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0 10:55

昔日抗日名将褪去戎装,一袭棉袍罕见留影,你还能认出他们吗?

文/万物知识局民国的历史中充满了许多精彩纷呈的故事,除了军阀割据、国共内战外还有许多著名的故事发生,就好比曾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虽说西安事变的主角是蒋介石、张学良与杨虎城但是这其中也牵扯了不少人,蒋介石的心腹陈诚、国民党高官晏道刚等都在其中。
随着兵变开始蒋介石身边的人也都被接连控制,回看这段历史,这些在历史中享有声誉的人褪去戎装被关押起来后你还能认出他们是谁吗?

有人说张学良的生活在老帅离世以后就注定会“失败”,作为曾经东北军的少帅他拥有了太多丰富的资源和人脉,但他却忽略了这一切都不是属于他的,而是属于老帅张作霖的。
张学良在历史中争议也颇多,不抵抗的政策让他被世人所不耻,然而东北易帜的行为也的确在历史中落下了光辉的一笔,结束了军阀混战和相互割据的局面。
东北易帜后他就成为了蒋介石的部下,作为国民革命军的副总司令,一时风光无两,然而随着西安事变的到来,少帅戎马的一生也被提前终结。
面对日军的侵占一心希望能够统一抗敌的张学良不止一次奉劝蒋介石与共产党放下芥蒂,共同合作抗日,然而蒋介石却屡次拒绝,长期的观念分歧让张学良不得不“剑走偏锋”。

这张照片就是张学良在西安事变的十多年后拍摄的一张留影,此时的他早已失去了曾经意气风发的模样,变成了如今这般蹉跎邋遢的样子。
而这一切都是基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兵谏之后蒋介石就被张学良扣押起来,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能够签署国共合作抗日的协议。
面对那时不少人劝谏张学良“杀掉”蒋介石以绝后患的想法,张学良都一一拒绝了,在他的心中此次兵变只是为了完成统一抗日,并不是真的想要造反蒋介石。
只可惜他的“单纯”想法在蒋介石看来早已是对自己构成了生命的威胁,所以在西安事变结束之后张学良“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落地后就被直接囚禁起来,而这一囚禁就是半生的岁月。

这张照片是张学良和他的洋人顾问端纳在一起的合影,拍摄于西安事变发生之后,端纳虽说是澳大利亚人但是有将近40年的时间都在中国政坛活动。
他对张学良来说不仅仅是私人顾问更是至交好友,在张学良染上毒品的时候,他帮助其戒毒,带着他游学欧洲,两人于公于私关系都非常好。
不仅如此端纳和宋美龄的关系也非常好,所以在西安事变发生之后端纳也成为了张学良和宋美龄之间沟通的桥梁,不仅如此他还多次奉劝张学良要保障蒋介石的安全。

只是令端纳没想到的是,自己费心周旋,本以为蒋介石真会不计前嫌,可随着张学良被幽禁端纳向蒋介石进言未果后,他与蒋介石和宋美龄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了变化。
因为无法解除张学良的幽禁生活所以端纳的内心非常愧疚,这也是导致他最终与蒋介石分道扬镳后选择离开中国的原因之一。

这张照片拍摄于西安事变发生的前一天,实际上所有的一切都有迹可循,只是蒋介石的内心太过高傲,他自诩无人能够撼动他,所以才忽略了身边人的“怪异行为”。
照片中蒋介石直视镜头内心非常平静,可在他身后的杨虎城和张学良内心却非常复杂,此时两人已经着手开始准备兵谏,所以面对蒋介石在行为上就有些“怪异”。
张学良虽然被人遮住,但是依然能够看到他向前行走时低着头,步伐也显得有些局促,杨虎城也同样如此,面对镜头他无法直视,只能用手遮面掩饰内心的不安与忐忑。
不少人都认为西安事变是由张学良主导的,实际上真正的主导者有两位,除了张学良以外,就是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

在西安事变发生的前十天,蒋介石与宋美龄还举行了一次外出游玩活动,本想着以此拉近与张学良的关系,让两人少些隔阂,没想到此时张学良却早已开始策划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2日,众人一起合影了这张照片,除了蒋介石夫妇与张学良以外,随行人员还有冯卿哉、邵力子等人。
此时张学良故作轻松,不过也有人发现了他的不同之处,因为他与蒋介石的关系紧张,所以随行人员中有不少人都刻意回避着张学良。
作为曾经被众星捧月的少帅如今面对这样的“压力”,这对于他来说也无疑是一种考验,不过或许是因为心中大义驱使,所以哪怕担着“兵变”的名头也要完成这历史性的一刻。

