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0 18:18

努尔哈赤小时候竟然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真是天选之人

努尔哈赤,是建州女真的苏克苏浒部人。其六世祖为猛哥帖木儿,是明初斡朵里部的领袖,受封建州左卫指挥使;五世祖董山,为猛哥帖木儿第二子,受袭父职位,后被明朝斩杀;四世祖锡宝齐篇古,是董山第三子,无显赫事迹;三世祖福满,曾官任建州左卫都督。
福满这一支系,单独形成了一个家族。福满有六子,分城而居,所谓“六子六处,各立城池,称为六王,乃六祖也。”因此,福满为祖的这个大家族被称为“宁古塔贝勒”,宁古塔就是“六”的意思。

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是福满的四子,居在赫图阿拉。他曾带领族人,征战强大的硕色纳和加虎部族,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五岭一带,扩张了苏克苏浒部的范围,“二百里内诸部,六贝勒由此强盛”。觉昌安有五子,其中第四子塔克世是努尔哈赤的父亲。
觉昌安、塔克世都和明朝通好,和明朝保持贸易关系,为明朝出力。侯汝凉在《东夷悔过入贡疏》写道:“建州贼首差草场、叫场(觉昌安)等部落之王胡子、小麻子等四名到关”,可见其和明朝有贸易往来。《筹辽硕画》载:“叫场(觉昌安)、他失(塔克世)皆忠顺,为中国出力。”觉昌安这一支脉在宁古塔家族中并不算显赫,不在大酋之列。但塔克世在明朝攻王杲时协助了明军,被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使,成为了明朝暂时的建州代理人。
努尔哈赤出身显贵之家,童年却生活艰苦。十岁之时,其母亲便去世。在继母的唆使下,塔克世早早地就和努尔哈赤、舒尔哈齐等分了家。他也曾暂时投靠外祖父王杲,但也遭表兄弟的冷落。1574年,明廷发动了第一次古勒山之战,王杲势力被摧毁,王杲被哈达部的王台抓捕,送明廷处死。而投靠王杲的努尔哈赤、舒尔哈齐兄弟也被俘虏,沦为“幼丁”。

或许是努尔哈赤家族忠顺于明廷之故,李成梁对努尔哈赤兄弟比较照顾。而努尔哈赤自己也非常争气,“每战必先登,屡立战功”,因而深受器重。第二年,李成梁就将努尔哈赤放回。1577年(万历五年),努尔哈赤已19岁,娶塔本巴颜之女佟佳氏的哈哈纳札青为妻,正式分居立家。《满洲实录》记载“汗十岁时丧母。继母妒之,父惑于继母言,遂分居,年已十九矣,家产所予独薄。”“长子析居,幼子守灶”是蒙古、女真的传统,努尔哈赤、舒尔哈齐早年和父亲分家是制度的必然结果。
为了生计,努尔哈赤经常深入林海雪原,采集松子、蘑菇、木耳、人参等物产运往抚顺马市交易。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努尔哈赤在这种艰苦的生活中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文化水平。努尔哈赤经常同蒙古、汉人交易,对两者的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史书记载努尔哈赤会女真、蒙古、汉语三种语言,“喜听三国、水浒故事,自谓有谋略”。舒尔哈齐的家门口有一副对联,上联有“迹处青山”,下联有“身居绿林”,这对残破的汉字对联是努尔哈赤家族受汉文化影响的重要例证。

1583年,第二次古勒城之战爆发。王杲被杀后,其子阿台受到海西女真哈达部的庇护,继续据守古勒寨,侵扰辽东。1583年,李成梁在建州图伦城主尼堪外兰的带领下,再次出兵古勒寨。由于“寨陡峻,三面壁立,壕堑甚固”,李成梁久攻不破,于是要问责尼堪外兰。尼堪外兰害怕不已,便孤身到古勒城前招降,说谁能够杀阿台,就可以成为古勒寨之主。阿台的部下听后,信以为真,杀阿台以投降。
此时,觉昌安、塔克世也在寨子中。原来,觉昌安曾将孙女嫁给阿台为妻,现古勒寨被围,觉昌安担心孙女遭难,就带着塔克世来救,并顺便劝说阿台投降。但在觉昌安和塔克世进入寨中后不久,阿台就被杀,古勒寨投降。但李成梁并没有履行承诺,他“诱城内人出,不分男妇老幼,尽屠之”,觉昌安和塔克世也被杀害。

努尔哈赤得知此事后悲痛欲绝,并向明朝的边将发出了质问。明廷得知此事后,也极力安抚努尔哈赤,于是归还其祖父和父亲的遗体,并“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复给都督敕书”。也就是说,努尔哈赤得以继承觉昌安的爵位,成为了阿拉赫图之主。努尔哈赤又退而求其次,要求明廷交出尼堪外兰,却遭到拒绝。努尔哈赤的祖父、父亲、外祖父、舅父、姑姑均被明军所杀,此乃不共戴天之仇。明朝是万里江山之国,而自己乃是无依无靠的边陲小酋,如何才能实现复仇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努尔哈赤小时候竟然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真是天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