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0 21:32

1937年,松井石根在上海,差不点被中国的一个印刷工刺杀身亡

松井石根,是日本侵华历史上著名的战犯。在二战结束后被国际法庭判处死刑。但是,其实早在1937年的时候,松井石根就差不点被中国民间的爱国志士行刺身亡——这个爱国志士,原本是一个印刷工。
1、松井石根的出身松井石根生于1878年日本的一个武士家庭。不过,松井石根出生那会儿,日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来日本武士被视为中小封建主,因为垄断武装权限,所以日本武士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是松井石根出生那会儿,日本在搞革新,这导致武士阶层的特权被消灭。当然那时候也有一些武士不愿意面对这个现实而发动叛乱的。比如日本历史上的西南战争就是这个背景下爆发的。记得西南战争那会儿,还产生了一首叫《拔刀队之歌》的歌曲。

松井石根
松井石根在这个时代出生,童年其实也不是太好过。不过,明治天皇也怕武士都起来造反,所以在之后明治朝廷又搞个新政:武士家庭出身的考军校和警校有优势。松井石根的父亲觉得,这如果读了军校以后当军官,那还是武士啊!所以这个得支持。所以松井石根考了军校。
其实军国主义时代的日本不少佐官都出自武士家庭,其实也和明治天皇的这个政策有关。
之后一些年,日本在中国派遣大量的军事间谍,松井石根被选中,就这样,松井石根在中国生活很多年。因为松井石根从事间谍活动给力,所以不断升迁。一般认为,1928年,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被炸死,也出自松井石根的手笔。
2、失败的刺杀1937年12月,日本人攻占上海。淞沪会战也随之结束。当时指挥占领上海的,正是松井石根。松井石根当时的职务是日本军队华中方面军的司令。

松井石根
当时中日双方都对淞沪会战寄予厚望。日本人认为,只要三个月时间就能灭亡中华民国——老蒋比如因为惧怕日本军队的战力而选择投降。所以日本军队打算利用在上海的战争,来恐吓老蒋。而老蒋则认为只要中国的军队在上海顶住日本军队,要不了多久,英美就会出面调停,这次武装冲突就会结束。不过,随着上海被日本军队占领,不论是东京方面还是国民党当面都对事情的发展做出误判。
日本军队进入上海之前,上海民间就自发出现了民间抗日组织。在当时,有个叫孙景浩的人,当时25岁。他的家人因为日本军队的轰炸而丧生。所以孙景浩联系上抗日组织,准备刺杀松井石根:因为此时孙景浩已经孑然一身,所以早就视死如归。抗日组织了解到孙景浩的行为以后,对孙景浩也尽量帮助。
松井石根计划在12月某日举办日本军队入驻上海的进城仪式。孙景浩计划利用这一点刺杀松井石根:孙景浩计划松井石根的汽车出现在南京路和广西路交汇附近,就抛出炸弹,炸死松井石根。
其实理论上来看,孙景浩的计划可行性很高。但是在执行方面出现了问题:因为孙景浩抛掷炸弹的命中率有限。抛掷炸弹需要非常专业的训练才可以提高命中率。孙景浩之前是在印刷厂当小工的,当然没经过训练。而当时计划紧急,因此孙景浩也来不及训练。所以孙景浩只能选择仓促执行计划。结果在投掷过程中,炸弹偏离预定的地点,只是炸死了几个日本士兵,没能炸死松井石根。
孙景浩的刺杀行动也惊动其他日本士兵。其他几个日本士兵对孙景浩开枪。孙景浩当时还打算继续抛炸弹,但因为被子弹击中要害,孙景浩当场牺牲。

松井石根
而这一刺杀事件,也让松井石根感到后怕,感到心有余悸。所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松井石根都勒令日本特务机构打击占领区的反日组织。
3、结语虽然孙景浩的刺杀没能成功。但孙景浩的行为也说明一点:那就是,即便是中华民国的官方军队没能顶住日军,民间志士也会自发开始抗日活动。这意味着日本人的统治很难落实下去。而我党成为抗日事业的中流砥柱,其实也是因为我党发动了广大人民投身抗日事业,所以,才能在困难的状态下,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937年,松井石根在上海,差不点被中国的一个印刷工刺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