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年纪大,不适合当总统!”民调支持率下降,中期选举悬了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编辑:香瓜在美国政治里,有个不成文的老规矩,就是执政党在中期选举时,通常会丢掉一些国会席位。这个近乎魔咒的历史规律,就连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特朗普,也开始犯嘀咕了。
一向以强硬、果断形象示人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却在外界意外地露出了他的忧虑。面对2026年中期选举的逼近,他不再高举“必胜”的旗帜,反而开始担心共和党可能会在这场关键战役中再度败北。
这一罕见坦诚,不仅让盟友和对手们侧目,也让不少关注美国政坛的人忍不住琢磨,这位惯于强势应对各种风波的总统,此刻在焦虑些什么?
这可不是他空穴来风,自己吓自己。新鲜出炉的民调数据显示,在北卡罗来纳州这个地方,依隆大学搞了个民意调查,结果直接把特朗普的支持率负11个百分点。
这次突如其来的“示弱”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毕竟,就在9月30日,他的支持率刚刚跌到43%,反对率高达53%,净支持率为-10个百分点,创下了他第二任期的最低点。
虽然到10月2日支持率微弱回升到44%,但基本盘依旧岌岌可危。这个反常的信号,绝非简单的牢骚。
历史的魔咒不好破特朗普亲口承认,自己并没有详尽的数据来支撑这个担忧,但他提到了一个让历任总统都头疼的理由:入主白宫的人,所在党派往往会在中期选举中栽跟头。
这可不是他的凭空想象,而是一道沉甸甸的历史枷锁。早在8月,布鲁金斯学会就发布过一份研究报告。他们回顾了自1938年以来的足足22次中期选举,结果令人咋舌:其中有20次,总统所在的党派都在国会众议院失去了席位。
这概率,简直就像一道难以破解的政治魔咒。当然,历史也有例外,两次。一次是在2002年,当时小布什总统因为“9·11”事件获得了空前的民众支持,这股巨大的政治能量帮助共和党逆流而上。
另一次是1998年,共和党人执意推动对克林顿总统的弹劾,结果引发了选民的强烈反感,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反而帮了民主党。
但你看,这两次例外,无一不是发生在“黑天鹅”级别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如今的特朗普,手里并没有这样一张能扭转乾坤的“护身符”。相反,他正深陷政府停摆的泥潭,民众的不满情绪随时可能持续发酵。
一句示弱里的算盘既然历史规律如此残酷,特朗普公开“认怂”,就显得不那么简单了。这番话,更像是一次精心计算的政治“喊话”。
面向广大选民,这是一次巧妙的“预期管理”。他等于在提前给大家“打预防针”。如果两年后共和党真的失利了,他完全可以摊开手说:“看吧,我早就说过了,这是历史规律。”从而将败选的责任从自己的领导力问题,巧妙地转移到不可抗拒的“历史魔咒”上。
面向共和党内部。党内对于如何处理预算问题,强硬派和担忧派吵作一团,这番话无疑是在向国会的共和党同僚们施压。他在警告他们:如果再不团结一致,跟上白宫的节奏,两年后大家就可能集体失业。这是用未来的危机感,来整合当下的内部分歧。
第三方面则是一种对民主党的“心理博弈”。民主党人正摩拳擦掌,期望能复制2018年“蓝色浪潮”的胜利,在2026年一举夺回参众两院。特朗普主动揭开自己的“软肋”,也是在试探对手和舆论的反应,看看大家会如何解读,从而为未来的攻防调整策略。
旧功劳难掩新麻烦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在流露出这份罕见的忧虑后,几乎是无缝衔接地,迅速将话题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开始滔滔不绝地吹捧自己执政期间的经济成就。
他宣称,在他的领导下,国家变得更富裕、更强大,他的经济政策已经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数据。
这种突兀的转折,恰恰暴露了他当前政治叙事中最致命的裂痕。他想用一张过去的“经济功绩牌”来对冲眼前的“停摆危机牌”。可问题是,政府停摆这个行为本身,就在制造巨大的经济不确定性,一步步侵蚀他引以为傲的经济牌。
当民众的生活因非核心服务中断而受到影响时,他们对经济的切身感受,远比历史数据更有说服力。政府停摆带来的麻烦,会直接削弱他口中“经济很好”的说服力,动摇公众对其领导力的信心。
结语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们或许忠诚度极高,不会因为这点风波就改变立场。但对于那些决定选举走向的中间选民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眼前的现实问题。
停摆带来的不便,总统在国会谈判中可能因此被削弱的地位,这些都比“前所未有”的经济数据来得更真切。
所以,特朗普的这番“担忧”言论,是一次极其复杂且高风险的政治平衡术。他既要承认无法回避的客观规律,又要以此为工具,实现多重的战略意图。
然而,他试图通过语言艺术来驾驭政治风险,可他亲手导演的政府停摆大戏,却在实实在在地制造着更大的风险。最终,2026年的历史规律是否会再次应验,恐怕不取决于他怎么说,而取决于选民们如何用选票来回应这场由他主导的现实危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