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茜茜公主的不幸间接促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8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引进了一部奥地利和德国联合拍摄的电影《茜茜公主》,立即引发了轰动,虽然距今已经过去将近40年,仍为影迷津津乐道。剧中男女主角童话般的爱情故事令人艳羡:“你大概什么也没钓到吧?”“不,钓到了陛下。”这样的对白让人回味无穷,伴随着“他们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的大结局,让人心驰神往,欣喜中伴随着丝丝感动。
那么,现实中的茜茜公主是不是像电影中演绎这样的经历吗?
茜茜公主的全名是伊丽莎白·阿玛莉亚·欧叶妮·冯·维特巴赫,小名叫做茜茜。她出身贵族,父亲是位公爵。但是由于父亲比较开放,爱好广泛,不愿意按部就班地按照欧洲王室那一套来教育自己的子女。所以从小茜茜就骑马遛鸟,像《还珠格格》里面的小燕子似的,不拘礼法,天生好动,随性率真。
当时的欧洲贵族间习惯通婚,通过血缘保持王室的血统。巧合的是,当时茜茜母亲的姐姐,也就是茜茜的姨妈嫁给了奥地利的一个亲王,而奥地利国王斐迪南一世因为无嗣,所以只能从具有血缘关系的族亲里选择继承人。幸运的是,亲王的儿子也就是茜茜的表哥弗兰茨.约瑟夫被选为国王继承人。
弗兰茨.约瑟夫
1848年,斐迪南一世逊位,弗兰茨.约瑟夫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茜茜的姨妈想给儿子物色一位皇后,她选择了茜茜公主的姐姐海伦公主作为皇后候选人。
相亲的那一天,约瑟夫来到姨妈家。海伦打扮得贞淑娴静,沉鱼落雁;而约瑟夫仪表堂堂,举止不凡。海伦心里顿生好感,可这时冒冒失失的茜茜公主意外闯了进来,头上扎着小辫子,身上穿着连衣裙,因为母亲根本没有刻意打扮她。但是约瑟夫对她一见钟情,手中的鲜花没有递给海伦公主,而是献给了茜茜。茜茜当时只有15岁,她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接过了鲜花。
茜茜的姨妈和母亲非常惊讶,她们连问茜茜:“你爱约瑟夫吗?”茜茜天真的回答道:“他,我又怎能不爱他呢?他要不是皇帝就好了。”
可能世事就是如此,越不是刻意的,越显得自然,反而更容易被选中。可能当时约瑟夫看中了茜茜的天真无邪,就把她娶过来了。
1854年4月24日,弗兰茨.约瑟夫和茜茜举行了热烈而隆重的婚礼,在一片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茜茜嫁入深宫,成为皇后。电影里,罗密.施耐德饰演的茜茜嫁给约瑟夫后,两人琴瑟和谐,日子过得幸福美满。但是现实中,两人过得并不如意。为什么呢?
这一切都源于茜茜公主的婆婆,也就是她的姨妈——苏菲皇太后。苏菲皇太后原来相中的是海伦,海伦知书达理,温柔端庄;而茜茜像个野丫头,喜欢骑马、运动,崇尚自由自在,不受皇室教条般的约束,这让皇太后非常反感,所以婆媳二人的关系一直不好。
电影中,约瑟夫国王总是站在妻子这边,他经常向母亲解释,希望二人能够和好。但是现实却恰恰相反,由于从小被强势的母亲指挥惯了,约瑟夫经常与茜茜作对,站在母亲这边指责妻子,这让茜茜感到非常失望。电影中的约瑟夫高大、英俊、浪漫、潇洒,但是现实中的约瑟夫却是个相对保守、刻板拘谨的人,无论做什么都循规蹈矩,按照礼法教条行事。
很快到了生儿育女的年龄,茜茜生下大女儿索菲,就被苏菲皇太后以她太小不会照顾孩子为由,命人给抱走了,亲自抚养。一年以后,茜茜生下二女儿吉塞拉,被婆婆以同样理由抱走。
苏菲皇太后(剧照)
当时茜茜非常痛苦,自己的孩子得不到照顾,连抱的权利都没有,她抗争,经常与自己的丈夫和婆婆吵得不可开交。后来有一次,她实在受不了,冲着婆婆大喊:“我自己的孩子,我还没有监护权吗?”
