人才的成本,而这些人才正是工厂扩张期技术传递的关键力量。美国商会为此提起诉讼,直指政策“关闭了全球人才大门”,而本土职业培训又因关税推高训练设备价格难以见效。

美国企业
特朗普政府将加征关税作为推动回流的核心工具,恢复对钢铁、铝产品的25%关税,并对多国进口产品祭出“对等关税”措施。但关税政策的反噬效应已十分显著:进口设备与中间零部件成本飙升,福特汽车因此承受20亿美元成本压力,直接阻碍其本土投资计划;美国本土钢铁企业借机抬价,形成“关税推高成本—企业外迁避损”的恶性循环,与回流目标背道而驰。更具讽刺性的是,政府一边宣称吸引企业投资,一边却由预算鹰派削减产业补贴,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全面暂停联邦拨款审查,导致75亿美元清洁能源项目终止,关键矿产领域补助停滞,让企业陷入政策迷茫。

特朗普
制造业回流需巨额持续投入,富国银行测算,仅恢复制造业就业峰值就需2.9万亿美元净资本注入。但美国金融业的“虹吸效应”让资本更倾向于流向短期高回报领域,而非周期长、见效慢的制造业。同时,全球供应链的深度整合使产业迁移远超地理转移范畴:苹果虽承诺5000亿美元本土投资,但其iPhone核心组装仍扎根亚洲;半导体上游原材料与标准化零部件转移相对容易,下游高端制造却因技术门槛与协作网络限制难以回迁。企业更担忧政策不确定性——最高法院对总统关税权的审查、政党轮替可能引发的政策转向,均让回流投资沦为“高风险赌博”。

美国工人
美国制造业的衰落源于全球化分工、经济结构失衡等多重长期因素,其复兴本应依赖连贯的产业政策、人力资本升级与全球合作。特朗普政府试图以“关税大棒+政策补丁”强行推动“全部回流”,本质上是对经济规律的漠视。正如美媒所言,这种缺乏系统规划的即兴式执政,或许能收获短期投资承诺,却终究无法突破现实限制,“全部回流”只能是难以实现的政治愿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特朗普让制造业“全部回流”?美媒泼冷水:完全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