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延安十朵金花之一,美国丈夫为了她甘愿留在中国,今年102岁
在北京,后海是一处好地方,后海的四合院那更是很多人向往的居住场所。有一位百岁有余的老妪,仍然精神矍铄的在后海的一处四合院中晒太阳。从老妪的脸上能看到岁月的沧桑,看到生活的磨练,但这些都挡不住眉宇之间展现的年轻时候的英姿。她就是当年大上海时候著名的电影明星——周素珍。一、为了逃婚而离家出走的少女
周素珍出生于浙江一家富商家里,父亲经营着造船厂的生意,从小就是家境优渥小姐。周素珍继承了母亲姣好的容貌,在很小的时候,就出落处一个有艺术天赋的美少女。家中人也非常看重周素珍,将她视为掌上明珠,是在宠爱中长大的孩子。
在周素珍15岁的时候,偶然听到父亲对于自己婚事的选择,对方是当地的一家财主,人送外号“李割舌”。那时候的周素珍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她不甘心这样早早结婚,生孩子,平凡的过完一生,想到了要与父亲谈谈婚嫁的问题。但因为当时所处的环境,她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是自己又不想妥协,于是想到了离家出走。
一个15岁的少女,离家出走又能去哪里呢?周素珍想不出去处,不知道逃能逃到哪里,这个问题在她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夜不能寐。一次在海滩闲逛的时候,周素珍突然想到去年夏天的时候,一群来自大学的哥哥姐姐与她短暂相识的情景。
当时大学里的哥哥姐姐,给了周素珍很多难忘的美好回忆。并且她从哥哥姐姐们的口中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还听到了他们美妙的歌声。想到这里,她决定让哥哥姐姐们给自己想办法。很快哥哥姐姐们的回信就收到了,信中哥哥姐姐们说:来上海吧,我们在这等你!
就这样,周素珍在一个父亲以为就像是平时一样告别的早上,登上了去上海的轮船,离开了家。到上海以后,白天在学校念书,晚上周素珍进了话剧团排练小节目到周边演出,正是这样的经历给了后来成为电影明星做了铺垫。
二、被挖掘成为众人皆知的电影明星
导演王滨正在筹拍电影《海葬》,看重周素珍的天赋,邀请他加入剧组,饰演一位反对渔霸的少女。虽然后来几经波折影片在上映,但是强大的演员阵容与当时的社会相结合,周素珍一下成为上海滩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
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周素珍作为一位公众人物,特别是宣扬进步思想的公众人物,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组织上安排周素珍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在这里她认识了陪伴自己一生的丈夫“马海德”,第一位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医生。
三、喜结连理,安家延安
来到延安以后,周素珍加入了鲁迅艺术学院继续学习,这时候导演王滨和电影《海葬》里的其他演员也在这里。从小在南方长大的周素珍,因为水土不服病倒了,学院为她请来了大夫马海德,一位三十岁的美国医生。
马海德在为周素珍看病期间,被周素珍的魅力吸引,同样周素珍也对马海德医生的印象特别好。这次的不期而遇揭开了两个人正式交往的序幕,经过一次学院的舞会,马海德医生教会了周素珍跳舞,两个人正式确定下来关系。
1940年,周素珍和马海德正式结婚,将家安在了延安。婚后有了他们的孩子,马海德为此留在了中国。周素珍继续从事话剧团的工作,马海德则留在和平医院做医生,两个有情人终成眷属,共同为革命工作做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周素珍作为第一代电影工作者,参加过很多注明影视作品的拍摄制作工作,一直为建国后的电影行业发光发热。后来周素珍转行成为导演,拍摄了电影《孔雀公主》,曾经获得“金鸡奖”最佳特技奖。现如今周素珍已经年过百岁,一生为电影事业作出努力的她虽然人已离开影视界,但是关于她的传说一直都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