西安事变发生之后蒋介石的随行人员被枪杀了许多,蒋介石本人也开始了“逃亡”,不过最终还是被发现了踪迹被张学良扣押下来。
当时有不少报刊都争先恐后的报道此事,标题更是引人注目,不仅写有“西安发生重大事变”,甚至公开写出了“蒋委员长在西安被劫持”这样的标语。
一时间中外都哗然不已,除了民众非常慌乱外,更加慌乱的还有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当时她无法探知到确切的消息,只能寄希望于她和张学良的旧日情分。
因此当即她就书信一封托人带给了张学良,这张照片中张学良正在阅读的信件正是宋美龄写给他的。

西安事变爆发后国民党的内部也出现了分歧,分为了两个不同的战派,一方是以何应钦为首的主战派,一方则是以宋美龄为首的主和派。
何应钦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当即就表示应该立即声讨张学良与杨虎城,并且使用飞机轰炸西安,这一行为无疑是不顾蒋介石的安危,与张学良最初的想法背道而驰。
而对于宋美龄来说,蒋介石是自己的丈夫,她更希望能够和平解决此事,因此一直不同意何应钦的想法,在私底下联系张学良获取最新消息,并且会见端纳希望他能够从中调停。
好在后来张学良与杨虎城在各方的劝说下都一致决定只要蒋介石完成抗日行为,依然会推崇他作为各军领袖。
宋美龄也因此获得了前往西安的机会,这张照片拍摄的就是宋美龄刚刚抵达西安下机时的场景。

西安事变的发生对于蒋介石来说是非常突然的,一切都令他始料未及,虽说内心极其不愿被张学良推着走,但在各方的劝说下以及个人安危的加持下,他也不得不停止“先剿共后抗敌”的想法。
可以说张学良在军事行为上虽说是“背叛”了蒋介石,但在民族大义上却是拯救了无数同胞,结束了十年内战的局面,促成了国共一致对外的友好局面。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也足以说明张学良的内心并不是真的希望蒋介石下野,只是局势所迫,想要完成统一就必须这样做。
这张照片拍摄时西安事变已经圆满结束,此时蒋介石正准备返回南京,或许是此次事变让宋美龄担惊受怕许久,因此在见到蒋介石后她就一直寸步不离的守着他。

这张照片拍摄的都是国民党的高级官员们,也是牵扯在西安事变中的人物,为首的就是蒋介石,身边的其他人也都是他的随行人员和侍卫。
其中就包括了时任西北剿匪总司令参谋长的晏道刚、兰州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以及蒋介石的心腹大员陈诚。
此时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蒋介石在拍摄这张照片时虽然神色淡定,但在他的内心中却早已将张学良和杨虎城视作了“眼中钉”。
张学良在随行返回南京落地后就被幽禁起来,而这一幽禁就是半生,杨虎城虽说流亡到了海外,但在抗战爆发后主动回国请战。
没曾想在1937年底就被国民党幽禁,12年间多次更换幽禁点,最终于1949年9月6日被秘密杀害于重庆松林坡戴公祠。

看到这张照片你还能认出他们究竟是谁吗?曾经的他们穿着戎装风光无限,却在西安事变发生之后变成了张学良的“阶下囚”。
照片中从左至右依次是:晏道刚、朱绍良和陈诚,在事变发生之后不仅仅是扣押了蒋介石,就连他身边随行的50多名军政要员也都被同时收监。
在被扣押的过程中,他们身上的戎装都被褪去换成了统一的棉袍、棉帽,失去了军装的加持,看上去也少了几分威仪。
照片拍摄时虽然三人还未解除扣押,但是东北军却已经开始遵守张学良的电令即将准备释放三人,所以照片中的晏道刚明明是“阶下囚”却还是一脸不屑的神情。
相反陈诚却懂得如何掩饰自己的情绪,作为蒋介石的心腹他也算是逃过一劫,比起侍卫长蒋孝先、邵元冲等人被直接击毙,陈诚躲在面粉柜里才保住了性命。

作为蒋介石的随行侍卫,保护蒋介石的过程中被击毙了许多人,他们也算是西安事变中“无辜”的牺牲者。
这张照片拍摄的几人虽说也是蒋介石的侍卫,但却都是后来重新选拔的,此前的都已经“因公殉职”了。
西安事变让蒋介石丢了“面子”,却也让杨虎城将军失去了生命,让张学良失去了自由,可正因有他们的无私奉献,中国才能真正走上统一抗敌的道路。
多年的囚禁让昔日意气风发的少帅也白了头,褪去了少年将军的锋芒,虽说从37岁到87岁的人生都在幽禁中度过,但就像毛主席评价所说他就是一位“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昔日抗日名将褪去戎装,一袭棉袍罕见留影,你还能认出他们吗?