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0 21:33

北京政变

1924年10月23日爆发的北京政变,是一次深刻改变了北洋政府时期政治格局的重大事件。主角是冯玉祥,为了让你快速把握其全貌,先用一个表格来梳理整个事件的关键信息。

关键维度
主要内容
发生时间
1924年10月23日
核心人物
冯玉祥(主导)、胡景翼、孙岳
直接背景
第二次直奉战争正酣,直系主力前线作战,后方空虚
主要经过
冯玉祥部从前线秘密回师北京,在孙岳接应下兵不血刃控制北京城,囚禁总统曹锟
直接结果
直系曹锟政府倒台,吴佩孚兵败南逃
后续举措
1. 驱逐溥仪:将清逊帝溥仪驱逐出紫禁城
2. 组建国民军:冯、胡、孙所部改组为中华民国国民军
3. 邀请孙中山北上:电请孙中山共商国是
4. 推举段祺瑞:请段祺瑞出任临时政府执政



政变的深层动因
北京政变并非偶然,而是多种矛盾激化的结果,主要包括:
[*]直系内部矛盾激化:这是最直接的动因。冯玉祥虽为直系将领,但与其首领吴佩孚积怨甚深。吴佩孚在战后对冯玉祥多有排挤和压制,例如克扣其军饷,并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将冯玉祥的部队派往给养匮乏的北路,意图消耗其力量。这些举动使得冯玉祥对曹锟、吴佩孚极为不满。同时,冯玉祥与同样受到吴佩孚猜忌的孙岳、胡景翼等同僚在政变前已结成反吴联盟。[*]革命思想的影响: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人都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在政变前,冯玉祥也与孙中山的代表有所接触,并受到其影响。[*]外部势力的策动:一些资料,特别是来自日本间谍对华渗透的相关史料显示,日本当局当时认为直系军阀的军事行动对其在华利益(特别是在满蒙的权益)构成威胁。由于受华盛顿国际体系的制约,日本采取了暗中援奉倒直的政策。日本军方通过间谍活动,利用直系内部矛盾,对拉拢冯玉祥反吴起了一定的作用。当然,政变的发生根本上是由于直系内部矛盾以及冯玉祥本人思想转变所主导,但外部因素也不容忽视。

政变的历史影响
北京政变如同一块投入水中的巨石,其涟漪深刻影响了此后数年的中国政局:
[*]加速直系垮台:政变直接从内部瓦解了当时控制中央政权的直系军阀,导致吴佩孚惨败,北洋集团进一步分裂。[*]推动国民革命:政变后,冯玉祥等人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的《北上宣言》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北上号召召开国民会议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革命思想向北方的传播。同时,政变中组建的国民军,后来成为北伐战争中北方战场的重要力量。[*]彻底终结清室小朝廷: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这一行动最终铲除了封建帝制在中国的残余,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