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年前,一位火山专家深入爪哇森林,发现了无法解释的古代遗迹
在西爪哇的山区里,藏着一个叫巴东山的遗址,这地方从发现到现在,一直是考古和地质界争论的焦点。发现者荷兰地质学家维贝克作为火山专家,本来是去爪哇考察地质的,结果意外碰上了这个谜一样的石柱阵列。维贝克早年学的是采矿工程,毕业后去了荷属东印度群岛工作。那时候荷兰殖民印尼,他负责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探。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大爆发,他领导了调查小组,写了本详细报告,这让他在火山学界出了名。
1891年,维贝克出版了《爪哇古迹》一书,里面提到了巴东山遗址,描述了山顶上有四个平台,用粗石台阶连接。
巴东山位于西爪哇的奇安朱尔县。遗址本身是五个人工平台,用火山柱状玄武岩做挡墙,有370级安山岩台阶通上去。柱子是多边形的,但排列得很有规律。
早期调查发现了一些陶器碎片,碳定年显示是公元前45年到公元22年左右的,属于早期陶文化。还有石器和墓葬痕迹,主流观点认为这是个仪式场所。
说白了,就是当地古人用火山岩堆起来的祭坛或墓地群,不是什么高科技建筑。
这个遗址在1914年又被荷兰考古学家克罗姆提到,他在《古物服务报告》里引用了维贝克的描述,确认了遗址的存在,还指出它跟其他爪哇古迹类似。但之后几十年,这地方被遗忘了,直到1979年,当地农民在耕地时又挖出石结构,才重新引起注意。
印尼政府派了班杜考古研究所和古物局的团队去调查,从1980年代开始联合发掘和修复。队员们清理了表面,收集了陶器,出土了些石器,推测是仪式用的。
1998年,印尼教育部宣布它是地方遗产地,保护范围扩大。到2014年6月底,它升级为国家遗址区,面积29公顷。
但事情没那么简单,从2011年起,印尼地质学家纳塔维贾贾带队,用地面穿透雷达和钻探采样,声称遗址下面有层层结构,最底层可能追溯到公元前27000年左右。
他说这是个阶梯金字塔,分三层:最上面一层建于3000到4000年前,中间一层7500到8000年前,最下面可能16000到27000年前,甚至是冰河时代的产品。材料来自远处火山区,柱子有磁性,他觉得这是史前文明的证据,还暗示跟巽他古陆和大洪水有关。纳塔维贾贾是加州理工的博士,专攻地震和火山,但他的观点一出,就炸了锅。
主流科学家不买账。火山学家苏蒂克诺·布隆托说,巴东山就是个古火山颈,柱状节理是自然形成的,那些年轻土壤层是侵蚀结果,不是人为的。考古学家维克多·佩雷斯直接叫这是伪考古,没足够证据支持那么古老的年代。
2014年发掘暂停了,因为批评说方法不当。三十四个印尼考古和地质专家签请愿书,质疑纳塔维贾贾的团队。甚至前总统尤多约诺介入,组了个任务组,但也没改变主流看法。
2023年10月,纳塔维贾贾在《考古勘探》杂志发论文,称遗址有27000年历史,用土壤样本碳定年,说下面有洞穴和隧道,是人类精心塑形的硬化熔岩芯。但2024年3月,期刊撤回了论文,理由是碳定年样本是土壤,不是人工制品,解释错了。
专家们说,这论文数据跳跃太大,没发现文物或骨头,就凭土壤日期推古文明,太牵强。比方说,卡迪夫大学的迪布尔和南康涅狄格州立的法利都批评这是弱证据,不配发表。
其实,这种争议挺常见的。巴东山跟其他地方的巨石遗址一样,总有人想往史前文明上扯,比如亚特兰蒂斯或外星人。但科学讲究证据,主流考古认为它是2000年前左右的产物,跟印尼的巨石文化相关。
从维贝克的发现到现在,这遗址经历了从被遗忘到热议的过程。1982年,有个研究者将此遗址定年到公元前300到2000年,但那也是初步的。后来西曼琼塔克和永德里等考古学家估算2到8世纪。遗址现在是旅游点,但研究还在继续。
维贝克当初只是记录地质现象,没想到引发这么大争论。纳塔维贾贾想证明印尼有古老文明,但证据不足就容易被打脸。主流观点稳扎稳打,靠陶器和风格定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