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0 12:46

黄忠封侯关羽羞恼,诸葛亮感同身受:这是刘备集团盛衰的转折点

在乱世的三国时期,拥有了众多能臣异士帮助的刘备,原本是最有可能成为天下之主的,但是刘备失败了。刘备的失败令人唏嘘不已,刘备帐下的能人异世的去世也令人十分悲痛,但是曾经强盛的刘备集团,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刘备不顾一众老臣的情绪,封黄忠为关内侯,并且和关羽等人家齐爵。
在这种情况下,军师诸葛亮曾经劝阻过刘备,但是刘备仍然不以为意。甚至于认为自己和关羽的情感很深厚,仅仅通过一封信就能够解除关羽心目中的芥蒂。在三国志中描述了关羽得知刘备封黄忠为关内侯的时候,更是勃然大怒,甚至于说他不与老卒为伍。

曾经诸葛亮早已预见了,如果关羽得知了自己的职位和黄忠并列的时候,一定会有情绪,也劝说过刘备,只是刘备大意了。这直接导致关羽和刘备之间的矛盾被激化,当时刘备内部牢不可破的利益关系,就已经出现了裂痕,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此时的关羽决定出走的话他会投靠谁,答案不言而喻。

其实在关羽的心目中一直瞧不起黄忠,那么在长沙一战,黄忠明明已经赢了,为什么关羽的心里始终对他嗤之以鼻呢?在刘备平定南四郡叛乱的时候,黄忠就选择投降了,所以这时关羽的心目中,他始终认定黄忠是低眉顺眼的小人,是为利益而折腰的卑贱人物,并不是一个忠肝义胆的代表。在三国演义中曾经描述过长沙之战,在这一战中黄忠确实赢了。
黄忠和关羽大战一百回合仍旧不分胜负,如果黄忠决定在关羽背后放冷箭的话,那么关羽当场性命堪忧,其实黄忠并不是一个十分正义的将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是一个为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在定军山之战中,就表现出了黄忠的阴险狡诈,在夏侯尚的背后,黄忠放了冷箭。

既然黄忠曾经做过放冷箭的事情,为什么偏偏面对关羽的时候,他不下手呢?其实他是有自己的打算的,毕竟关羽和夏侯尚不同。他并没有绝对的把握可以打败关羽,同时关羽的兄弟张飞也是让他忌惮的存在,还有一种可能在长沙之战中也让黄忠十分的敬佩关羽的为人,所以他并没有做出在背后放冷箭的事情。

作为拥有荆州军政大权的关羽不肯接受刘备的印信,从轻了说这是不顾兄弟之间的情面,从重了说这是君臣之间生了二心。当刘备成为汉中王之后,他亲封了四方将军。其中关羽,张飞,马超都保留了原有的爵位,只有黄忠被提拔。
所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刘备的做法有失公允,而关羽有情绪也是人之常情的,毕竟关羽、张飞等人都是跟随刘备的老人,在刘备发达了之后,他没有第一时间犒劳老人,反而给了一个投降的将领黄忠关内侯的职位,也难怪关羽的心里会不舒服。

关羽在建安五年的时候,就已经是汉寿亭侯,但是直到建安24年,刘备成为汉中王的时候,他仍然是汉寿亭侯,这一爵位从头至尾都没有变化。而曾经和关羽一起为曹操效力的于禁,还是关羽的手下败将,如今已经是将军了。

每一个乱世时期的英雄人物,他们敢于斗争,其实是希望凭借一己之力封侯拜相,获得富贵的生活,但是关羽等人跟随刘备二十多年,职位并没有任何的变化,也让大家感觉到前途渺茫。关羽和刘备此次闹僵,也是刘备集团从盛转衰的转折点。从此之后,关羽和刘备之间也不如以往亲密无间,曾经在樊城战役中,刘备并没有对关羽相助。

洞知天下事的诸葛亮早就看出来了,如果刘备冒然的晋封黄忠的话,必然会导致内部利益失衡,可是并没有引起刘备足够的重视,也因为这件事情失得在前线上阵杀敌的关羽并没有让在大后方的诸葛亮和刘备收到有用的线报,这也直接导致了关羽大意失荆州,而蜀汉江山丢失了大半天下,刘备想要图谋天下的雄图霸业,也瞬间灰飞烟灭。
在这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是紧密相连的,任何事物的发生都足以引起连锁反应,所以要理智明确的对待生活中的每一次抉择,或许封黄忠为关内侯是刘备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种方式,但是他并没有合理的平衡好关羽的情绪,所以这一次犒赏的手段是失败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忠封侯关羽羞恼,诸葛亮感同身受:这是刘备集团盛衰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