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卷中胜出:重读《曾国藩家书》02《四月十七日致祖父书》
重读《曾国藩家书》,汲取智慧,修身立志,在纷扰中保持内心宁静,战胜职场内卷,活出从容人生!《四月十七日 致祖父书》一、写信背景道光二十一年,曾国藩三十岁,正是人生上升期。他在京城当翰林院检讨,虽然官职不大,但前途无量。这一年,他祖父曾衍胜(号竟希)还在世,曾国藩作为长孙,对祖父非常尊敬,经常写信汇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这封信写于四月十七日,曾国藩在信中提到了家里的一些情况,也谈到了朝廷的一些大事,还关心了弟弟们的学业和生活。整封信语气恭敬,内容详实,体现了他对祖父的孝顺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二、信的内容解析1. 开头问候
信的开头,曾国藩照例向祖父问安:
“祖父大人万福金安。”
这句话是清代书信中常见的问候语,意思是祝祖父身体健康、福气满满。曾国藩每次写信都会先问候祖父,体现了他对长辈的尊敬。
2. 汇报家里情况
接着,曾国藩汇报了家里的一些情况:
“孙男等平安如常,孙妇亦起居维慎。”
这句话的意思是:孙儿我一切都好,孙媳妇也生活得很小心、很谨慎。
曾国藩在这里告诉祖父,自己和媳妇都很好,让祖父放心。他还特别提到媳妇“起居维慎”,说明媳妇很懂事,生活规律,不让他操心。
接下来,他又提到了曾孙的情况:
“曾孙数日内添吃粥一顿,因母乳日少,饭食难喂,每日两饭一粥。”
这句话的意思是:曾孙最近开始多吃一顿粥,因为母乳不够了,饭又不好喂,所以现在每天是两顿饭一顿粥。
曾国藩在这里详细汇报了曾孙的饮食情况,说明他对孩子的照顾很细心,也让祖父知道家里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3. 汇报朝廷大事
曾国藩在信中还提到了朝廷的一些大事:
“琦善已于十四日押解到京。奉上谕派亲王三人、郡王一人、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尚书会同审讯。现未定案。”
这段话的意思是:琦善已经在十四日被押解到京城,皇上派了三位亲王、一位郡王、军机大臣、大学士和六部尚书一起审问他,目前还没有定案。
琦善是当时的两广总督,因为在鸦片战争中与英军签订了《穿鼻草约》,被朝廷革职查办。曾国藩在信中提到这件事,说明他对朝廷大事非常关注,也让祖父知道他在京城的消息很灵通。
4. 关心弟弟们
曾国藩在信中还提到了弟弟们的情况:
“澄侯弟三月初四在县城发信已经收到,正月廿五信至今未接。兰姊以何时分娩?是男是女?伏望下次示知。”
这段话的意思是:澄侯弟弟三月初四从县城寄的信我已经收到了,但正月二十五日寄的信还没收到。兰姐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希望下次来信告诉我。
曾国藩在这里提到了弟弟澄侯和姐姐兰姐的情况,说明他对家里每个人的情况都很关心。他还特别提到兰姐生孩子的事,说明他对家族后代的繁衍很重视。
5. 结尾问候
信的结尾,曾国藩再次向祖父问安:
“兹逢折便,敬禀一二。即跪叩祖母大人万福金安!”
这句话的意思是:正好有信差方便,我就恭敬地写这封信,向祖父祖母问安。
曾国藩在结尾再次表达了对祖父祖母的尊敬和关心,体现了他孝顺的品格。
三、信的意义这封信虽然不长,但内容丰富,体现了曾国藩作为长孙的责任感和对家庭的关心。他在信中详细汇报了自己的生活情况,让祖父放心;同时,他也关注朝廷大事,说明他有政治敏感性;他还关心弟弟们的学业和生活,体现了他作为兄长的责任感。
从信中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非常细心、负责、孝顺的人。他不仅关心自己的生活,更关心家里每个人的情况。这种对家庭的责任感,也体现在他后来的为官生涯中。他始终把家庭放在重要位置,努力为家族争光。
四、对职场人士的启示这封信对现代职场人士也有很多启示:
责任感:曾国藩对家庭的责任感非常强,无论工作多忙,都会抽时间关心家里的事情。职场人士也应该有责任感,不仅对工作负责,也要对家庭负责。
细心:曾国藩在信中详细汇报了家里每个人的情况,说明他非常细心。职场人士也应该细心,关注细节,才能把工作做好。
孝顺:曾国藩对祖父非常尊敬,每次写信都会问候。职场人士也应该孝顺父母,关心长辈,这是做人的根本。
关注大事:曾国藩在信中提到了朝廷的大事,说明他有政治敏感性。职场人士也应该关注行业动态,了解大势,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五、总结曾国藩的《四月十七日致祖父书》是一封充满温情的家书,体现了他对家庭的关心和对长辈的孝顺。这封信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曾国藩,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在职场中,我们也应该像曾国藩一样,有责任感、细心、孝顺,关注大事,才能走得更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