于是,茜茜没有跟婆婆商量,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带出去旅游。结果出事了,由于水土不服,两个孩子在路上得病了,上吐下泻,卧床不起。其中大女儿索菲比较严重,慌乱的茜茜不知所措,眼睁睁看着女儿停止了呼吸。
孩子的离开对茜茜是一次致命打击,她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明白了生死,明白了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回到奥地利的第二年,茜茜生下了唯一的儿子,也就是奥地利帝国王位继承人——鲁道夫王子。只不过,婆婆依旧将他抱走了。此时的茜茜一句话也没有说,不是臣服,而是心死。
鲁道夫王子
茜茜组织了一连串的舞会,并有意识地在歌舞音乐中消耗自己的精力,但是她的健康状况却越来越糟,医生诊断她得了肺结核。茜茜决定离开皇宫,开始一段漫长的旅行,在有温泉的城市、希腊的岛屿和娘家辗转漂泊,终于她从死神手里逃了出来。
1864年,茜茜返回了维也纳,许多人都手持火把出来欢迎她。回来后,她和丈夫达成协议:自己有权管教孩子,并可以发展其它爱好。
于是茜茜开始锻炼瘦身,每天在家打扮,要自己整理的光彩照人。她发疯似的开始减肥,每天早晨5点起床,练习击剑、游泳,下午出去散步,有时候跑步。她40岁的时候一天走7个小时,中间就喝一杯橘子汁。据说茜茜在那段时间腰围只有50厘米左右,瘦的有些惊人。
茜茜当时对自己近乎刻薄,非常认真地锻炼身体,然后天天认真打扮,把生孩子之后积攒的那些赘肉都练没了,她变得越来越漂亮,渐渐成了王室的一道风景。那个时候,欧洲王室之间经常举办各种宴会进行交流,茜茜在这些人之间周旋,逐渐成了焦点。据说有次波斯国王到访,围着茜茜转了一圈,说她是整个欧洲最漂亮的女人。所以茜茜也成为奥地利皇室的代言人,再加上茜茜平时比较喜欢出访,受到各个国家人民的欢迎。
当时奥地利和匈牙利两个民族之间有矛盾,茜茜就以亲善大使的名义到了匈牙利,匈牙利的百姓特别喜欢茜茜,而茜茜也是发自内心地热爱匈牙利,她欣赏那里的音乐、骑士,欣赏布达佩斯巴洛克式的建筑以及那里的色彩和节奏。1867年,奥地利、匈牙利合并成为奥匈帝国,茜茜在中间起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后来,茜茜加冕成了匈牙利的女王,起到了缝合两个民族之间关系的作用。
茜茜公主
有了女王的加冕,茜茜的底气也足了,她给丈夫下了最后通牒:必须在母亲和妻子之间作出选择,这次约瑟夫站在了妻子这边,孩子们彻底回到了茜茜身边。但是对于他们的独生子鲁道夫来说,这一切已经来得太晚。孤独、恐惧长期困扰着他,因长期在祖母身边,与父母之间陌生以至于不能沟通,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这一切都让鲁道夫越来越消沉。
1889年1月30日,在离维也纳24公里的迈耶林,鲁道夫在小树林开枪自杀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鲁道夫爱上了一个17岁的女人玛丽费采拉,但是对方已经结婚,按照皇室的规定,王子不能娶一个已婚妇女,所以王室成员纷纷反对。鲁道夫一时想不开,加之他从小就有的抑郁性格,便带着情人来到小树林,他先开枪杀死了对方,然后自杀了。
茜茜没有赶到出事地点,直到鲁道夫下葬,人们才听到她对着棺材失声痛哭。从此之后,茜茜变了。她整日穿着一身黑衣,把自己打扮成“悲伤的圣母”的模样。茜茜又开始出发了,去欧洲各地旅游。
1898年9月10日中午,在瑞士日内瓦湖,茜茜准备乘船离开。可当她准备上船时,突然迎面冲过来一个男人,跟茜茜擦肩而过时,突然从兜里掏出一个锥子,捅了茜茜胸口一下。由于锥子又尖又细,茜茜甚至当时都没什么感觉,只觉得心口一疼。刚走了两部,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锥子很小,但是却扎到心脏上了。身边的仆人赶紧帮她解开衣襟,发现胸口上有一个小血点,一直往外涌血,人们赶紧把茜茜抬回旅馆,可是医生一检查,由于出血太多,已经无力回天,茜茜就这样被人刺死了。
后来,人们抓到了凶手。他是一个意大利人,名叫卢伊吉.卢切尼,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当问道为何刺杀茜茜时,他的回答让人哭笑不得。他说因为茜茜的名气很大,所有欧洲人都知道她,自己对奥地利在欧洲的一些执政措施不满,所以想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报复,这样自己也能一鸣惊人。
61岁的茜茜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死去了。
当得知茜茜去世的消息后,弗兰茨.约瑟夫皇帝悲恸欲绝。在茜茜下葬前,约瑟夫剪下了她的一缕头发保存起来,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嘴里还在喃喃自语地说着:“我的天使茜茜”。
那么,为何说茜茜的不幸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呢?
鲁道夫王子去世后,王位继承人的选择又摆在约瑟夫的面前,由于没有儿子,他只能从旁支选择,最终他的侄子斐迪南公爵被选择王位继承人,也就是后来的斐迪南大公。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和夫人到萨拉热窝视察,结果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约瑟夫这时已经80多岁了,自己的继承人再次死于非命,他忍受不了悲剧的发生,便联合德国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萨拉热窝事件
如果当年茜茜能够和自己的家庭成员友好相处,而不是受到挫折就到处游历;如果鲁道夫王子能够早日回到母亲的身边,而不是长期处于不安和惊恐中,或许他就不会发生悲剧;如果鲁道夫王子能够继承奥匈帝国的皇位,可能就没有后来的萨拉热窝事件;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可能不会爆发......
可惜,这一切的如果只能是如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